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46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1251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SSC型)的成因争论聚焦在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沉积成岩期并可能叠加有后期成矿作用,还是形成于成岩后盆地闭合过程和造山作用有关.产于扬子板块西缘的东川式铜矿是中国SSC型矿床的典型代表,这些矿床赋存在晚古元古界东川群岩石中,主要呈层状矿体产出,但也存在少量脉状矿体.文章选择东川铜矿田内因民、汤丹和滥泥坪...  相似文献   
82.
东海陆架边缘的构造特征记录了有关冲绳海槽张裂过程的关键信息,对于进一步理解海槽的形成演化以及弧后张裂与弧-陆碰撞之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多道地震和重磁资料,分析了东海陆架边缘的地形和构造特征,并对冲绳海槽早期张裂过程、北西向断裂带的分隔控制作用、钓鱼岛隆起带南北构造差异和冲绳海槽的向西前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冲绳海槽西侧陆坡存在的分段性,各分段在地形地貌、地层展布和构造特征等方面的不同,体现了其构造演化和现今构造活动性的差异。冲绳海槽中—北段的张裂始于陆架前缘坳陷,在晚中新世向东扩展至整个海槽,晚中新世至今以分散式张裂为主。北西向断裂带对东海陆架边缘不同分段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活动起到了分隔控制和转换协调作用,控制了不同类型陆坡的形成和发育。受冲绳海槽在全宽度上向西前展的影响,钓鱼岛隆起带南段的基底隆起及其支撑的陆架边缘发生了破坏和沉降,形成基底起伏较大、地形崎岖不平的陆坡。  相似文献   
83.
胶南地区的伸展作用——以胶南—诸城一带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胶南地区的胶南—诸城一带存在两期不同方向的伸展构造。早期以形成近EN向的拉伸线理为特征,并在不同构造层次上显示出不同的变形。出露于研究区中部桃林尚庄隆起的含榴辉岩片麻岩中,主要以LS的组构为特征,显示出早期伸展作用下地壳岩石的垂直轴缩短、EW向拉伸的共轴应变;而在把下地壳含榴辉岩片麻岩与以变沉积岩为主的中上地壳岩石分开的韧性滑脱带上,此期伸展作用则表现为从东向西剪切的非共轴简单剪切变形,具有近水平的拉伸线理及近水平的EW向剪切褶皱和鞘褶皱枢纽。晚期伸展作用表现为近SN的伸展垮塌作用,形成向北和向南倾斜的两条韧性正剪切带,且遭受低角闪岩高绿片岩相条件下的透入性均匀简单剪切变形,剪切方向分别向北和向南。  相似文献   
84.
玲珑花岗岩岩基东侧的招平断裂带是胶西北矿集区的主要控矿构造之一。布设于招平断裂带中段大尹格庄矿区的地震剖面,揭示了招平断裂带中段深部的结构构造特征,地震剖面显示,玲珑岩基内部有多个类似"拱弧构造"的岩浆侵入形成的弧形界面,由此推测存在2~3期的岩浆活动。剖面显示了3期构造组合样式,第1期为以招平断裂带和宋家河断裂为组合倾向SE的铲式断裂,底部似汇入统一的构造滑脱带;第2期为倾向NW的错断了招平断裂带的反倾伸展断裂;第3期为NE向延伸以花状构造为特征的走滑断裂。前两期反映构造发育处于伸展环境,第3期显示为左行走滑。招平断裂带深部延伸存在分支复合现象,形成由2个主裂面夹持的透镜状岩片。地震反射剖面数据的获得对深刻理解该区域中生代岩浆构造演化过程和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5.
86.
87.
伸展盆地转换带分析──以松辽盆地北部为例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转换带可划分为5种类型:离散型转换带,汇聚型高凸起与低凸起转换,同向型高凸起与低凸起转换带。其中当伸展增加时,高凸起转换带可能发展为低凸起转换带。转换带的形成是由于变形地壳物质组成的不均一笥或区域张应力场的不均一性,而使伸展断层呈侧列或雁列式发生。松辽地发育种类型转换带,而以同向型高凸起低凸起转换带最为发育,推测高凸起转换带是盆岭式裂谷系的典型转换带。转换带是油气有利聚集区。  相似文献   
88.
现代大地构造学:进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福元  张兴洲 《世界地质》1994,13(1):1-11,34
现代大地构造学:进展概况吴福元,张兴洲,张世红(地球科学系)大地构造学,地质学中涉及地球科学许多根本性问题的综合性学科,近20~30年有了长足进展,主要表现在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日趋完善,研究的成果越加丰厚,新发现、新理论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89.
大陆伸展和引张盆地形成模式及其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林福  刘立 《世界地质》1994,13(3):1-10
大陆伸展和引张盆地形成模式及其沉积特征薛林福,刘立,王东坡(地球科学系)(能源地质系)(能源地质研究所)大陆伸展/引张作用是促使地壳沉降形成盆地的重要途径之一.世界上许多重要盆地系统是由引张作用形成的。随着盆地区联合地震反射资料的增多和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