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陇南地区小型浅层基覆界面滑坡频发且数量众多。该类滑坡一般规模小、滑床浅,多为基覆界面滑动,水的作用是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因,其中又以松散岩类孔隙水的作用最为明显。主要破坏方式以蠕滑为主,多为坡体前缘受侵蚀,从而带动整个坡体变形。管式渗沟通过设置排水层、反滤层与封闭层,采用渗透方式将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通过沟底布有泄水孔的管道将影响土体力学结构的水排出坡体外,改善土体力学性质,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弱该类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结合挡土墙等简单防护工程,达到保持坡体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2.
地下水与开挖作用下堆积层滑坡体滑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红层地区修建的巴中达州万州高速公路在穿越第四系堆积层时,堆积层滑坡灾害频繁发生,这类滑坡滑动面为平缓的岩土界面。地下水渗流分布影响下的坡体非饱和强度特征和开挖卸荷是引发这类滑坡灾害的主要因素。在室内非饱和直剪试验提取土体力学参数基础上,结合非饱和土渗流分析软件和岩土应力变形分析软件对滑坡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表明:地下水的渗流分布孕育了岩土界面附近的滑带土,为边坡的滑动失稳提供潜在可能性。堆积层渗流场特征决定着坡体基质吸力的分布,基质吸力的分布特征导致了堆积层土体由顶部往底部的非饱和抗剪强度的逐层弱化,最终形成沿平缓岩土界面分布的抗剪强度最低的一层软弱土体。在路堑边坡开挖致使的不平衡力影响下,岩土界面附近的软弱土体表现出最为显著的屈服和变形,堆积层坡体中部沿着岩土界面的软弱土体发生剪切蠕滑,滑体后缘出现张拉破坏,形成拉裂缝和拉裂槽,并于滑体前缘发生剪切挤压,随着滑体的蠕滑发展,滑体内地下水逐渐消散并在开挖面处渗出。  相似文献   
23.
李思庄滑坡为河北省顺平县境内潜在危险性最大的一残坡积堆积层滑坡,近年由于削坡建房,滑坡稳定性降低,极端降雨条件下存在复活可能。在野外调查确定滑坡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改进Mein-Larson降雨入渗模型分析不同降雨强度及持时对李思庄滑坡安全系数影响,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计算分析该滑坡在天然和极端降雨工况下的稳定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边坡潜在滑移面为基岩与残坡积层分界面,边坡安全系数为1.18,未发生失稳破坏;随降雨历时增加,潜在滑移面由基岩与残坡积层分界面转移到湿润峰面,当湿润峰达到基岩与残坡积层分界面,边坡安全系数为0.83,属不稳定状态。并对李思庄滑坡初步提出设置挡土墙和截排水沟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4.
我们发现广东湛江地区中更新统早期的北海组地层中有一层罕见的陨击混杂堆积层,它是陨击作用下的特殊产物,是北海组含砾砂、黏土质砂在陨击高温作用下烧结、抛射堆积而形成的。陨击混杂堆积层主要分布在湛江坡头的部分地区,有的出露地表,有的为第四系所覆盖,厚度多在0.1~2m之间,个别部位厚度可能达到3~4m。陨击混杂堆层中共生玻璃陨石。通过约80个地质点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认为陨击混杂堆积层分布范围大于300km^2。  相似文献   
25.
上海地区地震反应敏感,经常出现烈度异常,究其原因主要与深厚松散堆积层的地震放大效应有关,本文主要从井下基岩与地表土层的地动位移、地震烈度及加速度峰值几方面论述了上海地区的土层地震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26.
近水平地层区堆积层滑坡作为一类典型的滑坡,有其特殊的成因与变形破坏特征。文章在研究万州近水平地层区堆积层滑坡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其物质来源、结构成因、形成模式以及变形破坏特征。通过总结万州堆积层滑坡的滑体和滑床特征,得出了近水平地区堆积层滑坡的物质来源和结构成因为:崩塌堆积为主,冲、洪积为辅;形成模式为:后部陡壁形成,滑床形成,滑体底部物质形成,滑体土石混合体形成,滑体表层物质形成,滑动解体等6个阶段。变形破坏特征为:滑动多沿堆积层和基岩接触面滑动,同时也会沿软弱夹层发生滑动;滑体存在多层剪切带,并在不同位置的剪切带其变形速率和累计变形量差别较大,滑体存在着差异变形,对此文章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7.
