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5篇
  免费   750篇
  国内免费   1371篇
测绘学   116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326篇
地质学   3806篇
海洋学   177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04篇
自然地理   592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339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地理教学》2010,(23):62-63
据丹麦媒体23日报道,丹麦政府计划实施一项清洁能源计划,在包括首都哥本哈根在内的全国5大城市减少燃煤发电比重,逐步转向以生物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992.
在中师生物多样性教育中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融入到自然和社会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自然、了解自然,认识到他们的态度、行为和决定能对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籍此再去影响更广泛领域的人群养成可持续发展观,这是我们的目标。  相似文献   
993.
除砷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除砷技术的发展,生物法和硫化法等除砷技术已应用于工业除砷,混凝法、离子交换法和直接沉淀法等除砷技术在废水除砷中也已广泛应用。在综述了近年来除砷技术在工业中和含砷废水处理上的应用后,对其中各种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除砷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Tamarix nabkha is one of the most widespread nabkhas,distributing in the arid region of China.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outdoors and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in laboratories,analysis in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biological geomorphologic features and growth process of Tamarix nabkha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otan River,Xin- jiang.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cological type of Tamarix in the study area is a kind of Tugaic soil habitat based on the deep soil of the Populus Diversifolia f...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英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This review summarizes main research findings in soil fauna eco-geography in China in the past 30 years.The subject areas and main results were overviewed including biodiversity and eco-ge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soil fauna communities.Studies of ecological distributions of soil fauna and dynamic ranges in space from tropical,subtropical to temperate regions,and in categories from forest,grassland,desert,wetland,farmland to urban ecosystems,the responses and indications of soil fauna to soil environments.Ef...  相似文献   
996.
林景星  宁秋侠 《地球》2010,(4):99-101
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观,以丹霞地貌为主,最奇特之处当数挂在半空中的蜂窝状岩穴。区内红岩、绿树、碧水,分外妖娆。但是。就如人们只顾观着贵妇们身上华丽的衣着,而忽略了她们的钻石项链一样,我们正忽略着生物多样性!比如这里的竹子多样性就很高,有绿竹、黄竹、青竹、芦竹、苦竹、毛竹、麻竹、刚竹和方竹,等等。  相似文献   
997.
魏峰  沈加林 《地球》2010,(3):30-33
生命发展与环境变化 宇宙虽大,却只有一个地球。 相比宇宙150亿年的寿命,46亿岁的地球还算比较年轻。大约在42亿年前,大量陨石撞击地球的动荡局面才结束。逐渐稳定的环境为生命起源提供了可能。根据地球上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生物活动痕迹判断,约在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由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由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从海洋到陆地,生物逐步进化。  相似文献   
998.
伊迪卡拉纪以地史上最突出的同位素负异常和重大的生物演化为重要特征. 迄今华南伊迪卡拉纪至少已报道了4个显著的同位素负向漂移. 以往多数研究认为这些同位素变化可做为这个时期全球地层对比的工具, 而近年的研究表明可能并非如此. 本文核查了华南各地伊迪卡拉系取得的碳同位素分析数据, 并分两个不同时期在古地理图上投点, 发现在同一时期不同沉积环境背景下碳同位素值(δ13C)空间分布变化很大, 但均显示出从浅水台地到深水盆地相区由正变负的明显趋势, 变化幅度高达11‰. 在纵向分布上, 重要新生物类群或生态类型的出现往往发生在碳同位素由负异常向正偏转折期, 在正偏期明显丰富多样. 如果碳同位素负偏移反映了海洋巨大溶解有机碳库的氧化过程, 则碳同位素正偏期的生物群快速发展和显著负异常可能代表了有氧和缺氧/富硫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条件. 我们认为黄铁矿或硫化物的大量析出对海洋富硫状态解除有重要贡献, 而后者可能是促进伊迪卡拉生物群演化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9.
纳米磁铁矿链的仿生合成及其生物矿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不使用任何蛋白质或生物分子的情况下,以四方针铁矿和二价铁离子为铁源仿生合成磁铁矿纳米颗粒。实验 结果表明,在弱碱性条件下,合成的磁铁矿颗粒为35 nm左右的近似立方体,而且这些颗粒能够自发的定向排列,形成类 似趋磁细菌体内的磁小体链状结构。作者认为,由于磁铁矿晶体存在着固有的磁偶极,晶体之间的磁偶极作用力驱动着磁 铁矿颗粒自发组装成定向排列的链状结构。这就揭示了在趋磁细菌体内磁小体的矿化及组装链形成过程中,除了生物蛋白 影响外,磁小体颗粒之间的磁偶极吸引作用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生物蛋白和晶体化学因素可能在趋磁细菌体内生物矿 化过程中协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南海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量元素Ba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南海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量元素Ba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生物成因Ba的分布及其与表层海水生产力的关系。南海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Ba总量的变化范围为398~1 270 μg/g,平均值为851 μg/g,从上陆坡到下陆坡,沉积物中的Ba含量逐渐增加;微量元素Ba主要赋存于陆源碎屑相和生物成因相中,且明显受到沉积环境水深和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生物成因B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30.6~938 μg/g,陆坡区和深海区平均值分别为495 μg/g、349 μg/g,占沉积物Ba总量的54%和51%,总体上,与沉积物Ba总量具有相对一致的分布特征。尽管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Al、Ti成分为典型的陆源碎屑组分,但是,利用大陆上地壳Ba/Al比值和陆坡区沉积物回归分析获得的Ba/Al比值进行生物成因Ba的计算,过高地估算了沉积物中陆源Ba的含量;而采用页岩Ba/Ti比值来估算陆坡区表层沉积物中的生物成因Ba含量显得相对可靠。在深海区,利用经验的Ba/Al或Ba/Ti比值均不能获得有效的生物成因Ba值。因此,在获取沉积物中生物成因钡含量时,需结合各海区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参数来扣除陆源Ba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