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6篇
  免费   623篇
  国内免费   432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494篇
地质学   1528篇
海洋学   63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16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4篇
  194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91.
极化相干层析技术作为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在林业遥感方面应用广泛。在分析极化相干层析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基于仿真数据从10 m,18 m和22 m三种森林高度以及Deciduous,Pine(2)和Hedge三种树型分别对极化相干层析技术构建森林垂直结构剖面的精度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构建垂直结构剖面,森林高度和树型对估算结果影响较小,该方法对不同树型和不同高度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92.
华南渣拉沟剖面纽芬兰世沉积水体氧化还原状态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雷  蔡春芳  贺训云  姜磊  袁余洋  于雷 《地质学报》2015,89(6):1120-1133
为研究纽芬兰世斜坡一盆地环境背景下的水下隆起的沉积水体氧化还原性质的垂向演化,本文选取黔东南渣拉沟剖面,进行总有机碳含量(TOC)、铁组分、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_(py))、干酪根的碳和硫同位素(δ~(13)C_(kero)、δ~(34)S_(kero))等方面的分析。本文依据硅质岩、磷块岩、多金属硫化物层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等对比标志,对渣拉沟剖面进行地层对比,认为:渣拉沟剖面本文分析层段大体与滇东纽芬兰世石岩头组的中下部相对应。铁组分和TOC/S_(py)显示渣拉沟剖面老堡组硅质岩段处于缺氧非硫化环境,其上覆的渣拉沟组分析层段以硫化环境为主,其间间断性的发育缺氧非硫化环境,并最终回复到缺氧非硫化环境。δ~(34)S_(py)与δ~(34)S_(kero)在老堡组的缺氧非硫化环境都较渣拉沟组中的硫化环境重,可能与前者的细菌硫酸盐还原反应主要发育在相对封闭的孔隙系统,后者的细菌硫酸盐还原反应主要发育在相对开放的沉积水体有关。  相似文献   
993.
李维波  李江海  王洪浩  傅臣建  毛翔 《地质学报》2015,89(12):2225-2235
盆地结构记录了盆地演化特征,盆地群结构和构造特征由其所处的构造背景和板块边界决定。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积累了大量地震剖面,为盆地群剖面特征对比,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本文从大地构造背景着手,通过筛选地震与地质剖面,大致沿北纬39°绘制了欧亚大陆东西向剖面(在东部北黄海盆地有向南的偏转):西起黑海盆地,东至琉球海沟,剖面长约12000km,横穿18个盆地,涵盖克拉通盆地(塔里木原型盆地等)、裂谷盆地(太原盆地、渤海湾盆地等)、前陆盆地(黑海盆地、南里海盆地等)和弧后盆地(东海盆地)等多种盆地类型。其中,陆壳上的盆地发育在前寒武基底上,演化历史悠久;褶皱基底、洋壳基底和洋陆过渡壳基底上发育的盆地主要发育在中新生代。通过详细对比剖面各段结构和构造演化特征,发现中新生代构造活动决定了欧亚大陆中部盆地群最终格架,盆地多具有多期叠合改造的特征。剖面西段盆地群普遍具有中生代伸展断陷,叠加后期挤压坳陷的特征;剖面东段盆地群具有中生代断陷,叠加后期坳陷的特征。现今构造格架由西到东表现为前陆坳陷到弧后坳陷,鄂尔多斯盆地和沁水盆地是本剖面线结构特征分段的枢纽。  相似文献   
994.
五峰山-西来桥断裂和丹徒-建山断裂是镇江地区2条主要的NW向断裂,可能与镇江多次破坏性地震相关。文中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方法,对五峰山-西来桥断裂和丹徒-建山断裂的展布特征及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五峰山-西来桥断裂在浅层地震剖面上倾向NE,倾角约为60°,断距约为5~9m,以正断活动为主;大路镇场地上,该断裂断错的最新地层为中更新统底部,位错量为2m,判断五峰山-西来桥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丹徒-建山断裂在浅层地震剖面上倾向SW,倾角约为50°~55°,断距约为2~7m,以正断活动为主;访仙镇场地上,中更新统之上的地层没有被断错的迹象,中更新统底部可能被断层影响,判断丹徒-建山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995.
