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186篇
地质学   829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葛道凯  杨起 《沉积学报》1991,9(3):65-73
基底古侵蚀面特征是盆地分析的基本参数之-。本文讨论了鄂尔多斯盆地内榆林地区煤系基底古侵蚀面的地貌特征、富县组的沉积特征及二者的关系。研究表明:基底古侵蚀面在工作区东部为潜谷,西部呈潜山,其形态控制着区内沉积相间的配置关系和地层厚度的变化;而潜山、潜谷在盆地中的配置关系则决定着潜谷中总的沉积面貌。  相似文献   
72.
民乐盆地位于甘肃河西走廓的中部,是北祁连地槽褶皱系山前的一个断陷盆地。该盆地西以榆木山为界,南靠北祁连山,北连龙首山,东部则以山丹以西沿大马营河至西大河水库西侧一线为界。盆地基底主要由两个构造层组成,下古生代加里东构造层,由奥陶、志留变质岩系构成了盆地的广泛基底;上古生代海西构造层,由石炭、二叠系及中生代的三叠系组成,分布在盆地的隆起带和单斜带。中生代以来,伴随区域性北西向断裂活动,持续接受沉  相似文献   
73.
大青山造山带中基底再造杂岩的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青山造山带中基底再造杂岩主要由高温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的糜棱片麻岩类、部分重烙作用形成的混合岩化糜棱片麻岩类及太古宙地壳残块三部分组成。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基底再造条岩不仅可以作为一个特定的构造岩性单元,属于造山带根部地壳的一部分,而且其中前两部分既不属于太古富变质上壳岩和侵入岩系,也不属于早元古代变质上亮岩,而是早元古代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变形变质作用和部分重熔作用对太古宙基底综合改造作用的产物。基底再造杂岩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前寒武纪克拉通内硅铝壳造山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成因机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地质证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74.
滇西砂岩铀矿的断裂-热水成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杰敏 《地球化学》1994,23(C00):76-83
滇西砂岩铀成矿带位于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边界的邻近地区。以花岗质岩石为基底的晚第三纪盆地中堆积了浅色古煤碎屑岩建造,砂岩铀矿即产于其中。本文从富铀花岗质基底岩石、铀矿源层、断裂系统、地热流体和铀成矿时代与地热活动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滇西砂岩铀矿的断裂-热水成因特征。滇西砂岩铀矿是一种热水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75.
熊耳山地区花岗岩出露面积约为404.8km^2,岩体围岩主要为太华群变质岩系和熊耳群火山岩系。这些岩体的年龄值在81-182.8Ma之间。据野外观察、室内岩矿鉴定、数据处理及计算机数学模型模拟,获知本区花岗岩系1型,物质来源于下部地壳太华群片麻岩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76.
在川西—滇东地区,前人一直将会理群、昆阳群等作为该区所出露的最古老的地层,并认为它们代表了扬子地台的最老基底。笔者通过对该区详细的变质地质研究认为,在它们之下还存在着一套与之完全不同的层状变质岩系,我们将其称为康定群,推测其时代至少为早元古宙或晚太古宙。它与中、晚元古宙的会理群、昆阳群等共同构成了扬子地台的古老基底,为基底的两个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分别代表了本区早期地壳演化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77.
攀西的结晶基底岩系——康定群,褶皱基底岩系——会理群、昆阳群与北澳大利亚地区一致,是泛冈瓦纳大陆的组成部分。泥盆—二叠纪时期,扬予古陆发生强烈地裂运动,后期扬予古陆向北漂移,导致了它与澳大利亚的分裂,这时攀西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内陆裂谷,它发展为原大洋,成为扬予古陆西缘的被动大陆边缘裂谷。二叠纪末它可能与同步向北漂移的羌塘-印支古陆拼合:三叠纪初与华北陆块拼合;于侏罗纪、白垩纪分别与藏北及藏南陆块拼合;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板块碰撞,形成了统一的亚洲大陆,本区受造山作用影响,形成广泛的冲断-推覆体构造形体。  相似文献   
78.
综合物探方法在松辽盆地北部基底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综合地球物理方法,查明松辽盆地北部基底的断裂26条,其中岩石圈断裂6条,壳断裂5条,基底断裂15条;盆地基底岩性由五种类型所组成一前寒武系变质岩、糜棱岩、下古生界变质岩、二叠系浅变质岩及花岗岩。为盆地演化及含油气性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9.
四川盆地基底及深部地质结构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对近年来区域地质、多种地球物理资料和深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四川盆地属扬子板块,岩石圈巨厚,最厚可达200km。川西高原属青藏板块的东缘,同时位于中国南北构造带中段,软流圈呈北东向上隆,岩石圈减薄,其最薄处厚度约70km左右。四川盆地的基底由结晶基底与沉积岩变质基底组成,上震旦统为该地区在扬子古板块形成后的第一套沉积盖层。基底的性质、厚度、埋深在不同地区各不相同,从而决定了盆地内部构造区的划分。基底深断裂对盆地的形成与盖层构造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0.
豫西焦作地区上石炭统浅海碳酸盐岩中的风暴沉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焦作太原组灰岩存在至少四种类型的风暴沉积。类型A由下亚段正粒序分壳滞积层和上亚段生物扰动层组成,形成于风暴浪基面附近或之下;类型B由正粒序介壳滞积层、纹理层和痕迹层组成,形成于正常天气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的下部环境;类型C由下亚段正粒序介壳滞积层和上亚段含少量痕迹化石的粒泥状灰岩组成,类型D仅由下部介壳滞积层和上部粒泥状灰岩组成,偶见痕迹化石,故类型C和D分别形成于正常天气浪基面之下和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