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21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664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人利用重矿物的岩石学特征来确定沉积物母岩区而进行物源研究已取得许多成果,如早期的Krynine(1946)、Feo-Codecido(1956)以及近期的Morton(1985,1999)等.其中许多研究表明由于沉积物沉积过程中发生的搬运作用、风化作用以及溶蚀作用影响,单纯的重矿物组合并不能精确的解释沉积物的物源区分布.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研究的样品由《Hakurei—maru》号科学考察船进行的GH80—1和GH83—3两个航次所采集.这两次航行的目的是作为日本“中太平洋锰结核调查”五年计划(1979—1983)任务的一部分,在威克-塔希提横断层上进行地质调查(GSJ)。  相似文献   
3.
南堡凹陷周边古生界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分析南堡凹陷周边地区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机理,笔者通过对区内碳酸盐岩的薄片鉴定、化学分析、烃源岩分析、物性分析、铸体压汞等实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碳酸盐岩不具备生油能力,其油源为南堡凹陷古近系生油岩,且古近系生油岩生油母质较好、成熟度高、厚度大;碳酸盐岩基质孔隙度差,晶间孔欠发育,早期裂缝基本被充填完全,晚期构造裂缝为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空间;岩溶发育垂向分带不明显,溶蚀孔洞孤立且连通性差;区内主要发育有4类盖层,且储盖组合良好,发育有不整合油藏和构造块状油藏两种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4.
潘懋  徐建红 《第四纪研究》1993,13(3):240-249
关于第四纪埋藏沉积物成因类型的研究,常规的方法是利用钻井取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对比,所得结论往往是定性的。由于钻井取芯的费用十分昂贵,且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收获率一般比较低,所以这种方法的广泛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测井资料进行沉积相分析的思路和方法。由于地球物理测井具有快速、经济等特点,因此该方法在第四纪沉积的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另外,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测井相分析的定量化和自动化提供了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碳酸盐岩油藏流动单元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魏历灵  康志宏 《新疆地质》2005,23(2):169-172
流动单元研究对于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该项研究在砂岩油藏研究中已取得较大进展.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成因、岩性和岩石结构构造、成岩后生作用、构造断裂作用、溶蚀作用等多因素对储集空间的影响,使已有的流动单元概念及研究技术方法难于应用.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地质特征,论证了碳酸盐岩储层渗流屏障的存在及其类型.提出区别于砂岩油藏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说明各类动态资料对油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较为重要.提出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包括:油藏压力趋势分析法、井间生产干扰分析法、流体性质差异分析法、井间干扰试井法.并结合塔河油田实际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刘辰生  郭建华  苏娟 《新疆地质》2005,23(3):288-291
阿克库勒地区卡拉沙依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层的次生溶蚀孔隙所占比例远高了:原生孔隙,次生孔隙是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样品数据统计显示,卡拉沙依组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类型.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观察及储层样品的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分析结果,本区石炭系储层主要经历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其中碳酸盐矿物的沉淀和溶蚀作用是本区卡拉沙依组储层所经历的最重要的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已达到晚成岩B期,早期方解石交代石英颗粒并发生大量溶蚀,生成大量次生孔隙,晚期方解石没有发生溶蚀.  相似文献   
7.
声波探测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信号发射频度,可以获得高品质浅地层剖面,显示出沉积地层的结构与构造细节、斜层理等三角洲沉积标志特征。展示了渤海湾西部浅地层声纳探测原始记录。探测发现,在大沽口以东27km处存在一个以前不为人知的埋藏槽谷,涉及地层的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期与全新世中期。宽达几百米到1km,深约30m,走向北北西,形成时代距今约5000-6000a,可能代表了某种重大地质事件,其成因有溺谷充填和构造断陷2种可能。  相似文献   
8.
白垩系卡普沙良群是塔里木盆地北部重要的油气储集层位之一,包括亚格列木组层、舒善河组和巴西盖组储集层(有称为卡普沙良群中上部储集层)。从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储层孔隙结构及储集性控制因素等方面对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储层的储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为砂岩储集岩,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较好,储集性纵横向上分别受沉积韵律与沉积相带展布的控制,同时还受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等成岩作用的控制;并认为亚格列木组储集性较好,横向上以跨越阿克库勒-沙雅西的储集砂体为最好,它具有多套砂体叠置发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含油玄武岩中绿泥石的形成温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闵桥地区含油玄武岩中的绿泥石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成因和形成温度,认为玄武岩中绿泥石有两种形成方式、五条形成途径:其一为蚀变演化,包括:火山玻璃、斜长石、辉石的蚀变,交代橄榄石斑晶,以及皂石的进一步演化;其二为沉淀结晶,包括从热液中直接沉淀生长和胶体溶液充填后的结晶。计算结果显示,蚀变演化形成的绿泥石,其形成温度为128-271℃;沉淀结晶形成的绿泥石,其形成温度为31-63℃。玄武岩中绿泥石形成温度与埋藏深度间没有明显的线性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本区玄武岩作为储油层,其进油时的温度为62-118℃,不超出48-137℃。  相似文献   
10.
受玄武岩盖层的影响,石林地区的地下水在雨季和旱季对碳酸盐岩都具有侵蚀性,玄武岩盖层空气CO2呈现出低—高—低的双向变化梯度。溶蚀试验表明.地下0~0.6m,水平方向的溶蚀量大于垂直方向的溶蚀量,而随着深度的增加,垂直方向的溶蚀量大于水平方向。富含CO2的水通过具有最大渗透张量和较小主轴倾角的玄武岩裂隙下渗,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表现为一个脱钙、富铝铁、硅迁移的复杂过程,并在地下0~0.6m形成许多水平凹槽、穿洞等岩溶形态,而地表0.6m以下以垂向溶蚀为主,有利于石柱的形成与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