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1篇
  免费   502篇
  国内免费   657篇
测绘学   425篇
大气科学   256篇
地球物理   316篇
地质学   1972篇
海洋学   375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44篇
自然地理   36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1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91.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尺度重整分析(R/S)引入古气候环境研究中。但在这些研究中很少提及周期性成分对尺度重整分析结果的影响。然而实际上,古气候环境演化往往显示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而周期性成分的存在对尺度重整分析具有显著的影响。笔者列举了2个实例对此进行了说明。这些事实表明,在古气候环境研究中,没有考虑周期性成分影响的尺度重整分析的结果需要谨慎使用,有些可能需要做进一步修正。  相似文献   
892.
本文对黄海沉积物中的黄铁矿的分布、形态、成分和结构方面的特征,以及成因作了讨论。作者在73个样的1/3样品中发现了自生黄铁矿,并对此矿物进行了X-射线、电子探针、光片及扫描电镜研究。黄铁矿主要呈生物内模状、球粒状(framboid)及胶结物状等形态,经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自生矿物为黄铁矿,不存在其他铁硫化物。  相似文献   
893.
南海北部上层海水关键水质因子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海北部水域33个站位上层海水(水深200m以上)的温度、盐度、无机营养盐(包括NO3N、NO2N、NH3N、活性硅酸盐、活性磷酸盐)、溶解氧、pH、叶绿素a等水质理化因子进行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并对这些参数进行主成分的统计分析与关键水质因子筛选,进而阐述温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统计分析得到的3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大约70%的总体方差。主成分1中温度、溶解氧、pH、硝酸盐等参数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而温度最高的特征分值说明海水的温度是南海北部水体最为关键的水质因子,海水的温热结构决定着其他水质参数的分布模式和变化特点。南海北部海水中的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以及硝酸盐等无机营养盐都与海水的温度、溶解氧和pH具有较大的相关性;而主成分2含有叶绿素a和亚硝酸盐2个参数,代表海水中浮游植物生长状况的叶绿素a与海水中的亚硝酸盐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说明南海北部海水中藻类生长和海水中亚硝酸盐的水平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94.
岩质边坡非饱和带水分对于边坡植物生长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目前对岩质边坡非饱和带水汽运移的系统性研究还很少,现有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大气与岩体的接触面和凝结水能否生成的定性层面,而未将边坡非饱和带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研究.为了阐明岩质边坡非饱和带的水汽运移机制及其与边坡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运用热力学和系统科学的理论,开展边坡温湿度监测试验,进行了详细的水汽运移机制的研究.研究发现,岩质边坡非饱和带内的水汽运移驱动力为水汽分压梯度,水汽从水汽分压大的位置向水汽分压小的位置运移.冬季时,水汽从边坡深部向浅部运移,夏季时,水汽从大气向边坡深部运移.岩质边坡非饱和带内存在水汽饱和带,夏季范围较大,冬季范围收缩.同时,通过对岩质边坡复绿植物的成活率进行监测分析,论述了岩质边坡非饱和带内的水汽内循环机制及其生态学意义.本文对于研究岩体非饱和带水文学、探索植物水分来源、指导岩质边坡复绿乃至干旱半干旱带的生态修复都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95.
魏俊浩  刘丛强 《地球化学》1999,28(5):479-486
河南西峡石板沟金矿为一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近NW向的前切带为主要控制因素,近矿蚀变岩类型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且具有分带特征。按照蚀变化带进行了系统的这和岩石化学采样,研究了蚀变岩的岩石质量平衡。  相似文献   
896.
宋达泉 《地质论评》1948,13(Z1):144-146
三十一年一月,作者于调查闽南土壤时,曾在漳浦东北之前亭及赤湖区发现砖红壤,并采回结核体及土壤标本多种,在田间时已确定其为砖红壤(Laterite),该项标本携回永安后,即进行砖红壤发育过程及其成分之研究、由共同前往调查之俞震豫君协助分析工作,据分析结果,知赤湖壤粘土表面之结核含氧化铝达51.13%,含氧化矽仅4.67%,灼失量为27.29%,故断定其已局部发育成铝质砖红壤(Aluminous Laterite),而其成分颇似三水型铝  相似文献   
897.
雪峰金矿田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两大地构造单元过渡地带的巨型雪峰弧形推覆剪切金锑钨成矿带中段西部,被两条深大断裂及三大岩体所夹持,具有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极好成矿条件。区内地壳运动频繁,赋矿地层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金矿床点星罗棋布,由金矿化和围岩蚀变引起的物化探异常面积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遥感地质环形构造及线性构造十分发育。矿体赋存于震旦系长滩组和前震旦系芙蓉溪群陆源碎屑及火山碎屑沉积浅变质岩的北东、北西向韧性、张扭性含金剪切断裂蚀变带及砂岩层中垂直层理的张扭性裂隙、顺层节理、片理和板岩层间剥离带、层间断层和层内裂隙中。矿床具成矿物质多来源,成矿过程多期、多阶段、多成因和多次叠加与再造成矿特点,形成韧性含金剪切带型、砂岩细脉浸染型和石英脉型复成金矿床。矿田中大型矿床1处,中、小型矿床多处,初步查明金金属量D+E+333近100t。研究认为矿田找矿潜力巨大,是个不可多得的超大型金矿成矿区。  相似文献   
898.
小作坊里走出个亿元村 提起豫北武陟县西滑封村,不少人都知道,这里位于黄河故道,历史上曾是个极为穷困之地.人们记得,解放初期土改时,按照当时的成分划分标准,村里竟没有一家能够上地主和富农标准,甚至连一户当上中农的标准也达不到.即使到了1959年,有报表为证,全村人均年收入才有35元,粮食亩产只有120斤.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此时的西滑村人多么盼望能填饱肚子早日向"穷困"告别啊!  相似文献   
899.
9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