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544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2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安徽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分布及主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徽大别山北部新发现的榴辉岩主要产于花岗质片麻岩及基性一超基性岩中,与大别山南部的榴辉岩在产出围岩、矿物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均十分相似。现今榴辉岩南多北少的分布,主要是在中生代热隆构造体制下剧烈差异抬升剥蚀,中生代花岗岩大面积侵位所致。  相似文献   
122.
苏文  游振东等 《岩石学报》2001,17(4):643-647
通过透射电镜,我们在大别山榴辉岩的石榴石中识别出水分子团。这证明 在大陆地壳岩石俯冲的过程中,石榴石作为水的载体是可以将水携带到地幔深处。而石榴石中的水分子团为超高压变质过程中有流体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3.
大别山造山带深部地质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24.
大别山造山带的横波特征与地壳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5.
126.
本文根据三个月的短期气温资,利用自然止交函数展开和最小二乘方法按不同季节分别对大别山东段和北段的气温资料进行延长,得到了该地区一年内的旬平均气温,其相对误差在4.1%—13.9%之间。  相似文献   
127.
大别山东南麓有两套薄皮构造,以韧性剪切带为代表的韧性-半韧性薄皮构造和以逆冲推覆为特征的半脆性-脆性薄皮构造,后者可划分出六个一级薄皮层片体,总体上呈倒序迭瓦状结构,地球物理资料等证实大别地体爷冲于扬子地体之上,两者是以缓倾角断裂为边界的斜接碰撞,其南界为郯断裂南端、襄广断裂南东段及其间的隐伏拆离断层,主拼贴断裂在地表分枝为数条层滑-逆冲断裂,主体碰撞时代为225-75Ma,最终拼贴时代可延续到33-23Ma,韧性一半韧性薄皮构造形成于碰撞中、晚期,而半脆性-脆性薄皮构造则地碰撞末期及后造山期,在扬子地体俯冲过程中,俯冲于大别地体之下的盖层层片体被逐片“铲出”,呈上老下新的迭瓦状结构,广泛发育的薄皮构造调节了地体碰撞拼贴造成的强烈压缩变形。  相似文献   
128.
豫南——鄂北大别山北部高压角闪石榴辉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景波  国连杰 《地质科学》1997,32(4):409-422
一个高压角闪石榴辉岩带出现在豫南——鄂北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单元的最北部。榴辉岩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角闪石+绿帘石+多硅白云母+石英+金红石。采用Powell等(1994)的Thermocalc估计的温压条件:压力为1.8-2.4GPa,温度为490-592℃。这个带的榴辉岩在矿物组合,矿物成分和温压条件上明显不同于该高压变质单元中其它带的榴辉岩。  相似文献   
129.
In this paper I shall attempt to describe briefly the Mesozoic strata occurring along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Ta Pieh Shan (大别山) range, i. e., the eastern extension of the Tsin Ling Range, for the purpose of discussing the date of the Tsin Ling folding. In regard to this point, geologists gave  相似文献   
130.
韩修德 《地质论评》1943,8(Z1):166-167
甘肃凉州、甘州、肃州之南,青海之北(名曰祁连山)祁连山北麓各沟谷中之砂砾层(奴甘州城东南之苏榆口及西南之梨园口等)含有自然铜矿,普通长三寸,宽二寸,厚半寸,所见之最大者长一尺馀,宽六寸,厚三寸,皆无棱角,知为远处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