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1篇
  免费   749篇
  国内免费   1520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75篇
地质学   3822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44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大别山陆一陆点碰撞和构造超压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红岭  董树文 《地球科学》2001,26(5):457-463
依据大别造山带的地质特征及古地磁证据,提出大陆动力学非规则边界陆-陆点碰撞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点碰撞所引起的构造应力集中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构造压力在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推测可能形成的深度范围.研究表明:在本文的模拟条件下,(1)大陆碰撞初期产生的构造应力场中的平均压力在碰撞点附近增大了约5~9倍.在边界力为100 MPa的情况下,构造压力在超高压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0%~35%;(2)由于有构造压力的作用和影响,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深度有可能被提升20~35 km;(3)仅考虑碰撞方式,不计岩石物性差异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构造应力的影响有限,静岩压力在超高压变质岩形成过程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92.
造山带挤出构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挤出构造模式已经从二维变形进入三维变形研究,在喜马拉雅造山带,高喜马拉雅结晶地体沿北倾的主中央逆冲断层和北倾 的绒布寺正断层,表现为相对刚性体之间的韧性体的楔状挤出。非连续介质大变形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为这一模式提供了力学依据。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东阿尔卑斯三维管状挤出模式,将上部脆性层划分出北部左行平移带,南部右行平移带和中部挤出楔,中部韧性层在南阿尔卑斯和欧洲前陆碰撞过程中,既有垂向挤出,也有侧向挤出,在平行缩短方向的剖面上,由箱状背形隆起演化成逆-逆断层组合的楔状挤出,形成三角断面的管状,在垂直缩短方向的剖面上,中部韧性层呈不均匀流动,形成管状层流-韧性层中心为纯剪切,上部和侧部为简单剪切,在陕甘川邻接区,由于祁连山-北秦岭加里东喧向南的推挤和川西前陆的刚性阻挡,造成西秦岭和东松潘-甘孜复合造山体的三维滑脱挤出,以北西西向玛曲-略阳滑脱逆冲断裂和北东向青川一茂县滑脱逆冲断裂为界,将陕甘川邻接区的三维滑脱挤出复合造山体划分为西秦岭滑脱挤出带,摩天岭0若尔盖滑脱挤出楔和龙门山滑脱挤出逆冲椎覆带,以近南北向岷江滑脱逆冲断裂为界将滑脱挤出楔进一步划分成摩天岭滑脱挤出体和苦尔盖滑脱挤出体,除了不同构造单元的不均匀隆升外,摩天岭还表现出向西的侧向挤出。  相似文献   
993.
环斑花岗岩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综述了环斑花岩研究的新进展,环斑花岗岩既可以出现于从太古代到显生宙的各个地质时期,也可以产生于造山带中。这些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环境特别是造山环斑花岗岩与经典的元古克拉通上的环斑花岗岩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产生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上有何异同今后需要研究的问题,这也涉及到环斑花岗岩的概念及其与环斑状花岗岩的区别等新问题。  相似文献   
994.
油田定向井井身轨迹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井军 《中国煤田地质》2001,13(4):60-61,69
论述了定向井井身轨迹设计及优化的技术要点,介绍了笔者在陕北油田勘探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95.
江苏茅山构造--滑覆反序叠置造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学思  胡连英 《地质通报》2001,20(3):280-285
茅山构造包括茅山薄皮山脉、茅东断裂、茅东伸展盆地.茅山山脉是由3个异地岩片(S-D,C-P1、P2-T1)沿其底部S1、C1、P23个滑脱面F1、F2、F3,依次滑覆反序叠置造山(S-D∥C-P1∥P2-T1//J3-K1).  相似文献   
996.
造山带超高压变质流体中气体组成及成藏条件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传统的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开发几乎都是集中在盆地,而造山带作为板(陆)块的碰撞、会聚带,为无机成因气形成和释放的有利场所,是天然气地质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本文利用激光拉曼探针技术对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超高压变质流体中不仅含有CO2(>50%)、H2、N2、H2S等,还有高含量的幔源烃类气(CH4等,含量最高达23.6mol%)。同时,超高压变质带中还发育有浅层碳酸盐岩及其它含碳岩石经动力变质作用可形成大量的CO2气。大别超高压变质带中具有无机成因气成藏的可能条件,带内广泛发育的推覆构造、韧性断层及糜棱岩可以作为无机成因气成藏的圈、盖和保存条件。本文成果可为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方向和领域。  相似文献   
997.
东昆仑造山带塔妥煤矿羊曲组时代新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岩性、岩相特征 ,东昆仑造山带塔妥煤矿羊曲组自下而上可分为 3段 ,其中一段和三段为河流相产物 ,二段为湖沼相产物。依据本次研究在二段中所获得的孢粉和淡水双壳动物化石可厘定本区羊曲组成的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至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998.
造山带与造山作用及其研究的新起点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当代地理科学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人类社会发展向地学发生了新的严峻挑战,地球科学理论自身也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对社会与地学的发展及需求。作为地质科学研究最基本主要领域的造山带研究,应如何思考?本文据此在新世纪开始之际,根据社会与科学的发展,回顾和讨论了造山带、造山作用及其研究内容、发展变化和新的研究起点和任务。  相似文献   
999.
根据造山带的地层和构造特点,以构造地层学的观点将造山带地层分为三类:(1)构造混杂型,是由混杂岩组成的混杂堆积,构造作用强烈,原始地层层序无法恢复;(2)构造置换型,地层遭受强烈的褶皱和剪切作用,发生构造置换,原始层序和层理保存不完整;(3)构造岩片型,因逆中推覆作用而将地层分割成许多岩片,岩片内地层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1000.
造山进程与高压剥露模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地表侵蚀与地下(热)构造过程联合制约,造山带剥露作用随造山类型/阶段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变形样式和岩浆特点。挤压逆冲与侵蚀其同作用可将地壳岩石抬和或剥露至地表,而伸展作用则可驱动地幔深处高压单元向地表折返剥露,大规模伸展剥露与造山带根部热软化、边界层拆沉以及板块断离作用有关。浮力作用只能驱使高压岩块剥露至壳悭边 界处,但它无法解释这些岩块如何在地壳内部运移剥露。此外,楔角回流作用可驱使包裹在泥质/蛇纹岩楔中榴辉岩块向地表折返剥露,而且俯冲带迁移对于造山带剥露过程的驱动作用也不容忽视。(超)高压变质带大规模折返剥露过程往往与造山进程不同阶段多种机制的联合驱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