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南通地区第四纪地层马尔柯夫链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仁平  匡有为 《地球科学》1989,14(2):213-219
本文简要论述了马尔柯夫链的基本方法,并试图利用此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地层剖面作综合分析。文中以南通地区两个有代表性的钻孔剖面为例,采用马尔柯夫链极限概率分析、置换分析、熵分析、旋回类型分析和地层模拟,对两钻孔剖面作了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马尔柯夫链分析方法是该区第四纪地层分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复理石韵律的野外测量数据,从马尔柯夫链原理出发,对其进行了频数转移矩阵、概率转移矩阵、极限概率矩阵和环流矩阵等沉积旋回最优分解综合分析.分析过程中发现并命名了循环链和二级循环链,并对循环链进行了特殊处理.通过分析模拟获得的状态循环模式图,建立了不同地点实测段的代表性韵律结构模式并绘制了韵律结构...  相似文献   

3.
马尔柯夫链法在建立沉积相模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统计学中的马尔柯夫链方法来建立地方性相模式,介绍了马尔柯夫链建立相模式的过程,并对惠民凹陷沙河街组三段的三角洲和深水浊积扇进行了分析研究。实践证明,马尔柯夫链法特别适用于具大量资料的韵律性碎屑岩地层剖面的相模式建立,并且是一种简化复杂地层序列、反映沉积物沉积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笑媛  梅冥相 《贵州地质》1994,11(2):155-160
对玉屏彰寨早奥陶世地层的模拟矩阵进行马尔柯夫链研究表明:在早奥陶世,该地位于台地边缘,古环境的演化为从桐梓期的碳酸盐台地边缘滩,经红花园的台地边缘礁,到湄潭期的台地边缘隆起。后期的演化是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地质中,一般计算马尔柯夫转移概率矩阵序列极限时,都是用升高矩阵乘幂的方法,所以计算量是很大的。本文用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求出了它的极限概率矩阵,并以实例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北京平原北部第四纪沉积环境的马尔柯夫链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马尔柯夫链沉积相模式的建立和综合分析的方法.作者以北京平原区北部的一个有代表性的第四纪钻孔为例,采用马氏链方法建立了第四纪沉积的地方性相模式,并应用置换分析熵分析作了综合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潘国成 《地质论评》1987,33(4):355-364
本文基于可逆马尔柯夫链理论探讨了有关沉积序列中的循环类型定量分析的问题。前人提出的几种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不足点,即在整个序列中只找出一种可能的旋回,且对旋回类型的判别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本文提出的新方法能够通过分解和比较一个序列中所有可能存在的旋回类型找出最可能的沉积趋势。通过实例研究说明了新方法的具体算法和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应用马尔柯夫概型分析和阶梯函数分析方法,研究老变质岩地区的构造和地层对比的一些成果。矿区地质简述及其存在问题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前震旦系建欧群大岭组和麻源组。大岭组:在矿区未详细划分,统归一个岩性段,以云母片岩、石英片岩和变粒岩为主,厚度2000米。  相似文献   

