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66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胡济民 《湖南地质》1993,12(2):75-79
长沙马王堆汉墓填土与表土的孢子花粉组合,具有相似性和共同性,它们的地质年代,同属於晚全新世;墓中的封土和夯土,是就地取材的;而封墓的白膏泥,则是从外地运来的,最大可能是取自古铜官窑址。  相似文献   
132.
高联达 《地质论评》1990,36(1):58-68
本文通过对湖南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早期地层孢子研究,自下而上建立了5个孢子带,1).Relispora lepidophyta-Knoxisporites literatus(LL)带;2).Retispora lepidophyta-Hymenozonotriletes explanatus(LF)带;3).Retispora lepidophyta-Verrucosisporites nitidus(LN)带;4).Vallatisporites verrucosus- Aneurospora inco  相似文献   
133.
高联达  王根贤 《湖南地质》1990,9(3):1-9,T001
通过湖南南部下泥盆统源口组孢子研究,确定源口组为早泥盆世西根阶(Siegenian)。本文图示源口组孢子22属,44种和变种,其中新种3个,即Apiculiretusisporahunanensis,Amocosporites hunanensis和Apiculatasporites yuankouensis。源口组孢子组合可与云南曲靖下泥盆统翠峰山群上部桂家屯组、四川龙门山下泥盆统平驿铺群上部关山坡组和广西横县六景下泥盆统纳高岭组孢子组合比较,亦可与西欧、北美早泥盆世四根阶孢子带对比。源口组孢子组合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地层和古生物意义,而且对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4.
宁夏石炭纪,早二叠世孢子带和石炭:二叠系界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联达 《甘肃地质》1994,3(1):11-26,T004
  相似文献   
135.
136.
高联达 《贵州地质》1991,8(1):59-69,T002
贵州东南部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地层广泛分布,主要为浅水碳酸盐相沉积,下石炭统上部由海相和非海相砂岩和煤组成。根据孢子花粉研究,可以建立6个孢子带,即Vallatisporites pusillites-Verrucosisporites nitidus(PN)带;Vallatisporites verrucosus-Retusotriletes incohatus(VI)带;Crassispora trychera-Aurorasporamacra(TM)带;Lycospora pusilla(PU)带;Tripartites vetustus-Murospora aurita(VA)带和Convolutisporamallita-Murospora kosankei(MK)带。贵州东南部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孢子带可与华南和西南(西藏)同期孢子带比较.贵州东南部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孢子带基本上可与西欧、苏联和北美同时期孢子带比较.根据孢粉学资料,泥盆—石炭纪界线和古地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7.
138.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晚泥盆世孢子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朱怀诚 《地层学杂志》1996,20(4):252-256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艾特沟剖面奇自拉夫组上段产丰富的孢子和疑源类化石,计有孢子21属40种、疑源类5属5种。Retisporalepidophyta和Apiculiretusisporahunanensis等国内外晚泥盆世典型分子在当前组合中出现表明奇自拉夫组上段时代应为晚泥盆世法门期。海相疑源类的发现从根本上否定了以往所认为的奇自拉夫组为陆相沉积的推测。化石保存状况及岩相分析说明奇自拉夫组上段为滨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139.
云南施甸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孢子和疑源类(ACRITARCH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联达 《地球学报》1996,17(1):105-114
本文首次报道在滇西施甸向阳寺剖面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地层中发现孢子和疑源类,根据孢子特征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和演化规律,自下而上可划分出3个孢子带:1.Apiculiretusisporaspicula-Emphanisporitesneglectus(SN)带;2.Synorisporitesverrucatrs-Streelispora(VN)带;3.Breconisporitesbreconensis-Cymbosporitesdittonensi(BD)带。滇西施甸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孢子带可与滇东曲靖  相似文献   
140.
本文基于塔里木盆地原油中发现的89属183种孢子花粉化石和16属27种菌藻类化石的研究,通过孢粉化石的油源对比确认中代陆相油源的重要贡献、并根据孢子花粉母体植物和藻类的生态特征讨论了油源岩形成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