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28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81.
The effect of ocean wave breaking as a non-Bragg mechanism on backscattering cross-section and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s (MTF) of radar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Bragg resonance theory and parametric metho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al effect of wave breaking on backscattering cross-section is not more than 20% except for the small incident angle of VV polarized electromagnetic (e.m.) wave but is significant for HH polarized e.m. wave. Breaking waves lead to increase in the modulus of tilt modulation MTF and the larger the wind speed, the faster the increase. For large incident angle, the modulus of tilt modulation MTF with wave breaking decreases quickly with incident angle for HH polarization and approach to that without wave breaking for VV polarization. The hydrodynamic MTF increases 30%-60% when considering wave breaking and the increase is larger for HH polarization than for VV polarization.  相似文献   
82.
针对编码孔径CT成像非连续稀疏采样只能通过代数类迭代重建算法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U型生成对抗网络的编码孔径CT成像方法。通过构建基于U型生成对抗网络的非连续稀疏投影的动态博弈模型,结合联合损失函数,预测正弦图的结构性缺失,实现编码孔径CT成像分析类(非迭代)快速重建。实验结果表明,在辐射剂量降低95% 的条件下,基于U型生成对抗网络的编码孔径CT成像方法实现了峰值信噪比大于30 dB @ 256×256的高质量重建。相比于目前最先进的编码孔径CT成像方法,其重建时间降低了约两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83.
选取威远海相页岩(1#)、焦石坝海相页岩(2#)、瑶曲凝灰岩(4#)及瑶曲陆相页岩(5#和6#),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与低场核磁共振(NMR),研究中国海相页岩和陆相页岩之间的孔隙结构特征的差异化特征。核磁共振冻融法(NMRC)可以精细探测页岩的纳米范围的孔隙结构。该方法可以拓展到结合核磁共振弛豫分析进行微观测量,详细探测不同孔径尺度下页岩的孔隙结构。测试温度梯度变化越小,孔隙分布测量的结果越精细。测试结果表明,从样品5#,2#,6#,1#至样品4#的孔隙率逐个减小。NMRC,LFNMR,压汞法(MIP),气体吸附法(GA)在它们各自的有效测量范围内,孔径分布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因此,将NMRC,LFNMR与GA和MIP等方法组合,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储层页岩的孔隙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陆相页岩(5#瑶曲页岩)的纳米孔隙更发育,与海相页岩相比也许具有更高的商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4.
《探矿工程》2014,(7):23-23
《中国矿业报》消息(2014-7-15)宁夏煤田地质局第一工程处近日完工的老石旦煤矿缓坡副斜井通风立眼孔孔径达1200 mm,这是该局迄今施工的最大孔径的钻孔。老石旦煤矿通风立眼钻孔为该矿技改项目,由于该矿缓坡副斜井巷道施工为独头掘进,通风机长距离供风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宁夏煤田地质局第一工程处决定为其在巷道2700 m 处施工通风立眼孔,该孔设计深291 m,孔径1200 mm。  相似文献   
85.
六边形全球离散格网系统是支持多源地球空间信息融合处理的优选解决方案,相关研究已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相较于完整的全球格网,局部不规则区域格网的应用需求更加广泛,相关生成算法是当前六边形全球离散格网系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将二十面体相邻三角面组合为菱形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局部区域多孔径六边形格网系统生成算法。首先,分析格网剖分类型,建立离散整数坐标系,描述多孔径六边形格网单元空间位置;其次,将局部区域分解到球面二十面体的菱形逻辑结构上创建子区域;然后,根据子区域边界设计外接最小菱形遍历算法,剔除与目标区域无关单元;最后,遍历最小菱形,生成多孔径局部格网。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具有灵活性好、效率高等优点,生成的多孔径六边形格网用于栅格数据组织,可显著减少数据量,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6.
浮游植物拖网是海洋浮游植物调查的重要工具,不同网具可以导致不同的调查结果。为研究两种孔径网具对大洋浮游植物调查的影响,于2015年4~5月在西南印度洋分别用筛绢孔径为20和77 μm的两种浮游生物网在多个站位进行浮游植物采样。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浮游植物鉴定,分析比较了两者浮游植物的物种数、细胞丰度、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种。结果表明,在相同采样站位,筛绢孔径为20 μm网采样品鉴定得到的平均物种数、平均细胞丰度和平均物种丰富度分别是筛绢孔径为77 μm网采样品的2.7、17和2倍,呈显著差异。但两种网采样品的平均多样性指数和平均均匀度指数都无显著差异。此外,筛绢孔径为20 μm网采样品中有9种优势种,而筛绢孔径为77 μm网采样品中有11种优势种,其中共同的优势种有6种。以上结果说明在寡营养海域使用20 μm孔径的网具可以获得更为全面的浮游植物信息。  相似文献   
87.
使用模拟干涉成像实验对组成干涉阵列的阵元数目进行讨论,假设分别使用从20个到100个天线组成干涉阵列,使用基因遗传优化的方法得出随天线数目的增加在旁瓣水平、能量覆盖率和平均方差等3种评价标准下的性能变化曲线,通过拟合得出天线数目与各种评价效果的函数对应关系,又进一步讨论了使用效果截断、增加阵元效率等方法为设计干涉阵列的阵元数目提出合理方案,为太阳低频射电阵列阵元数目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大孔径闪烁仪研究区域地表通量的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地表湍流通量包括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准确测定对天气气候、农业、水文和水资源管理等意义重大。在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尺度上有代表性的区域湍流通量的观测研究,特别在非均匀下垫面情况下,仍然非常困难。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大孔径闪烁仪(LAS)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手段。在介绍大孔径闪烁仪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大孔径闪烁仪开展区域地表通量观测研究的进展,包括在不同地表的LAS测量与涡动相关方法有关结果的对比,影响测量精度的关键因子分析,以及在区域地表通量遥感估算模型检验中的应用等,最后对大孔径闪烁仪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9.
光学综合孔径望远镜常常因为子望远镜间的失调大于1λ而产生相位差,影响望远镜的分辨能力.基于相位差法的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在焦面和离焦位置上同时采集的一对图像,对光瞳上的相位分布进行恢复,从而得出子望远镜间的微小失调误差.在计算机模拟成像系统的基础上,我们使用有限差分法对波前相位进行了恢复.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相位差法可以较准确恢复出波前相位,检测出失调量.  相似文献   
90.
多孔结构无机材料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对调湿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海泡石、沸石、硅藻土和坡缕石粘土的孔径和比表面积,研究其孔径和比表面积与吸放湿能力的对应关系.利用氮气等温吸附对孔隙结构进行测试、分析,通过BET法计算得出其比表面积分别为81.56、2.46、1.68和187.70 m2/g,平均孔径分别为8.53、18.20、31.57和11.79 nm.在温度25℃相对湿度分别为75%和35%的条件下进行吸放湿试验,4种样品的最大吸湿量分别为5.6%、2.2%、1.8%和6.0%,放湿量分别为4.4%、1.8%、1.6%、5.0%.数据对比发现,比表面积大且孔径分布符合在相应温湿度下以Kelvin公式计算出的孔径分布特点的矿物材料,如海泡石,吸放湿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