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篇
  免费   309篇
  国内免费   176篇
测绘学   178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511篇
海洋学   269篇
天文学   115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介绍了水平定向钻杆(杆体材质R780)的机械性能;本公司开发的高钢级(G105或S135)水平定向钻杆的开发应用,分析其原理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数据模拟是进行科研理论研究的重要步骤。本文论述了利用正射影像及对应的DEM数据,按照摄影测量原理模拟三线阵CCD卫星影像的方法,并采用APOLLO影像数据验证了所提出的三线阵CCD影像模拟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23.
综述了进水基质、溶解氧(DO)、pH、污泥停留时间(SRT)和污泥负荷(Ns)对EPS组成的影响,分析了EPS对污泥的表面特性(污泥混合液疏水性、Zeta电位等)、生物絮凝沉降性、脱水性及吸附再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控制适当的条件,改善EPS组成,形成良好的活性污泥,能使之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影响南极细菌S-15-13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15-13最佳产糖条件为:培养时间,56h;培养温度,8℃;碳源,1.0%葡萄糖;NaCl浓度,3.0%;pH,6.0-7.0。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S-15-13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 monas)。  相似文献   
25.
在综合分析黄衢高速公路K20 500~K21 000段地质及勘探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外徐塘大桥桥位区的岩溶发育情况及其分布特征,并对本区岩溶发育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岩溶主要发育在河道内,发育程度一般,受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26.
胞外聚合物对膜生物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过程中,依据胞外聚合物(EPS)、蛋白质、多糖、粘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对膜通量的影响,求出上述参数及蛋白质/多糖的比值与膜通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8、0.57、0.38、0.14、0.70。结果表明:蛋白质/多糖的比值与膜通量的衰减速度两者相关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介绍了基于连续运行基准站技术在航外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通过增加控制检核点提高网控制精度,来实现测量成果质量控制的方法,在不同区域进行了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8.
介绍了全井反循环打捞技术在处理鄂八井钻杆碎片、钳牙块等井中落物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9.
某矿区ZK583钻孔发生钻杆折断事故后,因处理不当,相继造成打器脱落、孔壁坍塌、钻孔漏失等事故,介绍了其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30.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和外贝加尔区古河道型铀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俄罗斯3个具有工业意义的古河道型铀矿化发育区(外乌拉尔,西西伯利亚和外贝加尔)的地质背景,铀矿化特征和铀成矿条件,指出切割到基底的古河道型铀矿床,既可产于跨地区的造山周围,也可产于活化的年青地台和古老地盾,既可形成于干燥的气候条件,也可形成于潮湿的气候条件。古河道型铀矿化可以从含矿层的沉积开始一直延续到被泥岩层或玄武岩层完全封盖。古河道的后成氧化分带有两种形式:氧化带-铀矿化带-原生灰色岩石;氧化带-氧化铁再沉积带-漂白带-原生灰色岩石。古河道型铀矿床具宽广的元素谱,这主要是与含矿围岩富含有机质和在氧化带尖灭处存在各种地球化学障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