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达卡,是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专区首府,坐落于恒河三角洲布里甘加河北岸,是孟加拉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南亚主要城市之一,其都会区有1200多万人口。达卡,旧称贾罕吉尔纳加尔,1608年由莫卧儿帝国孟加拉地区总督苏贝达·伊斯兰汗建立。在17世纪,达卡是世界性的穆斯林贸易中心。然而,达卡的现代城市建设主要始于19世纪英国殖民时期,并迅速成为仅次于加尔各答的孟加拉第二大城市。  相似文献   
22.
陈晟  臧敬 《地球》2012,(4):78-80
孟加拉国与印度边境的小渔村海瑞纳加,渔民高波都满都每天都站在齐腰深的盐化河水里撒网捕虾,挣来相当于1.5美元的收入。在这个村庄中,高波都满都的家族曾经世代靠打渔种田为生,然而,由于潮汐洪水和飓风的频频"光临",捕鱼数量锐减,稻田也遭到了碱性洪水的灾难性毁灭。村民们有的迁移到了新兴城市,有的迁移到了其他村庄,甚至有人非法偷渡到印度成了建筑工人。现在,高波都满都是整个家族惟一还生活在  相似文献   
23.
为进一步查明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及含水层间水力联系,为矿井水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以19组水质化验数据为基础,结合含水层及隔水层空间展布特征、井田构造特征、水位历时曲线、水化学类型、氢氧同位素特征等,综合分析新近系UDT含水层、Ⅵ煤顶板含水层、Ⅵ煤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结果表明,井田北部LDT隔水层局部缺失,为UDT含水层水向含煤地层补给提供了条件;井田北翼煤层顶板含水层与UDT含水层水位变化规律密切相关,且水位相近,初步证明两者存在水力联系;各含水层水均为HCO3-Ca·Na·Mg型,均为低矿化度水,进一步证明各含水层间存在水力循环;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含水层水质存在一定关联度,推演含水层间水力联系程度;氢(δD)氧(δ18O)同位素特征点分布于全球大气降水线附近,表明大气降水是各含水层共同的补给水源。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煤矿Ⅵ煤层开采时水害防治方向。   相似文献   
24.
东巴基斯坦     
李方 《地图》2010,(5):142-143
早前很多青年人抱怨中国外交喜欢和稀泥,其实中国在联合国也行使过六次否决权,最早一次是1972年否决孟加拉国加入联合国。历史背景是,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战败,东巴基斯坦也就是日后的孟加拉国被从巴基斯坦分裂出来。  相似文献   
25.
印度,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与中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不丹和锡金接壤,国土面积297.32万平方公里,2005年统计人口10.80亿。印度是一个现有矿产资源种类不齐全、资源储备也不富足的国家。印度政府对本国矿产资源实力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制定了系统完备的矿  相似文献   
26.
27.
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含煤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煤矿为老第三纪,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剖面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含煤地层时代。  相似文献   
28.
缅甸的矿产资源及其投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刚 《国土资源》2005,(10):49-51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的西部,在西藏高原和马来半岛之间,国土面积676581平方公里.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接壤;东北与中国为邻;东南与老挝、泰国毗邻;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海岸线长3200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占国土总面积的50%以上.缅甸2004年的人口统计为5300万人.全国人口中的80%以上信奉佛教.  相似文献   
29.
《地图》2005,(3):6-6
2005年4月5日至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印度等南亚四国进行了正式访问.推动了中国与南亚四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迈向新的台阶。在最后一站访问印度期间.中方特别代表,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与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在新德里正式签订了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  相似文献   
30.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influence plant regeneration and species diversity, which impact the conservation status of protected areas. A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Sitakund Botanical Garden and Eco-park (SBGE), Chittagong, Bangladesh to analyze the natural regeneration and tree species diversity in disturbed and less disturbed zones. Stratified and systematic random sampling was used to select 50 sample plots from each of the two zones. A total number of 109 plant species from 43 families were recorded in the study; of which 93 species were of natural origin while the rest were planted. From the species with natural origin 66 were tree species, 9 were shrub species and 28 were climbers. Species richness, density of regeneration and disturbance index in the height classes (0- 0.5 m) and {dbh 〉 6 cm)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zones. The study analyzed how disturbances affect species diversity in the area. It was found that species richness and basal area are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disturbances. Moreover, density (N/ha) of trees was more likely to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tree height that reflects the huge demand of local people to harvest large trees as part of their income generating activities. The study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managementdecisions of the SGBE. To restore these ecosystems, management should focus on both biodiversity eonservation and providing benefits to local people without hampering forest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