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1篇
  免费   693篇
  国内免费   670篇
测绘学   930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341篇
地质学   2723篇
海洋学   382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78篇
自然地理   285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通过1/25万四子王旗幅的野外地质填图,在蒙古寺-盘羊山-乌兰合雅一线存在古生代末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新太古代色尔腾山岩群和新太古代花岗岩自北向南被逆冲推覆于震旦系什那干组灰岩和古生代碎屑岩之上,并形成大小规模的飞来峰和构造窗。整个推覆系统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层夹块组合而成,构成典型的双重逆冲推覆构造系统(Duplex)。该逆冲推覆构造总体逆冲方向指向南南西向,形成时代为二叠纪末,估算推覆距离应大于7.1 km。此逆冲推覆构造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二叠纪末陆内碰撞造山有关,是华北板块北缘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62.
新世纪上海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相对海平面变化分析方法均将理论海平面变化和地面沉降进行的叠加分析,本文讨论和分析了近20年来全球理论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背景下的区域海平面变化速率,利用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预测上海地区海平面变化趋势。考虑了上海地面沉降发展的新特点,以及长江流域来沙显著减少和河口大型工程建设对上海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在流域来沙量显著减少但来水量变化不大情况下,流域大坝的坝下冲刷使得河槽刷深,河口水位降低,同时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和促淤围垦工程束狭入海口,使得潮位站水位发生变化,两者的综合效应是目前研究长江口相对海平面变化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3.
翁毅  张伟强 《台湾海峡》2011,30(2):264-268
广州番禺东涌剖面样品的AMS(磁谱仪)年龄及红树林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存在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的红树林,红树林是海侵的标志之一.按照检出红树属花粉的9个剖面的分布以及5处埋藏红树林腐木的分布,可以描绘出全新世海侵的边界.根据东涌剖面的沉积旋回、样品年龄、红树林花粉含量曲线、半咸水-淡水硅藻及热性-温性硅藻含量曲线的综合分析,可将沉积环境的变迁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海侵有利于红树林的发展,第二阶段不利于红树林的发展,第四阶段的晚全新世,红树林的生长频繁,显示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4.
 在对应用集成及其发展分析的基础上,将Web Services技术运用到空间信息应用集成,提出和建立了面向服务的空间信息应用集成框架,包括Web应用层、服务集成层、服务层和UDDI等4个组成部分。通过该框架,可以实现空间信息集成、服务集成和应用集成。论文解决了空间信息应用集成框架中的2个关键问题:(1)提出了分别从数据层次和业务层次对原有系统集成的解决方案,在数据层次上,提出了基于XML/GML的空间数据封装和基于Web服务接口的空间数据封装策略;在业务层次上,提出根据系统的功能模块和业务逻辑分别进行封装的策略;(2)提出了空间信息Web服务链接和服务组合的串联、并联和混联模式,通过三种模式服务链的设计,可以实现多个服务的链接和组合,从而完成空间信息以及应用集成。  相似文献   
965.
根据水平井接触和受力特点,利用分段计算方法,建立水平井钻柱摩阻扭矩计算模型;采用三维纵横弯曲梁理论,计算钻柱BHA(底部钻具组合)段摩阻扭矩;采用软杆模型,求解BHA以上钻柱段的摩阻扭矩;对井眼曲率变化较大及刚度较大的加重钻杆井段软杆模型加以修正,考虑钻柱屈曲的影响,建立适合水平井的摩阻扭矩三维分段计算模型.应用结果表...  相似文献   
966.
云南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尺度时间段气候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最年轻的地质时期全新世(11 500年前至今)的气候特点是研究现在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比云南不同地点的湖泊沉积、岩溶化学沉积物、洞穴沉积物等例证研究,总的来说,云南全新世气候整体演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致性,在地理位置、季风等因素的影响下又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967.
福建沿海地区第四系较为发育,是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以福建宁德NDQK5岩芯中产出的高分辨率介形类化石为研究对象,结合加速器质谱法(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AMS)14C和光释光测年技术建立岩芯年代框架,重建了中全新世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结果显示,NDQK5岩芯中的介形类化石记录主要分布于4~17. 1 m段,对应年代约为8. 2~6. 9 ka BP。岩芯内共计识别出海相介形类23属26种,根据优势种以及特征种的相对丰度变化特征可将岩芯内的介形类动物群划分为3个组合:① 介形类组合A以Bicornucythere bisanensis和Sinocytheridea impressa为主,代表潮下带环境;② 介形类组合B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Neomonoceratina delicata为优势种,指示近岸内陆架的沉积环境;③ 介形类组合C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Loxoconcha ocellifera为主,代表潮间带的沉积环境。基于介形类组合的分布特征,本文推断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约在8. 2~7. 4 ka BP期间持续上升,并在约7. 9~7. 4 ka BP区间达到最高;7. 4~7. 0 ka BP期间海平面下降,随后再次上升。因此,介形类化石记录指示福建沿海地区在全新世高海平面背景下依然存在相对海平面的次一级波动。同时,结合已有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结果,本研究推断8. 2~7 ka BP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海平面变化可能主要受控于冰盖融水;7 ka BP后该地区的海平面波动可能受控于“冰川- 水均衡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968.
