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04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1.
新型电磁式孔底冲击器工作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春华 《地质与勘探》2010,46(1):137-141
冲击回转钻进是一种提高硬岩钻探效率的有效方法,实现冲击回转钻进的关键设备是冲击器。针对现有液动、风动冲击器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利用可充电电池组为动力的新型电磁式孔底冲击器的设计思路。详细介绍了新型电磁式孔底冲击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冲击器的控制系统、电磁驱动部分及电池组供电方案等关键设计技术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新型电磁式孔底冲击器能够克服液动、风动冲击器的众多不足、优点显著,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2.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长8期发育近百千米长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其形态和展布既不受传统意义上的湖岸线的控制,又与典型三角洲形态不符,长82油层与长81油层沉积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从沉积动力学角度,应用流体力学上的射流理论分析了三角洲前缘特别是河口地区水动力特征及沉积作用;运用河床底面形态控制原理分析了长8期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结果表明,长8期不具有水下分流河道发育的水动力条件,湖泊不可能长期大范围存在,传统意义上的水下分流河道可能属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是湖退河流进积形成的。沉积环境特别是湖盆底形和水体深度的差异是延长组长82油层与长81油层沉积特征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3.
吴金龙  马振庆 《地下水》1989,11(1):17-20
本文介绍了离心泵衔接射流泵开采浅层地下水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4.
为了研究三维壁面紊动射流前方布置的垂直挡板对时均流动特性的影响,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不同雷诺数和淹没水深条件下的流速场进行了测量,统计分析了U速度剖面分布、速度半宽值变化和最大速度衰减规律。结果表明:沿射流方向具有3个明显不同的衰减区,依次划分为自由边界下的三维壁面射流区(Ⅰ区)、垂直挡板影响区(Ⅱ区)和近壁区(Ⅲ区)。在重点分析的Ⅱ区内,3个特征物理量的分布规律均与雷诺数无关;在垂直挡板影响下,速度半宽值扩展率明显加快,发展更为充分;在水深H~1.75H范围内,射孔中垂面内速度半宽值扩展率为0.043,同时0.5H的递增对射孔中心水平面内速度半宽值的分布较为敏感,其扩展率由0.205增至0.270;最大速度衰减对水深的改变并不敏感,且在Ⅱ区加速衰减,衰减指数为1.095。通过与半无限空间中三维壁面射流径向型衰减区的流动特征比较,Ⅱ区与之相似,将Ⅱ区视为提前进入径向型衰减区。  相似文献   
35.
文章基于自制的组合式环形水槽(周长9.7 m、宽0.45 m、深1.0 m),分别以阿曼原油及其消油剂混合物和淡水(含示踪剂)为模拟污染物,开展水下溢油的物理模拟实验,以浮射流输移轨迹、污染物扩散范围和油滴粒径分布为考察指标,研究横流环境和消油剂的使用对水下溢油输移扩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横流环境中,浮射流输移轨迹开始弯曲的高度随着流速的增加而降低;与淡水浮射流主要在水中输移扩散的情况不同,当污染物为原油时,大粒径油滴脱离浮射流主体并上浮至水面,导致扩散范围更大;消油剂的添加会使原油浮射流内部油滴的体积中值粒径变小,油滴粒径分布曲线向小尺寸方向偏移。实验结果可为后续的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射流掺气与不掺气时,水垫塘底板及冲坑底部脉动压强的对比试验,研究了掺气对水垫塘及冲坑底部压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冲坑未形成前,掺气使水垫塘底板上射流冲击区的脉动压强增加;无论是否掺气,滞点时均压强的量纲一分布遵从相同的规律,底板量纲一时均压强分布存在很好的自模性,且与气体冲击射流的压强分布具有相同的规律。冲坑形成后,掺气不再明显增大冲坑底部的脉动压强,掺气后,坑底脉动压强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7.
油井射流排砂泵扩散管出口流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RNG-ε双方程湍流模型,建立油井射流排砂泵固液两相流方程;在此基础上,应用CFD计算机分析软件,对比分析了扩散管出口突变结构和渐变结构的射流排砂泵的效率、固相比、速度场分布、压力场分布。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射流泵扩散管出口采用渐变结构,可以有效减少固液两相流的逆向速度矢量,是提高射流排砂泵综合性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8.
针对在钻探实践中高能射流式冲击器的活塞杆频繁出现尾部塑性变形严重影响冲击器工作性能和整体寿命的现象,拟对活塞杆进行优化改进。利用非线性动力学仿真软件Ls-Dyna对活塞杆的回程撞击缸体进行数值模拟和优化分析,并进行了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冲击末速度为4 m/s,活塞杆回程撞击缸体强制停止运动瞬间,尾部产生的应力集中值为3 339.28 MPa,导致其破坏;优化改进后,活塞杆上下端直径比为17/16、尾部圆弧直径为60 mm,活塞杆体内的应力集中值为1 419.66 MPa,较改进前活塞杆的应力集中值减小58%。试验验证表明,优化后的活塞能大幅提高使用寿命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39.
黄茅海河口崖门的动力结构和沉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崖门是珠江河口八大口门之一,是连接黄茅海和崖门水道的基岩峡口通道.由于口门上、下游方向水面放宽,形成了独特的双向不对称射流体系.本文根据实测水文资料、历史海图,应用ECOMSED模型对崖门射流系统的动力结构、动力平衡及其对沉积的作用进行地貌动力分析.研究表明:(1)崖门的动力结构中非线性作用不能忽略,科氏力和摩擦力大体在同一量级,但摩擦力的作用更强;(2)不对称双向射流在峡口以北为涨潮优势流,以南为落潮优势流;(3)双向射流系统是崖门深槽得以长期保持稳定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0.
流动环境中圆孔水平热射流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采用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考虑浮力作用,利用有限体积法来离散求解流动环境中圆孔水平热射流的流动与传热控制方程,对流动环境中圆孔水平热射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比较了不同流速比和不同射流出口温度条件下的流动特性和温度分布特性,得到了热射流轨迹的速度和温度衰减规律,分析了流速比和射流出口温度对热射流轨迹温度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