《中国典型滑坡》是一本以照片形式反映我国典型滑坡的画册,包括了顺层滑坡、第三系泥岩滑坡与崩塌、黄土滑坡、风化层与堆积层滑坡、地震与冰雪滑坡及堰塞湖、水库滑坡、矿山滑坡与崩塌、城市建筑和道路滑坡等八大滑坡类型。通过精选照片的展示形式,以简要文字阐述了滑坡所处地理位置、地质环境、形态结构特征、稳定性、灾害评估以及防治工程等。  相似文献   
28.
“5.12”汶川特大地震形成了震区大量的震裂不稳定斜坡,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厚层堆积层斜坡中,这类次生地质灾害有着特殊的力学破坏机制.以小金县某不稳定斜坡为例,研究了高程、地形坡度、岩土体结构条件等对斜坡动力响应的影响,初步分析了厚层堆积层震裂斜坡的变形特征及破坏机制.认为,在地震动力作用下厚层堆积物斜坡往往出现潜在多级滑动面的现象,且破裂面多沿着堆积层中某些曲面发生滑动破坏,这与地震瞬间拉张破坏在斜坡体中产生的震裂缝深度和延伸有关.总的来说,震裂不稳定斜坡的失稳可以认为是地震使边坡岩土体力学参数降低、震后地下水的软化共同作用下累计破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9.
以黄冈地区青石镇政府后山堆积层滑坡为例,在分析了其工程地质特征及地质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非饱和土瞬态体积含水量及孔隙水压力的分布,采用考虑孔隙水压力的Janbu法分析计算了降雨对堆积层滑坡安全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降雨入渗导致坡体孔隙水压力升高,滑面抗剪强度降低,安全系数也随之逐渐降低,其中在降雨前期,两侧的抗剪强度下降速率比中部快,而到了后期中部的抗剪强度下降速率明显快于两侧;②安全系数变化表现为前19 d以0.008/d的速率缓慢下降,19~30 d以0.03/d的速率缓慢下降,30 d以后下降速度降低,至36 d之后不再发生变化,其中在0~11 d两侧抗剪强度变化对滑坡整体稳定性变化的贡献比中部大,19~36 d中部抗剪强度变化对滑坡整体稳定性变化的贡献要比两侧大;③降雨入渗过程中,地下水从坡体表层和两侧流向坡体中部,负孔压区面积向中部不断压缩,中部地下水变化受到两侧及上层的制约,体积含水量及孔隙水压力变化相对滞后;④该滑坡的防治重点是做好降雨前期坡体后缘地下水截流以及前缘地下水排泄工作,同时,做好地表排水,减少降雨入渗。   相似文献   
30.
董金玉  王东  杨继红  黄志全 《岩土力学》2013,34(Z1):252-258
以陈家坝场镇滑坡为例,通过对都坝河阶地的调查,概化出了都坝河阶地模型;根据对陈家坝滑坡的地貌学分析,结合水文地质调查和剖面对比,发现陈家坝滑坡位于都坝河的二级阶地上,是大型阶地型地震滑坡;通过陈家坝阶地地震滑坡的地形地貌、物质组成和岩土体力学性质室内试验分析,对其成因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陡倾的地形条件、松散的物质条件以及滑坡区前后缘高差大构成了滑坡的基本条件,而地震波反复剪切作用下饱和滑带土的残余剪切强度低和距离断裂带较近的强地震动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对滑坡阶地模型概化的基础上,考虑滑坡的三维空间效应,采用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对其在自然状态、暴雨、地震等工况下进行了三维稳定性分析评价,并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滑坡潜在三维不稳定的区域。这些分析对阶地型地震滑坡失稳机制的研究及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