青海尕林格铁矿床矽卡岩矿物学及蚀变分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尕林格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位于青海省西部祁曼塔格成矿亚带的中部.矿体处于花岗闪长岩与滩间山群白云质大理岩接触带内以及外接触带沿NWW向断裂构造破碎带分布的大理岩和蚀变安山岩内.从侵入接触带往东,蚀变岩石分带性明显,主要划分出3种含矿矽卡岩带:含Fe的镁质矽卡岩带,含Fe、Cu的钙质矽卡岩带,含Fe、Pb、Zn的锰-钙质矽卡岩带.镁质矽卡岩带的矽卡岩矿物主要包括镁橄榄石及其蚀变矿物蛇纹石、粒硅镁石、透辉石、斜绿泥石,有关的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钙质矽卡岩带的主要矽卡岩矿物有绿钙闪石、铁阳起石、钙铁辉石、铁叶绿泥石、磷灰石、中长石,有关的金属矿物为磁铁矿、磁黄铁矿和少量黄铜矿.与锰-钙质矽卡岩有关的矽卡岩矿物有锰钙铁辉石、钙铁榴石、钙铝榴石、铁镁绿泥石、绿帘石、硅灰石、磷灰石、钙长石等,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磁铁矿和磁黄铁矿.通过对矿物组合的研究,确定了不同矿物组合的生成关系,划分了成矿期次,分为矽卡岩期、退化蚀变期和金属硫化物期,矽卡岩期又分为早、晚2个阶段.矽卡岩早期生成的石榴子石的化学成分端员以钙铝榴石(Gro67~ 99)为主,辉石的成分端员以透辉石(Di96~ 98)为主;矽卡岩期晚期阶段石榴子石的化学成分端员以钙铁榴石(Ad78~98)为主,辉石的成分端员以钙铁辉石(Hd68~ 84)为主.与中国东部矽卡岩型矿床进行对比后发现,锰-钙质矽卡岩带是一种向锰质矽卡岩带过渡的类型,对于寻找与锰质矽卡岩有关的矿化类型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69.
张明震  戴霜 《地质学报》2013,87(8):1059-1066
内蒙古银根 额济纳旗盆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中-新生代陆内含油气盆地,主要出露白垩系冲洪积 河湖相碎屑岩及火山岩夹层。本文描述了在盆地东南部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下段(1号)和苏红图组二段底部(2号)发现的上、下两处原始埋藏的硅化木化石,并探讨了早白垩世时期盆地沉积时的气候环境。两处化石均保存完好,表面结构较为完整。巴音戈壁组上部和苏红图组下部泥岩段孢粉分析结果显示地层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同时,孢粉植物群揭示该时期银根 额济纳旗盆地气候环境温暖湿润,植被茂盛。根据化石保存特征和产出位置的地层岩性,初步推测1号硅化木化石点系冲洪积物快速堆积所致,2号硅化木化石点系火山喷发物瞬间埋藏所致,其埋藏时代大致为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970.
本文主要对山东彭庄煤矿西补15井太原组上部以及山西组进行采样研究,共分析孢粉样品14块,所有样品中均含有较为丰富的孢粉化石;经分析鉴定,共发现孢粉化石37属107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孢粉化石在地层中的纵向分布规律及其含量变化,自下而上建立两个孢粉组合:Ⅰ.Laevigatosporites Granulatisporites组合(太原组上部),Ⅱ.Gulisporites cochlearius Leiotriletes adnatus Sinulatisporites sinensis组合(山西组);并将本区孢粉组合特征与华北其他地区进行了比较;明确了本区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组合Ⅰ为早二叠世晚期,组合Ⅱ为中二叠世早期,即本区下、中二叠统界线应置于山西组底部泥岩之底;最后,根据孢粉特征恢复了相应地质时期的古气候,继而进一步佐证了本区下、中二叠统界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