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00篇
  免费   1851篇
  国内免费   3630篇
测绘学   207篇
大气科学   540篇
地球物理   1020篇
地质学   10531篇
海洋学   1436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721篇
自然地理   578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57篇
  2022年   397篇
  2021年   416篇
  2020年   319篇
  2019年   387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534篇
  2013年   414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566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498篇
  2008年   615篇
  2007年   591篇
  2006年   589篇
  2005年   542篇
  2004年   459篇
  2003年   543篇
  2002年   643篇
  2001年   747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421篇
  1998年   417篇
  1997年   396篇
  1996年   410篇
  1995年   363篇
  1994年   376篇
  1993年   286篇
  1992年   267篇
  1991年   230篇
  1990年   232篇
  1989年   215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2年   4篇
  1938年   3篇
  193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极低级变质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近年来国际上极低级变质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综合运用了伊利石结晶度等各项指标 ,将极低级变质带划分为成岩带、近变质带和浅变质带 ,成岩带和近变质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低级成岩带、高级成岩带、低级近变质带和高级近变质带 ;研究了伸展背景、阿尔卑斯碰撞背景和增生背景下的极低级变质作用 ;进一步理解了矿物的转变过程 ,建立了变质泥质岩石的矿物反应系列。即变质泥质岩石的二八面体矿物反应系列 ,为蒙皂石—伊 /蒙混层 (I/S)—伊利石—白云母 ;对应变质镁铁质岩石的三八面体矿物反应系列 ,为蒙皂石—绿泥石 /蒙皂石混层 (C/S)—绿泥石。岩石微构造也发生同步变化 ;明确了广泛应用的伊利石结晶度的本质是雏晶大小的一种量度 ,也与晶格应变有关 ,主要受反应动力的控制 ;建立了系统的研究技术方法 ,包括野外采样方法、室内X光衍射法 (XRD)、透射电镜法 (TEM )、地质温度计、地质压力计、岩石学方法、同位素地质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992.
人工夹层的抑制水锥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夹层在油田开发的堵水防水中具有重要作用。从研究底水突入油井的机理出发 ,分析了底水上窜绕过人工夹层的过程。讨论了K H Coat的底水流模型 ,对底水绕过夹层时的累计水侵量进行了计算 ,分析了夹层所在的位置、大小和厚度对底水锥进的影响。研究表明 :人工夹层处于油水界面之上对底水锥进能有效的抑制 ,使开采效果得到提高 ;夹层半径越大 ,水侵量的减小越多 ,夹层的有效作用时间越长 ;人工夹层的作用还同油层的非均质性和开采速度密切相关。最后给出了带夹层底水油藏水侵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93.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199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哥瑞德斯&;#183;特霍夫特教授和马提尼斯&;#183;J&;#183;G&;#183;威特曼荣休教授两位物理学家,以表彰他们对“物理学中的电弱互相作用量子结构的阐明”。  相似文献   
994.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P-T-t轨迹的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现有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以及同位素年龄等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新西兰南岛北端陆壳俯冲的最新发现,提出了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四阶段演化模式:板片俯冲形成增生楔、板片俯冲驱动角落流、板片拆离浮力抬升至Moho深度和后期上地壳伸展阶段.以此为定量模拟的出发点,利用二维有限元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演化进行了动力学和热演化模拟,追踪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演化过程中的质点路径以及对应的P-T-t轨迹.计算的P-T-t轨迹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均能与实测结果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995.
邓力  谢仲生 《地球物理学报》2001,44(Z1):252-265
介绍碳氧比能谱测井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及软件,内容包括输运计算与探测器响应计算,其中中子诱发y使用了期望值技巧,γ散射采用指向概率法.计算结果可分别给出次级γ线光和连续光,还可给出被探测物或元素的非弹性谱和俘获谱,新方法基本解决了碳氧比能谱测井深穿透、低计数率的难题.  相似文献   
996.
“干旱化对北方地区农业结构的影响”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势预测研究”的专题之一。该专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3个部分: (1)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及评述; (2)水资源的演变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干旱化对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结构的影响及调整方案。 目前已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研究采用遥感信息解译北方地区植被覆盖度,通过植被覆盖度推算出水土保持作  相似文献   
997.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拟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基于自平衡力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组合在一起,构成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二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然后在二维分析模型上加上横向框架梁的空间约束作用,给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拟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最用此拟三维分析方法对美日合作研究试验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分析预测和试验的反应结果。  相似文献   
998.
采用线性化模型对随机地震作用下考虑循环损伤累积的结构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认为低于临界值的循环为疲劳损伤累积作贡献。高于临界值的循环实现临界值超越,为破坏作贡献。只考虑损伤对结构动力反应的影响,而不考虑结构动力反应的改变对损伤的影响。探讨了宽带随机过程作用下,结构损伤的计算方法问题。给出了考虑单周损伤随周数的增加而减少的一种模型,及不同幅值作用下循环的破坏极限周数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了结构损伤随循环次数增加的积累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初次超限理论,对结构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99.
建筑结构地震损伤评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如何衡量地震作用下结构遭受的损伤程度,一直是地震工程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在1995年日本大阪(Kobe)地震使许多建筑物遭受严重损伤之后,人们对建筑物地震损伤评估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本文从材料、构件和结构3个层次对国内外建筑结构地震损伤评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000.
高拱坝的非线性开裂静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混凝土非线性本构模型和破坏准则,对300m级的高拱坝在静力荷载和地震荷载联合作用下的响应进行了线性、非线性对比分析。算例分析表明,对于300m级的高拱坝,地震荷载会进一步加剧混凝土的开裂,增大压应力,使其安全储备大大降低。拱坝材料非线性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