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2篇
  免费   516篇
  国内免费   646篇
测绘学   423篇
大气科学   256篇
地球物理   311篇
地质学   1969篇
海洋学   372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243篇
自然地理   35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1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中、日青鳞小沙丁鱼形态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主成分分析、多变量解析和单因子方差分析方法对青岛、舟山以及日本爱知、香川4个群体的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125尾)5个分节特征和15个量度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多重比较和单因子方差结果显示4个群体在6~8个形态特征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聚类分析得出,4个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中、日群体间有明显的差异,且分布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南北或东西的地理变化.通过计算差异系数,根据Mayr等提出的75%规则,认为它们的形态差异仍然是种内不同地理种群的差异.  相似文献   
902.
基于MODIS的2006-2016年西藏生态质量综合评价及其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宜进  赵行双  奚悦  刘慧  李畅 《地理学报》2019,74(7):1438-1449
针对缺少基于遥感数据产品的西藏地区植被生态参数筛选及综合评价的研究现状,以2006年和2016年西藏地区MODIS卫星遥感产品反演得到的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区域热度与改进的湿度5项指标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西藏植被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并探索了其时空变化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① 西藏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整体较为脆弱,且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南优、西北差的分布格局。② 2006-2016年间西藏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总体呈现变好的趋势。在时间序列上,2006-2016年间改善、退化的区域占比分别为31.88%和4.13%;在空间分布上,变好的区域分布在西北、中部和东部,变差的区域集中在东南部。③ 水热状况改善特别是降水量的增加和人为保护政策使得研究区西部和中部地区生态质量有所提高。社会经济活动加强是研究区东南部生态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03.
传统的滞后-超前补偿器由1对实零点和1对实极点组成,校正效果往往不理想。本文先设计了1种由2对实零点和2对实极点组成的双重滞后-超前补偿器,随后在双重滞后-超前补偿器的基础上又设计了1种由2对共轭零点和2对共轭极点组成的复滞后-超前补偿器。同时给出了这3种补偿器模型之间的关系以及零极点之间的关系。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均表明本文设计的这2种补偿器较传统的补偿器在提高系统稳定性,增强系统抗干扰能力等方面有着各自的优势,而后者可以为模型设计提供更高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904.
905.
906.
主成分分析可以提取形变主要信息,BP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预测功能,提出将两者相结合用于形变监测数据处理。通过MATLAB编程实现了该算法,并用实测数据进行验证,证明此方法能够提高预测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改进BP神经网络能取得更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07.
温度操作对褐牙鲆幼鱼的生长和能量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在温度胁迫及温度调整后的生长与能量分配进行了研究。驯养于17.5℃的褐牙鲆幼鱼分别在8.5℃(T8.5),13.0℃(T13.0),17.5℃(T17.5),22.0℃(T22.0)和26.5℃(T26.5)养殖10 d后,除T22.0处理的褐牙鲆幼鱼除以干重表示时与T17.5和T26.5处理差异不显著外,以湿重、蛋白质和能量表示的鱼体重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所有处理调整养殖温度至22.0℃继续养殖,由于不同温度造成的生长差异在30 d内可获得完全补偿。在不同温度养殖期间,摄食量少和分配于生长的能量减少是导致低温处理(T8.5和T13.0)生长慢的主要原因,而T17.5和T26.5生长慢的主要原因是分配在生长的能量较少。低温处理分配于生长的能量较少主要是由于其粪便损失和用于呼吸的能量比例较多,而高温处理则主要是由于排泄损失的能量比例较高导致生长能减少。温度调整后的第2个10 d,T8.5,T13.0,T17.5和T26.5的摄食量都显著比T22.0多,而温度调整后的30 d内不同处理的总摄食量没有显著差异,个体水平上的摄食能在生长、粪便、排泄、呼吸上的分配也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补偿生长的获得主要依靠阶段性的提高摄食量。在温度调整后的30 d内,T8.5,T13.0,T17.5和T26.5的幼鱼单位体重日摄食能和生长能都比T22.0多,表现出明显的补偿生长现象。对于整个实验期间而言,T8.5的幼鱼摄食比其他处理少,但由于其排泄和呼吸损失的能量比例较少,因此分配于生长的能量比例比其他处理略多。养殖在不同温度的褐牙鲆幼鱼会在身体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上产生差异,在实验结束时T8.5和T26.5的能量含量与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褐牙鲆幼鱼对温度变动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短期的温度变动不会对其长期生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08.
大数据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数据思维为地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从数据出发,以数据驱动模式去分析地质问题,在元素分布特征分析、矿床地化异常识别等方面较传统地学分析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文章基于便携式X荧光分析仪(pXRF)测试的原位、无损、快捷、多元素分析等优点,对宣城矿集区内的荞麦山铜多金属矿床岩芯进行高密度的全数据原位采集,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量化分析。2种方法均表明,荞麦山铜多金属矿床中元素Mg、Ca、Mn、Co、As、Se、Ag、Hg、U和成矿元素Cu、Fe、S、W存在正相关关系;钻孔矿化和蚀变特征、铜硫矿石、钨矿石、石英砂岩均表现出不同的元素组合,特别是主成分综合得分(PCA)和第一主成分(PC1)元素对钻孔成矿区具有较好的指示效果;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量化了元素富集规律,对成矿元素的拟合能够较好地与钻孔信息形成对应。因此,pXRF高密度的原位测量能够快速获取全面、准确的元素数据,分析结果能够直观反映荞麦山铜多金属矿床各元素的深度空间分布情况及量化相关关系,对深部地球化学特征的恢复和找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09.
赛什腾地区隶属柴北缘构造带,岩性复杂多变,前人对研究区岩性界线的划分较为笼统,笔者等选择Landsat- 8 OLI、ASTER和Sentinel- 2A为数据源,采用最佳波段指数确定各影像的波段组合,凸显不同岩石的边界;将ASTER短波红外波段与Landsat- 8 OLI、Sentinel- 2A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协同处理,构成Landsat- 8+ASTER(LA)数据和Sentinel- 2A+ASTER(SA)数据,分析重采样岩石标准光谱信息,拟定不同岩石波段运算公式,基于多重分形理论选定不同岩石类型的阈值范围,获取主要岩性的分布;根据重采样的黑云母标准光谱曲线,选取SA数据2262 nm波段和2336 nm波段进行定向主成分分析,采用Crosta法阈值分割第二主成分,划分黑云母异常等级,将其与岩性分布相关联,识别出研究区主要岩性分布。通过岩石实测光谱分析、薄片镜下鉴定与野外地质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完善解译结果。岩性提取结果显示,小赛什腾山东侧新发现“U”型条带,为辉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重新圈定达肯大坂群第三岩组和第四岩组,滩间山群一组,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流纹岩,似斑状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辉长闪长岩和辉长岩等岩石的边界。此次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岩性识别方法研究对青海赛什腾地区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可为高山峡谷区地质填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10.
矿物波谱特征是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的重要理论依据,ASTER影像数据比ETM+光谱分辨率高,波谱范围宽,具有分辨特殊矿物的能力,在蚀变信息提取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ASTER数据,采用比值+掩膜+主成分分析法方法,提取铁染、羟基蚀变信息,结合地质、构造、矿产等多元地学信息综合分析,开展遥感找矿预测,圈定7处遥感找矿远景区,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