森林的高度和垂直结构剖面都是重要的森林空间结构信息,极化干涉SAR的出现使定量获取森林结构参数成为可能。在分析比较三阶段法、DEM差分法和相干幅度法估计森林高度的基础上,采用相干幅度算法提取的树高,通过勒让德多项式展开以及单基线极化干涉数据提取森林的垂直结构剖面。利用仿真SAR数据进行实验分析,研究表明,通过极化相干层析技术,能够获取准确的森林垂直结构函数。  相似文献   
996.
基于2006-2009的陕甘宁地区精密水准观测资料,以相邻水准最之间的高差为观测值,采用线性漠型拟合多期的高差重复观测量,获取了陕甘宁地区地壳垂直运动形变速率。结果表明:横跨六盘山断裂带的隆德至平凉段垂直差异运动异常显著,平凉盆地相对六盘山隆德一带反向抬升最高达15.3mm/a;跨秦岭北麓断裂、略阳一洋县断裂的宝鸡盆地相对宝鸡最大速率达-16.9mm/a,秦岭山厨讲目对宝鸡所在的关中盆地反向上升,呈逆继承性运动。  相似文献   
997.
本研究基于美国GUVI观测氧原子135.6 nm夜气辉光谱数据,建立了GUVI临边观测模型,采用正则化和牛顿迭代法相结合的方法,消除了权重矩阵的病态问题,得到了峰值电子密度和峰值高度,并结合电离层电子密度的Chapman表达式,反演得到了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将得到的反演结果与地基方式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比较,两者吻合得很好.之后,反演得到了磁暴期2002年9月29日到10月3日的电子密度剖面,初步分析了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随磁暴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98.
北京南部地壳精细结构深地震反射探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北京平原区的地壳结构特征、断裂的空间展布、断裂活动性以及深浅构造关系,在北京平原区的南部完成了1条长90 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结果表明,该区地壳以双程反射时间(TWT)6~7 s的强反射带Tc为界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厚约18~19 km,下地壳厚约16~17 km,Moho界面深度约为34~35 km.该区结晶基底起伏变化较大,上、下地壳分界面和Moho界面都是一个具有一定厚度的过渡带.上地壳反射层位丰富,断裂构造发育,构造形态清晰.在夏垫断裂西北,剖面揭示了4~5组能量较强的反射震相,表现为典型的隆起区特征;在夏垫断裂东南,上部为一套向东南倾伏的密集强反射层,下部为一套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的强反射层,这些反射具有典型的沉积盆地特征,盆地最深处约为11 km.剖面揭示的地壳深断裂倾角较陡,向上切穿了上、下地壳分界面,延伸到上地壳沉积盆地的底部,向下切穿了壳幔过渡带,与上部断裂和沉积盆地构成了独特的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999.
作为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滇块体,变形剧烈,地震频发.川滇块体的侧向挤出滑移造成了东边界的左旋剪切变形,不同的地震学者利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重要的定量结果.大地测量技术特别是GPS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断裂带形变场研究提供了高精度的观测数据,也给研究断裂带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提供了动态观测资料约束.因此,有必要综合利用块体运动模型、断裂带本身的构造变形定量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给出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的运动特征及应变积累特性的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福建光泽地区是闽北地区重要的萤石矿成矿远景区,具有寻找隐伏—半隐伏萤石矿的潜力,但是目前该区隐伏—半隐伏萤石矿找矿成果较少。通过对福建光泽地区I号萤石矿预测区开展物化探综合信息找矿方法应用,探讨物化探综合信息找矿方法在隐伏—半隐伏萤石矿找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 区域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大比例尺化探剖面测量圈出的F、Ca等综合异常信息可协助筛选、确定萤石矿找矿目标区; 将高精度磁法测量与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相结合,可进一步判断萤石矿控矿构造的位置和规模; 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可协助确定控矿构造的深部延伸情况。地表检查和深部钻探验证表明: 区域化探、高精度磁法测量、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和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等物化探综合信息找矿方法组合,可指导隐伏—半隐伏萤石矿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