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1925年   1篇
  192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41.
云南大理干湿季近地层湍流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利用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观测资料,采用涡动相关法等计算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湍流强度、湍流方差、湍流通量等特征量的日变化规律和干湿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湍流强度干季大于湿季;湍流方差与稳定度满足1/3次方定律,风速方差在稳定条件下比不稳定条件下离散,水平方向比垂直方向离散;湍流通量有明显日变化特征,感热、动量通量干季大于湿季,潜热通量湿季大于干季,干湿季热量交换以潜热为主。  相似文献   
42.
杨澄  付志嘉 《气象科技》2020,48(5):675-684
利用WRF模式耦合Noah陆面模式和CLM湖泊模式,对2015年1月23日大理地区洱海盆地的大风天气进行模拟,对大风的发展期、强盛期和减弱期的三维动力热力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得出了洱海盆地大风形成机制:在洱海盆地大风发展期,高空以西风为主,盆地中部上空1km高度处出现局地小气旋,地面以偏东风为主,高空偏西气流翻越苍山形成波动扰动,在背风坡侧形成空腔区和二次涡,低层形成了波不稳定区域,波不稳定区域发生波破碎,波破碎区域湍流运动活跃,把上层的能量往下传播。大风强盛期,盆地南北侧高空为两支西风气流控制,中部变为弱的辐散场,造成高空扰动,苍山东侧近地面浅薄逆温层消失,低空逆温层之上温度廓线几乎垂直上升,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高空动量向下输送。大风减弱期,高空西风减弱,扰动消失,湍流动能耗散,地面风速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3.
“云南大理冰期”之再研究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全球变化研究中,特别注意晚更新世十多万年以来及近代的环境变化。中国晚更新世的环境变化研究近年来无论在华北黄土、近海沉积诸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但是,在环境变化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十多万年以来的冰川进退研究却进展不大,这方面我国的研究状况与国际上有重大差距,这特别表现在大理冰期的研究程度极低的事实上。众所周知,“大理冰期”代表中国末次冰期。但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德国学者Crednev.W.,他于1932年通过实地考察大理点苍山的冰斗和冰碛地形后提出了“大理冰  相似文献   
44.
以史料为依据,叙述了1925年3月16日云南大理7级地震后,民众自发组织的筹集赈灾款项、物资,救助赈济灾民的情况。  相似文献   
45.
46.
《干旱区地理》2021,44(5):1240-1249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方法,对1971—2017年大理河流域干旱变化特征及其与极端降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尺度SPI对降水量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SPI1和SPI3适用于短期气象旱涝特征的识别,而SPI6和SPI12对揭示区域长期旱涝影响及持续时间效果较好。2种时间尺度SPI(SPI3和SPI12)的时间变异性均呈显著增加趋势。(2)不同季节SPI的变化趋势和干旱等级频次存在差异,仅冬季有一定的下降趋势,其余季节呈增加趋势,秋季最显著。年SPI波动幅度较大,总体上呈增加趋势,2001年以来最明显。干旱等级均以轻旱和中旱为主(21.2%~36.1%),夏、秋季发生干旱的频率最高。(3)干旱事件持续时间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长时间尺度干旱事件平均持续时间、最长持续时间以及下降速度均大于短时间尺度。(4)降水集中程度增大会导致SPI1减小,增加干旱发生的可能性。典型极端降水可能会降低干旱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47.
贺州石林是我国惟一的由大理岩构成的石林,其他石林全为灰岩或白云质灰岩所构成.质纯色白的大理岩习称"汉白玉",因此,贺州石林又被称为"玉石林".贺州石林位于广西贺州市以北约18公里姑婆山南麓的新路圩附近,正好处在姑婆山花岗岩与古生代沉积岩的外接触带内,经研究对比,已得知其原岩为中、上泥盆统的多种灰岩,由于后来花岗岩侵入受热变质而成为大理岩.贺州石林形态类型多样,有柱状石林、锥状石林、尖峰状石林和剑状石林等,是一处极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48.
在岩溶发育的地区存在一种非典型的岩溶形式—裸露-埋藏型岩溶,由于其特殊的存在形式,裸露-埋藏型岩溶存在的特殊水力联系使得隧道在穿越该种地区时,会发生不可预测的涌突水灾害。以大理某引水隧洞为例,通过分析常用预测涌突水量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得出地下水动力学法对隧道在穿越裸露-埋藏型岩溶时的涌突水量预测较其他方法更加适用,为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近地层湍流通量计算对于中尺度数值模式有重要意义,湍流通量的参数化是当前大气边界层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选择青藏高原东缘大理观象台边界层通量观测系统,离线测试了WRF区域模式中的两种常用的近地层参数化方案(MM5相似理论非迭代方案A和ETA相似理论迭代方案B),并将参数化方案计算结果与边界层铁塔涡动相关法的观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在大理观象台观测场不同植被随季节交替的状况下,根据边界层铁塔4层高度风速拟合,发现近地层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将拟合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输入模式参数化方案进行通量计算.结果表明:稳定度是影响近地层参数化方案精度的重要因素,在不稳定条件下方案B低估了动量通量,方案A优于方案B,而在稳定条件下方案A低估了动量通量,方案B优于方案A,两种方案总体来看误差不大.对于大理边界层通量观测场农田植被交替的环境条件,不同季节下垫面植被类型的差异,以及植被的稀疏对近地层参数化方案湍流通量计算结果的精度有显着影响.方案B考虑了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和热量粗糙度z0h的差异,不稳定条件下感热通量计算结果在裸土或稀少植被条件下明显优于方案A.针对方案B不稳定条件下感热通量计算结果在裸土下垫面仍出现高估的现象,使用了Zeng等1998年提出的用辐射地表温度订正裸土下垫面感热能量方法后,计算结果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0.
滇西怒江河谷潞江段岩溶发育特征及其 对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泛亚铁路大理-瑞丽线中段马厂、道街坝1∶5万图幅的地质灾害详细勘查和室内研究,分析总结了研究区岩溶地貌的形成机制和发育规律。结果发现,研究区内不仅发育有地表岩溶漏斗,而且分布着规模较大的地下岩溶洞穴,复杂的地质构造、可溶性的碳酸盐岩、湿热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降水是该区岩溶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地下岩溶作用可能给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带来不可忽视的潜在危害,同时综合区域地质条件对比发现,大理-瑞丽铁路沿线的其它地段也同样具有存在类似的岩溶发育条件。因此,在铁路施工前进一步加强沿线区域地下岩溶作用的工程影响评价,对于有效地减少相关的工程危害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