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52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91.
曾群柱  叶世强 《冰川冻土》1996,18(3):201-209
调水区多年冻土划分为3个区,冻土面积为11×10^4km^2左右,约占全区面积的72.4%,受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区内多年冻土处于退化状态。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情况下,未来50a内,目前厚度小于10m的多年冻土和岛状多年冻土将消融殆尽,多年冻土面积将减少约15%,冻土下界上升150-200m,气候变暖,使得性冻土层变薄,某些地段的多年冻土消失或变为深埋藏多年冻土等,则可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592.
青藏高原东北部15万年来的多的冻土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保田  陈发虎 《冰川冻土》1997,19(2):123-132
青藏高原东北部最近15万年中至少存在5次多年冻土强烈扩展时期第一交天140kaBP的倒数第二次冰有小各地广泛发育冰楔;第二次发生在末次冰期早期(80-53kaBP),若尔盖盆地发育融浆扰曲;第三次发生在27-23kaBP,高原东北缘出现冰楔;第四次发生在21-10kabp,巴颜拉山以南地区和若尔盖盆地发育冰楔,黄河源,共和及青海湖周转出现原生砂楔。不考虑构造上升。上述并土扩展时期多年冻土带下界高度  相似文献   
593.
青藏公路铺筑沥青路面后路基下多年冻土的变化   总被引:30,自引:12,他引:18  
王绍令  米海珍 《冰川冻土》1993,15(4):566-573
由于黑色沥青路面强烈吸热,使多年冻土区内约60%路段的路基下人为上限逐年下降,造成冻土在垂向上呈不衔接接状,形成融化核,它加剧了路基不均匀沉陷,最后导致路面破坏,一路段路基下冻土类别发生变化或多年冻土层已完全融化。  相似文献   
594.
冻土区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冻土区土牡表面和活动层土的CH排放和吸收表现出强烈的时空变化性。根据多年冻土中CH含量的模拟结果表明,全球尺度上,平均每米厚度多年冻土含有CH65Tg。在未来的200年间,多年冻土融化所导致的大气CH附加年源强变化于2~25Tg。  相似文献   
595.
多年冻土区管道通风路基温度边界条件及温度场实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道通风路基在多年冻土地区是一种良好的主动保护冻土工程措施,但在应用数值方法研究其长期效果中,对边界条件的选取存在着困难,已有的计算结果也缺乏实体工程的验证.基于青藏铁路北麓河实体试验工程,对通风管中气温以及管壁温度进行了分析和拟合.结果表明:通风管中气温年平均值普遍高于环境气温,平均高出1.6~1.8℃,但在正温期管中气温与环境气温的最高值相差不大(<1℃),而负温期相差较大(达到2℃);路基阳坡面下0.5 m深度地温高于阴坡面3.5~5.5℃.普通路基填筑后在抬升多年上限的同时,也升高了上限附近的地温,且地温场在整个范围内表现出横向上显著的不对称性.通风路基可以对下伏多年冻土起到良好的主动保护作用,表现为冻土上限的抬升和地温的降低.但通风管埋设位置较高的情况下,路基地温场横向不对称范围涉及到原地面以下.降低通风管的埋设高度的情况下,边坡面换热导致的温度横向不对称范围被限制在通风管以上的土体中,而下部土体温度场横向不对称性将得到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596.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房屋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林 《冰川冻土》2003,25(Z1):108-111
通过结构计算分析对比, 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房屋的结构形式进行了论证, 提出了符合当地建设条件并与特殊地质环境相适应的架空桩基钢结构房屋结构体系, 其结构方案可用于指导青藏铁路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597.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遥感图像工程地质分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叙述了利用遥感图像进行高原多年冻土工程地质分区的优越性,将高原多年冻土工程地质分区分为 3个大区和 10个亚区,着重叙述高原多年冻土工程地质分区判释特征,对判释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归纳,并以实例说明遥感工程地质分区判释在青藏铁路线方案比选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8.
未来50与100 a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情景预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估计, 21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将增加1.4~5.8℃. 据预测未来50 a青藏高原气温可能上升2.2~2.6℃. 在建立冻土数值预测模型的基础上, 计算了在两种气温年升温率情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自然平均状态50和100 a后可能发生的变化. 预测结果表明, 气候年增温0.02℃情形下, 50 a后多年冻土面积比现在缩小约8.8%, 年平均地温Tcp>&#8722;0.11℃的高温冻土地带将退化, 100 a后, 冻土面积减少13.4%, Tcp > &#8722;0.5℃的区域可能发生退化; 如果升温率为0.052℃/a, 青藏高原在未来50 a后退化13.5%, 100 a后退化达46%, Tcp>&#8722;2℃的区域均可能退化成季节冻土甚至非冻土. 预测结果对青藏高原寒区工程规划和建设的辅助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9.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陆地水文环境遥感判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清波 《北京测绘》2002,(4):21-23,31
水文环境是影响多年冻土发育和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采用遥感技术所获取的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宏观水文背景信息以及不同层次、多时相遥感图像综合判释分析成果,研究了该区河流、湖泊(塘)、沼泽湿地的空间分布特征,重点阐述了河川的径流特征和湖塘、湿地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00.
保温处理措施在多年冻土区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11,他引:26  
阐述了保温处理措施保护多年冻土的原理, 认为保温材料下部地温年变幅的减小是保温处理措施保护多年冻土上限下降的主要效果. 青藏公路昆仑山越岭地段保温处理试验路段路基、路肩及天然地表下的地温观测资料证实, 保温处理处理措施并不能改变因修筑路基而引起的路基吸热趋势, 但是保温处理后浅层地温下降; 地温年变幅明显减小, 多年冻土上限比无保温处理路段高. 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保温处理试验路段半年的观测资料表明, 保温层上下面温度存在巨大差异, 充分体现了保温材料的热阻效应, 可望大幅度减小保温材料下部地温的年变幅, 起到保护或延缓多年冻土融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