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1篇
  免费   456篇
  国内免费   578篇
测绘学   322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285篇
地质学   2154篇
海洋学   72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38篇
自然地理   20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3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5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6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6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八五”、“九五”期间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幅度增长,大中型气田分布规律的深化研究密切关系到天然气储量的增长势头。克拉通盆地下层序古隆起控气理论和上层序非构造圈闭控气机理是克拉通大中型气田富集分布的基本规律,前陆盆地是我国富气盆地类型之一,其冲断带下盘大型造圈闭群、前缘斜坡岩性尖灭区带与浅层次生气藏、前缘隆起上的断块圈闭群等是该类盆地有利的天然气富集区带。依据充分的地质资料,结合我国天然气勘探实际,提  相似文献   
52.
53.
苏北盐城凹陷复合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北盐城凹陷含油气系统可划分为上、下2个复合含油气系统。上复合含油气系统,即Pz、K2p、K2t(生)-K2t、E1f1(储)一E1f1 E1f2(盖),古生界、中生界浦口组和泰州组为烃源岩层,泰州组和阜宁组一段为储集层,阜宁组一段顶部至二段暗色泥岩为区域盖层,油气沿深大断裂运移,油气成藏关键时刻在古近纪晚期至新近纪早期,有利勘探区在深大断裂附近的中、新生界发育地区;下复合含油气系统,即Pz、K2p(生)-Pz、K2p(储)-K2p3 K2p4(盖),油气通过断层或不整合运移,油气大量生成的关键时刻为古近纪早期,该系统中气藏分布在古生界被中生界覆盖地区。  相似文献   
54.
南海陆坡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其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构造特征迥异的南海陆缘,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发育,南海地区在中中新统以上发育了上中新统,上新统和第四系3套地层,3套地层所对应的地质时期的沉降速率在纵横向上的差别均较为悬殊,总体而言,南海第四纪整体沉降速率较大,为天然气水合物压力场环境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南海复杂的构造背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构造地质体,特定的构造地质体与水合物形成关系密切,这里讨论了滑塌体、泥底辟、增生楔等构造地质体在南海的分布情况,分析了上述构造体与气体水合物地震标志BSR之间的关系,以及特殊构造带在南海的展布规律,提出了特殊的造带中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5.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资料处理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多道反射地震资料,采用反射振幅随炮检距变化AVO(Ampltude versus Offset)技术和其他地震正、反演方法,通过研究地震剖面上的拟海底反射层(BSR)分布、地震弹性参数特征,来探讨BSR上、下方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和含游离气沉积层的内部结构和某些主要物理性质,如沉积物的空隙率、天然气水合物的饱和度等,由此来评估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前景并研究其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56.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探测技术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是未来的新型能源,地球化学探测与分析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研究和开发中发挥巨大作用。简要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探测方法及相关的分析测试技术,包括海底沉积物、海水、海面低层大气中烃类气体(主要为甲烷)、孔隙水中阴阳离子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异常等。并对发展天然气水舍物地球化学探测与分析新技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7.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21世纪新的自然能源将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服务。20世纪60年代证实,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麦索亚哈气田为典型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气田,70年代又在海底发现了固体天然气水合物岩样。1971年,RStoll首先将地震剖面中的似海底反向层解释为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标志,后来被深海钻探证实,从此地震方法成为大面积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手段。天然气水合物既是潜在能源,也是影响环境和形成灾害的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天然气水合物是人类在21世纪的重要课题。探讨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识别方法,由于这项工作刚刚起步,还没有做出具体的成果,在此只能根据我们仅有的工作和参照国外分开的出版物,以及出国访问得到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我们的一些基本设想,与各位专家探讨。  相似文献   
58.
59.
利用BSR已完成美国东南边缘大约50000km2的地区编图,并已证实可能与大量天然气水合物有关。1992年6月,同时获得该地区的单道地震和宽角海底地震资料,主要集中在布莱克洋脊和卡罗来纳海隆,能清楚地观察到来自BSR的宽角反射偏移距(达6km)。为了了解区域性的变化和生成卡罗纳海隆高背景速度的二维平均速度模型,用宽角和垂直入射资料进行走时反演,然后做全波形反演业确定BSR的地震成因。最合适的模型显示了两处的BSR之下具相似的低速(1.4km/s),暗示圈闭了低饱和度(10%)的游离气,反演结果也显示有一薄层高速楱状体,最大速度为2.3km/s,刚好位于布莱克洋脊的BSR上方;计算了沉积物反射率,观察到卡罗来纳海隆具有较高的反射率,BSR之下的反射率增加几乎与两个站位的含气带对应。根据速度模型估算了水合物的浓度。另一方面,占沉积物总体积3%的水合物之平均浓度暗示布莱克洋脊地区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少一半。卡罗来纳海隆水合物平均 浓度最大为20%,卡罗来纳海隆7%。这两处水合物浓度高,无法仅用原地生物活动来解释,可能与次生的聚集机制不关,因稳定域迁移引起水合物循环,可能影响两地的水合物凝聚。另外,流体向上排出的增加,也可以使 布莱克洋脊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