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99篇
  免费   7886篇
  国内免费   2321篇
测绘学   1210篇
大气科学   727篇
地球物理   30748篇
地质学   8124篇
海洋学   1321篇
天文学   68篇
综合类   1594篇
自然地理   414篇
  2024年   201篇
  2023年   898篇
  2022年   1167篇
  2021年   1371篇
  2020年   928篇
  2019年   1186篇
  2018年   775篇
  2017年   782篇
  2016年   704篇
  2015年   1065篇
  2014年   1682篇
  2013年   1437篇
  2012年   1770篇
  2011年   1617篇
  2010年   1554篇
  2009年   1760篇
  2008年   1724篇
  2007年   1375篇
  2006年   1439篇
  2005年   1319篇
  2004年   1281篇
  2003年   1287篇
  2002年   1411篇
  2001年   1295篇
  2000年   1172篇
  1999年   1156篇
  1998年   1141篇
  1997年   1186篇
  1996年   1265篇
  1995年   1293篇
  1994年   1170篇
  1993年   1219篇
  1992年   1208篇
  1991年   1048篇
  1990年   952篇
  1989年   656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49篇
  1981年   39篇
  1980年   40篇
  1979年   42篇
  1977年   20篇
  1976年   18篇
  1974年   20篇
  1954年   4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嫩江断裂构造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卫片解译、钻孔资料、地球物理场特征等方面阐述了嫩江断裂的存在标志,同时对该断裂的性质、活动时代及其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沿该带分布的北西向及东西向断裂活动与地震关系密切,尤其是存在的地震围空区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992.
冯浩  高艳玲 《地震》2004,24(1):189-191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以供查阅时参考;震源深度33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震级MS为面波震级、ML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表1 世界地震目录(2003年7~9月,M≥7.0)编号发震时间 月 日 时:分:秒 震中位置 φ/(°)    λ/(°) 深度/km震 级 MS  MW 地  区107 16 04:…  相似文献   
993.
采用中国中西部地区(21~36N, 98~112E)193个地震台在1992~1999年间记录到的9 988次地震的Pg和Sg震相走时的读数资料,用Roecker的SPHYPIT90程序,反演了该地区三维地壳P波速度结构,并用SPHREL3D90程序进行了地震的重新定位.反演结果揭示了中国中西部地区地震P波速度结构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这些不同深度上波速的横向变化多以该地区的活动断裂为分界线.可以看出活动断裂两侧存在明显的速度反差.通过重新定位,得到了6 459次地震的震源参数,这些精确定位的地震震中明显沿该区活动断裂呈现条带状分布,其范围和尺度清晰地表示了这一地区地震活动与活动断裂的紧密关系.其中,82%重新精确定位的事件的震源深度在20 km以内. 这一结果与笔者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得到的重新定位的震源深度分布相一致.   相似文献   
994.
将一定范围内的地震数据假设为背景地震和丛集地震的叠加,并同时认为背景地震和丛集地震分别满足不同参数的二维泊松过程.通过引入N阶距离概念,将叠加的二维泊松过程转化为一维的混合密度函数,在对距离阶数进行选择的基础上,最终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混合密度分解,以达到提取地震丛集模式的效果.文中将该算法应用于我国西南地区松潘及龙陵主震前丛集地震的提取,并与C值的时间扫描结合,深化了这两次大地震前地震活动图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5.
引入并改进了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egion-time-length algorithm),较之原来的定义更加强调了地震破裂尺度函数对VRTL的贡献,同时保证了震中距函数、时间函数及破裂尺度函数对VRTL影响的权系数相等.华北5级以上地震的回顾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RTL算法所得到的异常大多具有短期或中短期特征. 震前VRTL变化型态可分为两类:Ⅰ类具有相对完整的变化形态,大多呈现从0开始的上升——转折下降或下降——转折上升形态;Ⅱ类变化形态不完整,一般从0开始急剧上升或下降,无明显转折,主震发生在VRTL极值附近.VRTL上升表征地震活动水平相对于背景变化率的增高,意味着地震活动增强;VRTL下降则意味着地震活动相对于背景变化率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地震活动的平静.据此给出由RTL算法进行中、短期异常识别并粗略估计发震时间的方法. 该方法Ⅰ,Ⅱ类异常3个月内发震的R值评分分别为0.6及0.3左右, 6个月内的R评分分别为0.7及0.4左右.对特征时间跨度、特征距离、震级下限等对VRTL的影响, 以及其它一些实际应用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96.
城市地震影响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华  赵凤新  高孟潭 《地震学报》2004,26(2):203-210
首先根据历史地震目录,计算了我国34个省会城市所受到的历史地震影响. 这些城市的地震影响烈度分布特征表明,约53%的省会城市没有遭受过Ⅵ度以上的历史地震影响,遭受过Ⅶ~Ⅸ度影响的城市有44%;大部分城市Ⅵ度地震影响的发生频次均高于Ⅵ度以上地震影响;不同城市最大发生频次的地震影响烈度也不同. 为此,在确定城市地震防御烈度时,需综合考虑最大影响烈度和最频影响烈度. 本文还考虑到历史地震记录的不完备性,以福建省69个县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地震目录的方法来研究城市地震影响的特征. 结果表明,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城市地震影响烈度在不同城市之间表现出较大变化,以50年超越概率2%作为城市特征地震影响烈度,可以作为城市地震防御烈度确定的依据,并据此对城市未来地震影响进行合理的描述.   相似文献   
997.
毛桐恩等(1995, 1998)在研究唐山等大地震孕育过程中地电阻率各向异性的变化时, 取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  相似文献   
998.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04,26(2):228-229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简称“月报”). 其中, 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的事件. “月报”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九室按月做出.  相似文献   
999.
巴基斯坦北Potwar形变区地震的震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巴基斯坦北Potwar形变区是西北喜马拉雅褶皱逆冲带前陆区的一部分,绘制了该区的地震活动性图. 与相邻地区比较,该区地震并不活跃,没有显示出与地表地质构造相关的清晰地震活动图象. 做出了4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结果表明,有3次地震是左旋走滑断层活动,另一次地震是逆断层活动. 地震震源机制解的P轴方向为NW-SE和NE-SW. 现今的构造形变很可能也包括基底的形变.   相似文献   
1000.
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滇西地区的深部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滇西地区地处欧亚板块碰撞或俯冲的边界地带,曾受到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其地质环境和构造背景十分复杂,是我国地震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 本文选用国家、地方和流动数字台网的16个台站的远震记录. 其中PASSCAL甚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4个,提取有效接收函数近2 000条. 两条测线的直线距离分别为650 km和450 km, 横切了滇西地区的一些主要构造单元. 研究表明,怒江断裂可能是一条具有俯冲性质的缝合线. 川滇菱形块体东西两侧的分界线¾红河断裂和小江断裂可能是直立的缝合线或碰撞带. 攀西构造带仍具有大陆裂谷的特征,即地表凹陷、上地幔隆起. 滇西地区的构造格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造山带与缝合线相间分布. 滇西地区由北向南地壳厚度渐次减薄,S波速度整体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