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94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521篇
海洋学   353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31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62.
63.
64.
作为对中国东部陆缘地带大型盆地区及邻区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的部分结果,本文的基本认识:(1)穿过松辽盆地的1孙吴-双辽断裂可能是东倾伯低角度壳内断裂;(2)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可能属于“混合型裂谷盆地”;(3)东海盆地台北坳陷处在多期次张性应力场环境中,使在其西部附近产生张性正断层系;(4)欧亚大陆东部新生代区域构造运动总体处于右旋走滑拉张环境,其动力因素包括板块运动和地幔物质运动;(5)研究区莫霍面具有较为复杂的变化;(6)复合尺度研究方法是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分析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65.
《中国勘察设计》2006,(11):I0004-I0005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是以原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研究院为核心,联合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机械工业第十一设计研究院(中联西北院)、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等多家国家甲级勘察设计单位组建的大型科技型工程公司,隶属于中央大型企业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总部设在杭州。  相似文献   
66.
大型现场室内两用直剪仪研制(Ⅱ):试验测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利用新近研制的大型现场室内两用直剪仪,对两种不同性质的砂样进行了剪切试验。在对干砂的直接剪切试验特性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对该大型直剪仪得出的干砂剪切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该大型直剪仪得出的试验数据一致性好、可靠性较高,说明该大型直剪仪的基本剪切性能稳定,可进一步应用于相关岩土材料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7.
龙门-锦屏山的东缘发育一系列逆冲断裂和飞来峰构造,逆冲作用使山体向东叠置在四川盆地之上。新的野外调查、显微构造分析和糜棱岩石英组构的EBSD测量表明,在龙门-锦屏山的前震旦纪变质杂岩体西缘(即青藏高原东缘)发育一条近NS向的大型韧性拆离断裂,被20Ma以来形成的NW—SE向鲜水河韧性走滑剪切带[1]左行错位80km。青藏高原东缘韧性拆离断裂中黑云母40Ar-39Ar测年获得112~120Ma的年龄,表明龙门-锦屏山的崛起可能与白垩纪开始的垂向挤出机制密切关联。结合四川前陆盆地的沉积及演化特征,认为晚三叠世时期羌塘/东昆仑/扬子陆块的碰撞形成松潘-甘孜造山带,晚三叠世—侏罗纪在其东南缘形成四川前陆盆地沉积;早白垩世龙门-锦屏山开始抬升,晚白垩世快速崛起,在四川前陆盆地沉积之上叠置白垩纪—第四纪再生前陆盆地的沉积。龙门-锦屏山的崛起与白垩纪以来扬子板块岩石圈对于松潘-甘孜地体的陆内俯冲作用有关,使位于中下地壳的变质基底岩石在挤出机制下隆起。  相似文献   
68.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是我国建筑结构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它为21世纪建筑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承,是一种性能价格比较为优越的高技术水平的结构体系,具有颇高的社会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69.
大底盘多塔楼结构的混合隔震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某实际工程,针对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提出混合隔震的控制策略,即对大底盘上的一栋或多栋塔楼采用隔震技术,并在隔震层附设一定数量的被动、主动或半主动的减震控制装置。建立了这种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混合隔震控制体系的运动方程,方程中各塔楼与下部结构及隔震层之间的刚度解耦,并考虑了隔震层的非线性。研究中比较了被动非线性粘滞阻尼器,半主动变孔隙阻尼器与理想主动控制时的减震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这种混合隔震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小上部塔楼与下部结构的地震反应,提高大底盘多塔楼结构的抗震安全性,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半主动变孔隙阻尼器可以极好地追踪理想主动控制力,取得与理想主动控制相近的减震控制效果。被动非线性粘滞阻尼器也能取得较好的减震效果,且易于维护,经济性较好,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来看更为现实可行,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0.
结合本公司实施的一个大桥施工控制网测量项目,详细介绍了利用GPS进行大型桥梁施工控制网布设的方法,从方案比选、选点埋石、坐标系和投影面选择、测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控制网的复测与维护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