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2篇
  免费   1261篇
  国内免费   3285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1050篇
地质学   8684篇
海洋学   29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13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436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487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372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347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403篇
  2000年   329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344篇
  1997年   244篇
  1996年   271篇
  1995年   205篇
  1994年   210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54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6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任意截面大尺度垂直柱体的波浪力和水动作用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缪国平  刘应中 《海洋学报》1991,13(5):728-735
许多海洋工程结构物和水工结构物,如海上贮油罐、各种支墩等,具有等截面柱状体外形,或在足够精确的工程近似意义上可视为这类柱体。它们的下端固置于水底,上端穿透水面,它们的波浪载荷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在许多场合,它们与周围流体的耦联振动也是相当重要的。对大尺度结构物而言,我们可在势流理论的范围内求解这一问题。通用的三维源汇分布法无疑是适用的,但对这类特殊的结构形式显得极不经济。  相似文献   
52.
53.
54.
借助MITgcm模式使用二维非静力近似在水平方向采用不等间距网格,模拟了陆坡非旋转重力羽状流的流动。模拟显示陆坡上的重力羽状流的运动比较复杂。通过数值实验,发现改变地形或调整冷源强度都会影响沿陆坡下沉的低温高密度水的羽状流形态,潮汐亦会对重力羽状流有一定的影响。经计算发现在陆坡处,Richardson数小于1/4,宜发生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并由卷挟导致环境流体与高密度流体混合,沿着斜坡加速下滑。  相似文献   
55.
日本“太古代公园”计划 ( The ArchaeanPark Project)是一个与洋中脊有关的研究项目 ,其全称是“太古代公园 :热液通道下的生物群与地学环境的相互关系”( Archaean Park:interaction between Sub-Vent Biosphere andGeo-environment) .该计划由日本科技厅设基金支持 ,共有 1 5个研究机构参加 ,计划 5年完成 ( 2 0 0 0— 2 0 0 4年 )。大洋中脊热液区下面那种高温而缺氧的环境与太古代生命起源时的情况相似 ,这项计划就是通过钻探和监测来探索发生在海底热液系统内的底部生物圈和地壳流体运动 ,因此而命名。本文主要介绍该计划 2 0 0 0…  相似文献   
56.
57.
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探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深部地震和重力资料反演揭示了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在总体上由北部的华南沿海(厚约30km)向南部的洋盆(5──8km)逐渐减薄。南海的近SN向拉张不仅造成南北方向地壳结构的巨大变化,也造成东西向的明显变化。在南海北部陆缘的西部,局部拉张产生了一系列裂谷构造。西沙海槽作为一条狭窄的陆内裂谷向西延伸,海槽南北两侧地壳厚度超过25km,海槽中部地壳减薄至不足10km。西端的莺歌海盆地地壳厚仅5km,缺少明显的壳内反射-折射。在珠江口盆地中部,地壳厚度在下陆坡明显减薄,地壳下部存在较薄的(3──4km)高速层(地震波速7.2──7.5km·s-1);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壳底部存在约 10km厚、300km宽的高速层。在台湾地区,由于弧陆碰撞,曾经减薄的陆壳在碰撞带增厚,莫霍面深度超过30km。南海北部陆缘在裂谷拉张和海底扩张期间岩浆活动平静,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为非火山型陆缘。  相似文献   
58.
我国东部及其海域,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接触带。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因而影响和控制着上述地区构造的形成和发展。构成我国东部地区构造格架的北北东向隆起带和沉降带,是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的结果。中、新生代以来我国东部及其海域,岩浆活动具水平分带性及水平迁移性;在时间上具多旋回的特点。  相似文献   
59.
旋转流体中的非线性惯性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侯一筠 《海洋学报》1995,17(1):6-12
本文从旋转流体中非线性惯性波的基本方程出发,通过微分几何理论论证了非线性惯性波在传播方向上的周期性及不存在孤波解。采用Hamilton函数及其作用──角度变量给出非线性惯性波的解析解。并以简洁形式提出了一种有限振幅的非线性惯性波和用罗斯贝数作为控制参量的非线性频散关系和波速公式。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