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2篇
  免费   3263篇
  国内免费   3969篇
测绘学   191篇
大气科学   559篇
地球物理   1616篇
地质学   14669篇
海洋学   1218篇
天文学   378篇
综合类   884篇
自然地理   739篇
  2024年   199篇
  2023年   621篇
  2022年   710篇
  2021年   827篇
  2020年   579篇
  2019年   730篇
  2018年   511篇
  2017年   567篇
  2016年   586篇
  2015年   663篇
  2014年   997篇
  2013年   775篇
  2012年   897篇
  2011年   962篇
  2010年   789篇
  2009年   723篇
  2008年   771篇
  2007年   698篇
  2006年   686篇
  2005年   610篇
  2004年   554篇
  2003年   596篇
  2002年   557篇
  2001年   485篇
  2000年   537篇
  1999年   490篇
  1998年   404篇
  1997年   471篇
  1996年   404篇
  1995年   321篇
  1994年   318篇
  1993年   251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209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4篇
  1954年   6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文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评价为例,总结了页岩气有利区优选的储层参数、保存参数和压力系数等参数,量化了各关键参数平面分布,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计算了参数权重,通过多参数加权叠加公式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有利区=-0.317+0.75×埋深+0.285×TOC+0.148×RO+0.093×孔隙度...  相似文献   
992.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条件,但我国无钻井.这里收集了该区内Mulu-1井部分测井曲线以及Talang-1井的钻探结果,利用有限的钻井数据进行该区的储层预测与含油气性检测.引入弹性参数旋转角度,构建了岩性及流体指示因子,并根据反演获得了研究区内两个目标钻井的指示因子.结果表明,通过Mulu-1井测井数据交会分...  相似文献   
993.
二连盆地多个凹陷的下白垩统均发育一套湖相白云岩.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地层对比标志层,还是一套有效的储集层.这套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寻找优质储层是油气勘探的关键.研究以二连额仁淖尔凹陷的下白垩统湖相云质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云质岩储层的储层特征和成因.本次研究采用岩心观察、岩石学、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稳...  相似文献   
994.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在中始新世裂陷期文昌组沉积早、晚期之间存在明显的构造转换,该构造事件对古近系源?汇体系的形成和演变有重大影响.基于研究区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本文认为构造转换控制了裂陷期源?汇体系的盆山地貌、物源供给、搬运方向及沉积样式等基本要素,并影响深层古近系储层条件.而且在构造转换的制约下,研究区发...  相似文献   
995.
文章分析了古构造、古地理环境对百色盆地早第三纪中、晚期(始新世、渐新世)含煤建造的影响作用,以及百色盆地下第三系的含煤性、煤层富集地段,指出那读段、下百岗段是百色盆地含煤性较好的层段.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围绕三门峡断陷盆地中的油气、地热资源做了大量的工作,成因机制研究较少,严重制约了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并利用高精度深反射地震剖面、大地电磁(MT)、重磁等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三门峡盆地进行综合研究。发现三门峡盆地主要由东、西2个负花状构造构成,西花状构造体大于东花状构造体;盆地东部边缘以观音堂隆起与洛阳凹陷相邻,观音堂隆起发育有壳内透镜状低速体,其东、西两侧均发育有规模较大的隐伏逆断层。研究区内莫霍面为大约5 km厚度滑脱层,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表现为蚯蚓状反射特征,指示滑脱层为西向运动。莫霍面滑脱层上部与下部新发现多条弧形断层。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表明,莫霍面滑脱层的解耦作用是三门峡断陷盆地花状构造形成的主因;在不同时空构造力系作用下,形成研究区新生代全地壳旋转花状构造盆地。  相似文献   
997.
张英利  贾晓彤 《地质学报》2024,98(2):363-380
扬子陆块西缘寒武系主要为一套碎屑岩- 碳酸盐岩的岩石组合,前人研究多认为形成于相对稳定的克拉通盆地。但同时期出现的大陆岩浆作用显然与前期认定的克拉通盆地性质不符,需要借助扬子西缘的物质来源探讨构造背景。基于野外露头等资料,本文通过对扬子陆块西缘会泽和会东附近寒武系3件砂岩样品进行重矿物分析、电气石电子探针和碎屑锆石U- Pb测年分析,确定扬子西缘寒武纪沉积物的源区;并结合沉积序列等综合探讨扬子陆块西缘寒武纪的构造背景。沉积序列表明,扬子西缘寒武系沧浪铺组、西王庙组和二道水组主要由砂岩和白云岩等组成,沉积环境为滨岸—潮坪。细—粗砂岩碎屑颗粒为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较差;碎屑组分主要为石英,岩屑几乎全部为燧石,长石含量较少。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重矿物分析指示扬子西缘寒武系砂岩重矿物主要由锆石、赤—褐铁矿、电气石、钛铁矿、金红石、磷灰石等组成,重矿物组合指示岩浆岩为其主要母岩;电气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物源主要来自于贫锂花岗岩和变砂岩、变泥岩;碎屑锆石测年分析表明物源区母岩主要为983~540 Ma岩浆岩。碎屑锆石年龄对比等综合分析表明,寒武系沉积物部分源自康滇古陆983~708 Ma的岩浆岩和变沉积岩,部分源自冈瓦纳大陆东非造山带663~540 Ma的岩石,物源区岩石经历再旋回产物作用。扬子西缘寒武系的沉积序列、碎屑锆石年龄谱图和碎屑组成等特征综合分析表明,扬子陆块西缘寒武系形成于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998.
永进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中部,最近发现了多个与走滑断层相关的含油气构造,但关于走滑断层的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程度不够深入。本文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在研究区三叠系—侏罗系内识别出近东西向、北西西向以及北东东向的三组走滑断裂体系,平面上呈“网格状”展布,剖面上具有不同深度几何学形态差异展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相似性原理设计四组砂箱模拟对比实验,重现研究区构造演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这类走滑断裂的形成与基底先存断层的发育位置有关,是受先存构造和地层属性双重控制的广布式走滑断裂系统,从而建立了研究区的断裂系统成因模式。研究成果对具有相似地质背景地区的走滑断裂成因解释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地震波散射问题的解析解是研究局部场地、地形、盆地等不规则地层结构对地震动参数放大效应影响的重要理论工具.现有解析解大部分在频域内给出,无法直接用于研究不规则地层结构对地震动峰值、反应谱等参数的放大效应.本文基于平面SH波入射下圆弧状沉积盆地动力响应宽频带稳态解析解,通过Fourier变换,获取瞬态响应解析解.基于此,研...  相似文献   
1000.
华北平原及其周缘地壳是我国境内西太平板块北西(NW)向挤压与青藏高原北东(NE)向扩张两大构造机制的交汇部位.首先基于研究区域的实测GPS速度场计算了研究区域无整体旋转速度场;然后采用基于球坐标的最小二乘配置模型整体解算了研究区域GPS应变场;最后利用震源机制解数据反演了区域地壳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布,据此研究区域地壳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