9.
马尔柯夫链在江汉平原第四纪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马尔柯夫链基本原理,在系统统计江汉平原监利县周老镇ZL01钻孔揭示的第四系基础上,结合该区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极限概率分析、差值矩阵分析、置换分析和熵分析.根据马尔柯夫链的综合分析结果,总结出江汉平原周老镇ZL01钻孔剖面的第四纪沉积主旋回,发现该剖面主要形成于河流沉积环境,并建立了该区第四系的地方性沉积相模式,为研究该地区的沉积作用、判断沉积环境提供定量的解释依据,对研究江汉平原的变迁历史及其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储水介质非均质性问题,采用了基于马尔柯夫地层序列分析的分布条件模拟方法,用转移概率矩阵的谱分析函数替代传统地质统计学中的变差函数,利用协同指示克里格方法和条件模拟建立结构模型。以华北平原为例,论述了模拟结构建立过程及其在水流模型中的应用。通过对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分析比较,认为模拟结果能够客观反映整个研究区的沉积规律,以岩性赋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更加客观准确地解决储水介质非均质性问题。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该方法深入研究的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苏丹Muglad 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油气探区。盆地中南部西斜坡位于Kaikang坳陷西部斜坡带,是Muglad盆地重要的勘探区之一。研究区在构造转型时期遭受严重剥蚀,目前残余地层厚度约为5 000 m。受区域构造活动的影响,研究区的沉积储层发育演化与构造演化密切相关。随着构造圈闭勘探进入中后期,寻找新的勘探领域和目标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岩性地层圈闭勘探已成为研究区目标转换的重要途径。目前,对Muglad盆地中南部西斜坡层序地层结构等基本问题的认识还不够系统,制约了研究区油气勘探的进程。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在苏丹Muglad盆地中南部西斜坡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的基础上,重点对沉积层序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有利生储盖组合,并预测和评价了有利地层圈闭。主要成果及认识如下:(1)Muglad盆地经历了3次裂谷断陷活动及其后裂谷期的3次热沉降坳陷活动,形成了6个二级层序;在二级层序格架内将白垩系Abu Gabra组至古近系Adok组划分为13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的充填和演化都受区域构造控制。(2)研究区地层发育经历了三期断-坳作用,各阶段盆地均保持了其构造背景下的沉积特征,不同阶段构造控沉积作用差异明显。通过对Muglad盆地中南部西斜坡岩心、测井、地震及古水流分析,认为研究区在断陷期主要发育湖泊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坳陷期主要发育辫状河及三角洲等沉积体系。由于湖盆多期次的扩张与收缩,沉积体系在时空分布上具有继承性和差异性。(3)根据Muglud盆地中南部西斜坡白垩系-古近系烃源岩、储层和盖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其空间组合关系,研究区可识别划分出四套生储盖组合。它们的成藏方式不同,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生储盖组合,即下生上储型和自生自储型。研究区以发育地层剥蚀不整合圈闭以及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为主。研究区西部SQ5层序顶界面为区域剥蚀不整合面,与下伏地层形成剥蚀不整合三角区域,为有利的地层剥蚀不整合圈闭发育区。研究区西北部SQ4上超于不整合面之上,形成超覆不整合三角区域,为有利的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发育区。  相似文献   

12.
火山地层常具穿时和倒转现象,并且缺少化石资料,致使其地层序列划分和对比困难.营城组火山地层序列是松辽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的基础和关键,火山岩中的厚层沉积夹层(营城组二段)在火山地层序列划分中可作为标志层,是营城组进一步分段的关键层位.从盆缘露头剖面入手,根据实测剖面、钻井、测井、地震、同位素年龄等资料,证实徐家围子断陷存在营二段地层,通过地层对比,总结其地层发育时限、岩性及序列特征、地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地球物理识别标志,并将其作为标志层对火山地层进行准确划分和对比.结果显示:营二段形成于早白垩世Albian期(110~108 Ma),沉积时限2~3 Ma;以富含凝灰质夹煤层为主要特征,其碎屑粒度自下至上呈现"粗-细-粗"的全韵律;断陷内营二段地层厚度变化大,平面上存在着两类沉积中心:(1)与营一段火山岩最大厚度中心重叠的火山期后热沉降中心;(2)继承性古地貌凹陷.不同成因地层其地球物理识别特征不同.以营二段为标志层可将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分为3段,其中一段和三段均以火山岩为主.而原分层中的营四段实属盆地不同充填期的两套地层:下部细粒砂泥岩段应为断陷期的营二段,上部粗粒砂砾岩段应为拗陷期的登娄库组一段.该方法可为其他地区火山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松辽盆地南部的W3井和SN-15井的三百余块泥岩样品的11种常量元素及16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对测得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处理,用以划分地层、分析沉积旋回和研究沉积相。分层结果与岩屑录井及电测曲线分层结果相互验证,互为补充。结论认为泉四段顶部的绿色泥岩实应归属青-段,并确定姚家组中段-套红绿互层的泥质岩为浅湖泥坪环境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14.
伊海生 《沉积学报》2012,30(6):991-998
应用频谱分析技术对测井物理参数记录的沉积旋回在深度域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沉积速率变化对沉积旋回波长、旋回谱系的组合样式和连续性具有明显的影响。数字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深度域对测井数据进行递进扫描的频谱分析图中,旋回波长和旋回谱系的终止面和转换面,指示沉积速率突变界面,对应地层间断面或沉积体制转型的位置和深度,这是我们识别旋回层序界面的标志,这一结论在深海钻孔中得到了验证。文中详细地介绍了从测井曲线数据中提取沉积旋回信号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流程,提出根据原始测井曲线建立的极值曲线,可以检测到最明显的旋回波长为10 m级的频谱信号,这一层级的旋回层序界面,可以作为区域等时对比的基准。文中以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根据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频谱分析,讨论了旋回层序界面在解决地震层序界面标定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Meter scalecyclicsequences,similartometer scalecyclesdefinedbyAndersonandGoodwin (1990 ) ,refertofundamen talunitsofstratigraphicaccumulationthatcouldbediscerneddirectlyinoutcrop .Asthefundamentalworkingunitsinstrati graphicrecords,meter scalecyclicsequencesr…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ssues of sedimentary cycles by means of reversible Markov chains. Two types of cyclic patterns in sedimentary processes are considered in terms of symmetric cycles (ABCDCBA) and asymmetric cycles (ABCDABCD). By introducing concepts of reversibility and unidirectionality, a general solution is given for decomposing all possible cyclic patterns of these two types existing in a sedimentary sequence. On the basis of two new measures fR and fU, the most probable trends in a sequence can be identified in an optimum way. Effective and reliable use of the technique proposed here is demonstrated by a case study.  相似文献   

