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441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71.
广西南宁地区泥盆系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泥盆纪时,广西南宁附近发育了一套从早泥盆世埃姆斯期到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末的硅质岩建造,硅质岩多为薄层,灰黑到黑色,至弗拉斯阶上部变为灰黄色,水平纹理发育,常夹火山凝灰岩或与之互层。这套硅质岩SiO2含量高(一般>90%),其他主量化学成分均很低(一般<5%)。TFe2O3和含量相对比较富集(平均含量3.32%), Al2O3、TiO2、MgO和MnO相对贫乏(平均含量分别为0.71%、0.04%、0.10%和0.02%)。常量元素Fe/Ti、(Fe+Mn)/Ti和Al/(Al+Fe+Mn)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91.65,92.12和0.25,微量元素Ti/V和U/Th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4.57和4.09,其中U/Th比值在弗拉斯期早期达到最大。这些数据说明,硅质岩在形成时受到了明显的海底热液活动影响,而这种热液活动在弗拉斯期早期达到最强,后逐渐减弱,而热液活动的强度可能主要受盆地裂解(或张裂作用)的影响;因此,盆地拉张作用在弗拉斯期早期达到最强,这与硅质岩的空间分布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472.
赣南崇义-永新地区上奥陶统陇溪组为一套黑色硅质岩、碳质板岩为主的地层,富含放射虫化石。硅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硅质岩w(SiO2)为84.91%~94.01%,PASS组分质量分数小于30%,指示其含有较低的陆源碎屑组分。永新陇溪剖面硅质岩具有较高的Al/(Al+Fe+Mn)值(0.55~0.79)和Al2O3/TiO2(20.19~25.30)值,为正常的海相非热液沉积,崇义黄背剖面上部硅质岩Al/(Al+Fe+Mn)值(0.45~0.57)和Al2O3/TiO2(7.83~10.25)值明显减小,为含基性火山碎屑非热液成因。赣南陇溪组硅质岩Ce/Ce*值为0.82~1.02,Y/Ho值为24.44~26.68,均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其中永新陇溪剖面硅质岩∑REE+Y质量分数与PASS组分相近,崇义黄背剖面硅质岩∑REE+Y质量分数大部分是PASS组分的2~3倍,指示崇义硅质岩形成的环境更加开阔,这些硅质岩中的陆源组分可能来自于赣中古陆。  相似文献   
473.
微组构信息对硅质岩的成因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笔者以藏南四个剖面的硅质岩样品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各自的显微形貌特征,借此对其成因类型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74.
阿拉山口西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缘阿拉套山东端及山前一带,分布上泥盆统托斯库尔他乌组地层,岩性主要为中厚—巨厚层硅质岩夹硅质板岩.通过对他乌组硅质岩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的综合研究,认为他乌组岩性组合相对单一,沉积构造现象较少;他乌组硅质岩多数属于生物成因,亦有少量的热液活动参与;推测其形成时的主体大地构造环境为接近大陆边缘盆地向大洋盆地过渡的环境.  相似文献   
475.
华南地区中-上奥陶统浅海半深海环境中广泛发育了一套高硅岩石,主要分布于湖南烟溪组和江西对耳石组。该套硅质岩呈东西条带状发育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地层厚度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减薄,岩层多呈薄层状,含放射虫Protoentactinia sp.,部分岩样放射虫含量超过50%。分析结果表明,生物Si和陆源Si为本区硅质岩Si的重要来源,生物化学成因特征明显。硅质岩Al/(Al+Fe+Mn)比值>0.45,K2O/Na2O比值范围为1.55~42.11,由微量元素Ni、V、B、Cr与Al2O3关系图来看,二者关系表现为部分线性、部分离散,U/Th比值为0.72。湘赣中部地区硅质岩中稀土元素含量偏高,东南部Ce元素略呈负异常,研究区∑LREE≈∑HREE,表明衡阳到赣州一带受一定火山、热水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6.
安微向心铁硫矿区硅夺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先孝  姚超美 《地质论评》1999,45(5):541-547
宇芜向山-皇姑山地区铁硫矿床中及附近存在大片硅质岩,属热泵沉积的硅华。其微量元素Al、Mn、Cu、Pb、Zn含量较高,且具有稀土元素总量较低,Ce明显亏损,Eu明显富集等特征。据这,岩石化学特征,结合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等研究表明,矿床附近硅质岩为热水成因,硅质可能来自下伏及深部地层。  相似文献   
477.
湘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层状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湘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发育厚度较大的层状硅岩层,岩石化学成分纯净、硅质矿物含量95%以上,岩石贫微量元素,但富Ba、As、Sb、Ag、U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低;Ce呈明显的负异常,轻稀土含量大于重稀土含量;δ^30Si值变化为0.0 ̄0.7‰,ε^18O值变化范围为20.1 ̄23.6‰。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成因为介于热水沉积与生物沉积之间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478.
青海昆仑河地区温泉沟脑多金属矿位于东昆仑南坡俯冲增生杂岩带中,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矿点.在考察该矿区过程中,首次在含矿硅质岩中发现了闪石类矿物,且与褐铁矿化或赤铁矿化关系密切.矿区内硅质岩表现出明显的条带状、纹层状构造,并具有典型的热水沉积岩组合——层状硅质岩和重晶石岩组合.硅质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5件样品Fe/...  相似文献   
479.
480.
近年来,中国老油田开发逐渐进入中后期,油气对外依存度也持续增高,亟需寻找新的油气区接替。三江盆地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东部,是松辽盆地外围东部面积最大的盆地,迄今暂未取得油气勘探突破。笔者通过对三江盆地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和钻井勘探,分析总结了该区早中生代沉积的大架山组含硅质岩层系的岩性与分布特征,认为这套早中生代硅质岩与暗色泥岩地层在盆地东部广泛发育并且厚度较大,并且相关测试结果表明其中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可达0.95%,有机质类型以Ⅱ_1型为主,处于高成熟阶段,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有望成为三江盆地油气勘探新层系,值得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