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8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测绘学   173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972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1205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193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81.
环流分解及其在沉积地层旋回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马尔柯夫链进行地层序列分析。当一个地层序列形成一个具有马尔柯夫性质和极限概率分布的马尔柯夫链时,它的转移概率矩阵可分解为细致平衡部分和环流部分。根据环流矩阵可确定该序列中的主要沉积旋回趋势,为地层序列分析提供重要依据。本文给出了两个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82.
83.
洛川黑木沟黄土剖面发育了一套完整的黄土地层。据剖面百余块标本粒度资料阐述了Kd=(粉砂(0.05-0.01mm%))/(粘粒(<0.005mm)%)的地质及物理意义。它反映了受风化的粉尘粒组与次生粒组之间的消长关系,Kd值变化既受风尘来源区干湿状况或生物气候条件的制约,又受风化成壤作用的制约。因此,Kd值可视为黄土、古土壤生成环境的一个指标。据Mφ(平均值)由粗到细的变化划为一个粒度旋回,全剖面共分11个旋回。每个旋回反映了一定的岩性地层组合及生物气候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84.
85.
青藏高原更新世冰朝的天文气候学依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钦琦 《冰川冻土》1993,15(3):435-441
  相似文献   
86.
旋回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立  薛林福 《世界地质》1994,13(3):86-91
旋回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刘立,薛林福(能源地质系)(地球科学系)旋回地层学(Cyclostratigraphy)主要研究轨道旋加力(orbitalforcing)与沉积旋回之间的成因联系。一百多年以来,由于Adhemar(l942),Croll...  相似文献   
87.
辐射日总量的最热坡度解析模式及其全球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强  傅抱璞 《地理学报》1994,49(6):526-532
本文给出了南北向坡面最热坡度的解析模式。(1)在北半球(下同),冬半年南坡存在最热坡度,且随纬度升高而增大,接近极夜时趋于90°。(2)夏半年,存在两个临界纬度当时,南坡有最热坡度;当或时,北坡出现最热坡度。给出了和的解析式,证明分别是全球水平面上日辐射量最大值和最小值所在的纬度,它们仅依赖于赤纬。(3)最热坡度所在坡面获得的日辐射量,冬半年低纬大于高纬;夏半年低纬北坡随纬度递增,南坡时等于处水平面上日辐射量,极昼区内,北坡等于极点水平面的日辐射量。  相似文献   
88.
苏德辰  李庆谋 《现代地质》1995,9(3):279-283
Fischer图解(又称为容纳空间图解)为人们研究沉积旋回在空间上的叠置规律、相对海平面变化、层序级次的划分以及地层层序对比等提供了一种客观实用的方法。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该图解的绘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运用该图解,将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张夏组划分为1个大的三级旋回层序和4个四级旋回层序,根据图解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讨论了旋回层序与构造运动间的关系,提出华北板块晚寒武世之前的"翘翘板运动"应始于中寒武世张夏期之早期到中期。  相似文献   
89.
天文周期与广东天气过程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广东气象》1993,(3):23-25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