17.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岩性圈闭形成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涠西南凹陷为北部湾盆地一典型的箕状断陷,古近纪经历3次构造运动,地层表现为多旋回沉积特征,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通过对古近系沉积地层进行层序地层格架分析,认为始新统流沙港组二段(流二段)层序、流沙港组一段(流一段)下层序和流一段上层序是岩性圈闭发育的主要层序。古近系三级层序中不同体系域类型严格控制着岩性圈闭的发育和形成,具体表现为流二段层序的岩性圈闭主要发育于低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流一段下层序的岩性圈闭主要发育于低位体系域,流一段上层序的岩性圈闭主要发育于高位体系域。凹陷的多物源充填所形成的多种沉积体系类型也是形成多种类型岩性圈闭的重要原因。发育于陡坡带的近岸水下扇岩性圈闭、扇三角洲岩性圈闭、缓坡带浊积水道岩性圈闭和洼槽带湖底扇岩性圈闭为有利的圈闭目标。  相似文献   

18.
冲绳海槽西部陆坡第四纪沉积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刚  蔡峰  闫桂京  李清  梁杰  孙运宝  骆迪  李昂 《地质学报》2018,92(12):2550-2560
冲绳海槽西部陆坡是认识深海斜坡沉积的重要区域。通过对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冲绳海槽西部陆坡海底以下识别出4个主要的地震层序界面,相应地划分出四个主要地震层序,各层序分别对应全新世沉积层(Q4)、晚更新世沉积层(Q3)、中更新世沉积层(Q2)和早更新世沉积层(Q1)。从陆坡上部往下由斜交前积反射结构过渡到杂乱的反射结构,在地震剖面上可识别出杂乱的丘形反射单元,是滑塌体和重力流沉积的典型地震反射特征,反映出一种高能的、极不稳定的沉积环境。海槽轴部以平行-亚平行的地震反射特征为主,显示了稳定的深海-半深海的沉积环境。地震反射结构的多样性反映了冲绳海槽西部陆坡沉积环境的复杂性和沉机作用类型的多样性,沉积地层结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东海陆架和冲绳海槽发育相同的第四纪地层垂向序列,同时冲绳海槽西部陆坡与东海陆架第四纪沉积层在层序界面、沉积层厚度、变形程度和产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单靠地震资料来进行两个地区的地层对比存在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在建立台北凹陷西部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通过区域沉积背景分析,明确了台北凹陷西部沉积主控因素,分析了准层序组及体系域的叠置样式,划分了沉积体系类型。首次在研究区开展了以四级层序为单元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空间演化分析,为储盖层评价、生储盖组合分析、勘探层系优选和各类型油气藏区带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龚一鸣  吴诒  杜远生 《地球科学》1994,19(5):575-586
通过对广西六景、贵州独山和乌当泥盆系剖面层序、体系域、副层序及作用相和环境相的系统研究,识别出2种层序界面;3种海进过程和10种层序、体系域和相对海面变化.并发现,阶跃型高幅海平面变化形成的层序界面、层序、体系域、副层序和旋回层往往可在大区域追踪对比;剖面作用相、环境相分析是露头层序地层和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的基础,剖面上层序、体系域及其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的频率、幅度、速度和相位研究对层序界面、层序、体系域、副层序和旋回层的空间延拓、等时追踪对比和驱动机制的成因解释有重要的指导、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