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1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测绘学   109篇
大气科学   403篇
地球物理   693篇
地质学   1195篇
海洋学   12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30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1篇
  1987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4年   2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981.
滨河湿地地表水文评价指标与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洪水脉动理论,在归纳总结滨河湿地水文对滨河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因子的基础上,确立以淹没次数、淹没频率和淹没持续时间作为滨河湿地的水文评价指标,并以西安泾渭湿地为例,研究了1951年以来泾渭湿地地表水文变化。结果表明,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90年代泾渭湿地的淹没频率降低了69%以上;与1985年以前相比,1986~2000年的淹没持续时间也减小了80%左右;在5~10月期间,各月的淹没次数在20世纪90年代最少。  相似文献   
982.
以三江平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通过对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与土地利用信息关系研究,模拟了不同水位洪水淹没退化沼泽湿地的过程,得到淹没过程序列图。洪水水面高程与退化沼泽淹没面积的关系表明,在洪水水面高程从50.6m升高至55.1m过程中,淹没面积以3种增长趋势变化,根据这3种趋势所对应的洪水水面高程,将研究区退化沼泽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3种类型。研究区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沼泽的面积分别为0.1km^2、4.32km^2和8.22km^2。该研究结果为保护区的湿地恢复工作提供了数据基础,也为湿地恢复的区域规划与实施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指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983.
984.
李勋贵  魏霞 《地理科学》2011,31(9):1138-1143
暴雨洪水是导致流域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水土流失又会引起径流泥沙含量的增加,使汛期洪水弃水量加大,成为汛期洪水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以泾河流域为例,根据信息熵理论和USLE模型,提出约束信息量因子BI和水土流失耦合风险概念及其计算式,建立汛期洪水弃水系数与水土流失耦合风险等级之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①泾河张家山站以上流域1986、1995和2000年的水土流失耦合风险等级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分别为2.544、2.542和2.472;②汛期洪水弃水系数与水土流失耦合风险等级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85.
湖缘峡谷及其含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控盆断裂的剧烈活动导致在相对较短时期内形成盆地的快速沉降,与湖盆边缘地形形成巨大高差。沿此边缘,经过早期阵发性洪水及河流的强烈下蚀,并不断向源侵蚀,在古断面上形成宽达数km,深达上km的深切谷,称之为湖缘峡谷。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的Y921峡谷即为湖缘峡谷,其现今形态为长7000m、宽3500m、深3500m、剖面呈“U”型的特征。古构造及古生物分析认为,在古新世至渐新世时期,陈南断层剧烈活动,使断层两侧形成较大的高差,在干旱、阵发性洪水侵蚀下逐渐形成Y921峡谷,并在其底部形成侵蚀面。孢粉分析认为,仅沙四上段沉积时期就有近1000m的高差。后期,随湖平面上升,峡谷逐渐充填了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三段和部分二段地层,主要为辫状河粗碎屑砂砾岩、扇三角洲相交错层理砂岩和滨浅湖相泥岩、粉砂岩。这种峡谷的特点是短、宽、深,其充填模式主要为辫状河-扇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体系。由于峡谷前缘为深湖相泥岩作为生油岩,陈南断层和峡谷内的冲刷面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峡谷内砂砾岩作为储层,因此在峡谷内形成了多种非构造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986.
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是洪灾评估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依据灾害系统理论,利用G IS方法,综合分析了渭河下游对洪水灾害有影响的降水、地形、水系、过境洪水和防洪工程等自然致灾力和孕灾环境的影响度,以及承灾体遭受不同强度洪水可能损失程度的易损性影响度,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叠加法,从自然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对洪灾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洪水灾害风险整体上以渭河下游干流为中心逐渐向两边递减,即离主干河流越近,风险越高,反之越低;从行政区划上来看,西安市城区和临潼区基本处于高风险区,而华县、华阴市和潼关县基本处于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987.
提起国人的主食——大米,想到最多的就是南方。“湖广熟,天下足”的语句广为人知。长期以来,我国稻米生产一直主要集中在南方。南方是中国人的“米仓”。明清以来,长江流域的芜湖、无锡、九江、长沙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国人消费的商品大米绝大多数来自南方的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一带6那时东北的稻谷产量不及全国总产量的8%。  相似文献   
988.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bed load transport in the Diaoga River, a mountain stream in southwest China, to study the variation of bed load transport with varying sediment supply. The rate of bed load transport is greatly affected by incoming sediment (load and size). Under the same flow conditions, bed load transport rates may differ by three orders of magnitude depending on whether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before or after the first flood of the year. The relation of the "bed load transport rate versus flow intensity" appears to hav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as a clockwise looped-rating curve. Experiments also were conducted during the non-flood season to study bed load transport processes with different incoming load from an upstream section. Bed load with different sizes can be grouped into two types: traveling bed load and structural bed load. Traveling bed load is composed of sediment finer than a critical size, De, and its transport rate depends mainly on the incoming sediment rate. The incoming sediment rate can alter the rate of bed load transport by three orders of magnitude. Structural bed load is composed of coarser sediment and its transport rate closely relies on the flow intensity.  相似文献   
989.
太湖沉积物中的可培养细菌:Ⅰ.细菌多样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牛肉膏培养基培养,从不同深度的太湖沉积物中共分离得到603个菌落形态不同的菌株,通过数值分析比较了40个形态表征性状,以不加权平均连锁聚类(UPGMA)的方式进行簇群归类,在0.75水平上可分成4个聚类群和51个亚群,从51个亚群中各随机选取一个菌株,测定其16SrDNA部分序列(约540bp)并据此进行分析,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属于Firmicutes、Actinobacteria、γ-Proteobacteria这三大类群,与数据库中已知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迪茨菌属(Dietzi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细菌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其中迪茨菌属在国内淡水湖泊沉积物中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90.
黄河上游积石峡史前时期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堰塞事件,形成了水体达11.71×10^8m^3的古堰塞湖;山体崩塌是黄河发生堰塞的直接原因,而地震则很可能是触发山体崩塌的关键因素.堰塞湖在形成后不久即发生了部分溃决,造成了洪峰近35000m3·s^-1的异常洪水,相当于该河段万年一遇洪水流量的3倍多;残余堰塞湖则因泥沙的逐渐淤积而消亡.年代学研究表明,这一堰塞及溃决事件发生在大约1730B.C.,与其下游25km处黄河岸边喇家遗址毁灭的年代一致.根据该遗址在很短的时间内先后毁灭于地震和洪水,可以推测积石峡黄河古堰塞溃决事件与喇家遗址的毁灭存在密切的联系.流量-水位关系的计算则表明,黄河上游万年一遇的洪水不能淹没喇家遗址,而积石峡古堰塞湖的溃决洪水则完全可以将喇家遗址毁灭.因此,毁灭喇家遗址的异常洪水并不是气候变化造成的洪水,而是由强烈地震所诱发的堰塞湖溃决洪水;也就是说,地震及其次生堰塞湖溃决洪水共同毁灭了喇家这一齐家文化的重要遗址.这一发现和研究对认识史前人地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