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山西构造带是历史强震多发地区,历史地震震中分布(江娃利等,2000)显示,除了1626年太白维山山前断裂带的M7.0地震外,其余6次强震均发生在山西构造带内的近南北向段落或由北东东向构造向南北向构造转折的部位,显示了山西构造带内的南北向段落对强震发生的控制作用,这一重要现象及其所对应的动力学含义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2.
五垛山复式岩基位于北秦岭构造带东段,地处朱阳关—夏馆断裂和乔端—瓦穴子断裂之间,整体呈NWW向展布,由多个岩体复合组成,具多期次岩浆活动特征,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本文在其解体出来的石门序列和五垛山序列中,采集5件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值测定。测定结果对该区岩浆活动、构造背景及区域构造演化、地层时代确定等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63.
青藏高原南拉萨地体晚白垩世岩浆岩是揭示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岩浆记录。前人对东西向展布的冈底斯岩基不同区段出露的各类晚白垩世岩浆岩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该时期岩石成因和新特提斯俯冲的深部过程仍存在一些争议。本文报道的冈底斯岩基南缘南木林地区的辉长岩体及侵入其中的基性和酸性脉岩,形成于晚白垩世早期,在辉长岩体(92~94Ma)就位后不久基性和酸性脉岩(91Ma)同时侵入,野外露头较好地展示了它们的穿切关系。寄主辉长岩和基性脉岩均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Si O_2含量不均一(49.60%~57.99%),高铝(Al_2O_3,16.41%~18.67%),无明显Eu负异常,低Cr、Ni,表明可能经历过角闪石分离结晶。酸性脉岩属于弱过铝质钾玄质系列,普遍高硅(Si O_270%)、高全碱(8.06%~9.44%),与岩体无成分演化关系。三类岩石的微量元素均显示弧岩浆的特征,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Th、U、K、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等相对亏损。辉长岩和酸性脉岩锆石Hf同位素均表现亏损特征(ε_(Hf)(t)为+7.8~+11.4),一阶段模式年龄和地壳模式年龄均低于506Ma。综合辉长岩和基性脉岩的Nb/La、Nb/U和Ce/Pb特征,表明岩浆应来源于受流体交代的弧下地幔楔源区,而酸性岩脉具有高Sr/Y比和(La/Yb)_N比的埃达克质特征,可能来自弧下加厚的新生镁铁质下地壳。考虑到区域上95~85Ma岩浆活动广泛分布于整个冈底斯岩基中,本文认为在冈底斯岩浆弧的中段,晚白垩世早期北向俯冲的新特提斯洋发生了板片回转,同时导致了地幔和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作用。  相似文献   
64.
运用单元—超单元填图新方法对尼木—曲水岩基段进行了解体。建立了26个侵入岩单元,其中归并7个超单元,2个超单元组合。讨论了各超单元内部不同单元之间的演化规律以及岩基段的形成发展。通过各单元、超单元特征研究,确定该区存在四种花岗岩系列,即M型、科迪勒拉I型,加里东I型和S型,后两类系列为该岩基段主体岩石类型,且具同碰撞花岗岩特征。  相似文献   
65.
岩基载荷试验在设计大直径灌注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目前大直径灌注桩岩基承载力取值方法的现状,并结合岩基载荷试验实例,对GBJ7-89规范依据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岩基承载力设计值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6.
近水平双层岩基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上硬上软近水平双层岩基的破坏过程,考虑软弱下伏岩层对应力分布的扩散效应,提出双层岩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最后,演算算例。  相似文献   
67.
点荷载试验评价孔底岩基强度和承载力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平  曹健  姜永基 《岩土力学》2001,22(1):92-95
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可以求得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由强度指数与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换算出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进而可计算出岩基承载力,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点荷载试验评价人工挖孔桩底岩基强度和承载力的方法,并与岩基载荷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8.
黄陵花岗岩基的成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黄陵花岗岩基位于扬子地台北缘,它连同汉南和鲤鱼寨岩基一起构成扬子地台北缘的低钾花岗岩等,形成于晋宁晚期扬子地台北侧的“秦岭洋”壳向南俯冲导致的大陆边缘造山运动过程中。黄陵花岗岩基可解体为三斗坪、黄陵庙、大老岭、晓峰4个岩套和14个单元,侵位于832-750Ma之间。三斗坪和黄陵庙两个岩套主要由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地组成,是在近南北向区域挤压下于约16km深部塑性域定位的同构造花岗岩,前者主要依靠岩浆在构造弱面逐次强力楔入创造定位空间,后者主要在处于活动状态的韧性拉张剪切带内定位。钙碱性系列的大老岭和晓峰岩套则是在本区地壳迅速隆起过程中分别在5km和<1.5km深度的脆性域定位的构造晚期花岗岩。根据岩石化学和同位素组成推断,三斗坪岩套的源岩主要是晚太古代大陆拉斑玄武岩,母岩浆相当于英安质,岩套内的成分变化主要受角闪石分离结晶作用控制;黄陵庙岩套除受分离结晶作用影响外,成分变化主要与英安质母岩浆和某种长英质岩浆的混合有关;大老岭岩套的源岩亦为早前寒武纪火山岩。  相似文献   
69.
陈鸿 《铀矿地质》1995,11(2):76-82
本论述作1987年首次在南岭大花岗岩基内发现隐爆角砾岩,而这种控制富铀矿形成的赋矿岩石,其出露区内无明显火山活动。隐爆角砾岩在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均与“主体”花岗岩有显差别,它不是“主体”花岗岩的补体,而是异源形成体,其形成与地壳物质来有关,并有幔源物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70.
本文采用新的区调填图理论和方法,详细划分了双王地区的泥盆纪地层,论述了岩相古地理特征。认为从中泥盆世到晚泥盆世,岩相古地理环境曾经历了从滨海相、河口湾相→碳酸盐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浅海陆棚相→滨岸相(局部滩相)→局限滞流盆地相的发展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