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0篇
  免费   1456篇
  国内免费   2356篇
测绘学   1153篇
大气科学   5251篇
地球物理   823篇
地质学   1074篇
海洋学   845篇
天文学   455篇
综合类   406篇
自然地理   545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466篇
  2013年   406篇
  2012年   426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421篇
  2009年   445篇
  2008年   483篇
  2007年   435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356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353篇
  2002年   360篇
  2001年   343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250篇
  1997年   250篇
  1996年   253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243篇
  1993年   209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182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8篇
  1963年   5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提出了用GPS卫星星历来近似模拟计算载波多普勒频率和卫星信号延迟,进而用计算机模拟GPS接收机的中频数字信号,为软件GPS接收机的模型算法提供数据源.与实际接收的卫星中频数字信号的频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计算机模拟GPS IF信号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2.
精密单点定位方法估计对流层延迟精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简要描述精密单点定位估计天项对流层延迟方法的基础上,分别采用IGS事后产品和实时产品处理了若干IGS跟踪站数据,估计出各站天顶对流层延迟,其中,实时精密卫星星历与钟差处理方案采用事后下栽实时产品、事后模拟实时处理的方式.与IGS结果相比,利用精密单点定位方法,采用IGS事后精密星历与卫星钟差估计的结果无明显的偏差,其精度优于6 mm;采用实时精密卫星星历与卫星钟差模拟估计的结果精度优于20 mm.  相似文献   
103.
王华  张远明  覃嘉铭  李强  杨琰 《地球学报》2008,29(6):725-728
攀枝花市西区龙洞煤矿经过十余年的生产,不但在地下形成了较大范围的采空区,而且通过影响地下水形成了较大范围的疏干,致使矿区内大部分泉点断流.因而,为确定矿山地下水长期疏干对龙洞泉流域的影响程度,笔者通过比较水库水、大气降水、地下水与渗漏水之间的同位素特征,区分出了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并为查明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确定矿坑地下水疏干的影响范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通过研究太原盆地大气干湿沉降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年输入通量,讨论其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累积的影响。同时采用富集因子法探讨降尘物质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降尘中重金属元素As、Cd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Pb的来源可能是人为源和自然源。而Hg则主要来源于自然源。  相似文献   
105.
我国风云极轨气象卫星数据,目前已经被应用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环境监测、科学研究等多个重要领域,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介绍了我国风云极轨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目前风云极轨气象卫星在卫星数据预处理、定量产品反演、卫星资料同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展示了第二代风云极轨气象卫星在全球业务观测、大气三维探测、海洋环境监测、数值预报应用等相关典型应用。在国家创新战略发展框架下,根据“国家级气象现代化总体方案”确定的2020年气象卫星及应用发展目标,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03批卫星系统工程必将进一步发挥重大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罗会邦  陈蓉 《气象科学》1995,15(4):17-29
本文总结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及西太平洋暖池势力强迫对东亚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专题五年来的主要研究工作。其中包括青世故高原东部大气热源的时间演变特征,夏半年高原热源异常对我国降水和北半球环流的影响;西沙海温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南方降水的关系,北太平洋海温主因子特征及其与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通过环境背景值、风化壳地球化学、对流层(大气气溶胶)地球化学和人为地球化学异常,初步探讨了南极长城站地区的现代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环境要素固有的地球化学性质、区域环境条件和自然环境演变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8.
利用LANDSAT/TM热红外通道反演地表温度的三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利用北京2004年1月28日、4月1日、4月17日、5月19日和7月6日过境的5景LANDSAT/TM影像和实测探空数据,分别运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覃志豪(2001)单窗算法和Jimenez-Mufioz&Sobrino(2003)单窗算法反演北京城区地表温度。通过对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覃志豪(2001)单窗算法与基于探空数据的辐射传输方程法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提出在没有实时探空数据情况。对只有一个热红外通道的LANDSAT/TM数据源采用覃志豪(2001)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精度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09.
中国大气本底观测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的大气本底观测网建设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并于10a后基本建成。目前,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在原有观测站的基础上各自建设和发展着自己下属的大气本底观测网络。全球大气观测网给出了一整套开展大气本底观测的技术标准,各国均予以严格遵循。20多年来,中国大气本底观测工作在基础数据积累以及观测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此相关的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最后对中国大气本底观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0.
《地理教学》2006,(3):48-48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植物吸收水分减少,使更多降水进入内陆河流,影响全球水循环,增加洪水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