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318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降低藻液pH值至3.0的办法可以杀灭金藻液和扁藻液中的尖鼻虫及(?)它二类原生动物鞭毛虫类。经NaOH中和后,绝大部分的藻细胞均能复正常的生长和繁殖。2)采用降低pH值至3.0和提高盐度至50—60‰相结合的办法可以杀灭扁藻液中的游捕虫。经NaOH中和并降低盐度后,扁藻仍能恢复正常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62.
为检测方目网囊对蓝圆Shen和多齿蛇鲻的选择作用,2000年11-12月在南海北部海域试验了4种目大的方目网囊。结果表明,方形网目网囊有利于释放纺缍形(如蓝圆Shen),圆形或近圆形(如多齿蛇鲻)两种形体鱼类的小,幼鱼,且对后者的释放效果更好。当网囊目大分别为45,50mm时,蓝圆Shen的50%选择体长(L0.5)分别为121.22,128.77mm;当网囊目大分别为40,45,50mm时,多齿蛇鲻的L0.5分别为124.12,126.75,139.32mm。通过不同目大网囊对蓝圆Shen,多齿蛇鲻选择性比较分析,发现50mm目大方目网囊的选择效果效果优于40,45mm目大的网囊,因此,在南海区拖网渔业中采用50mm目大的方目网囊是必要的,同时建议将150mm作为蓝圆Shen,多齿蛇鲻的最小可捕叉长标准。  相似文献   
63.
休渔对南海北部多齿蛇鲻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施休渔前1997-1999年南海北部底拖网调查资料。以及实施休渔后2000-2002年200nmile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调查(南海区)最新资料,综合分析南海北部实施休渔前后多齿蛇鲻资源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实施休渔后,海南岛以东和北部湾多齿蛇鲻渔获率分别提高了57.75%和84.38%。并呈现出自然的季节变化,渔获群体一龄鱼以下比例减少,一龄鱼以上比例增加,并讨论了资源养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64.
岩石的研磨性是钻井过程中钻头的磨损预测及优化的重要因素。为了预测钻遇地层岩石的研磨性,建立了钻井过程中PDC复合片的磨损计算模型,从而得到了岩石研磨性的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复合片与地层之间的受力分析并结合岩石的破碎条件,建立了不同钻压条件下地层对复合片的作用力计算模型。根据石英含量的概率密度分布情况,获得了岩石中参与磨损的颗粒与复合片底部的真实作用力。然后,根据PDC复合片磨损的几何原理,建立了地层对钻头复合片的磨损计算模型。通过室内实验对模型进行修正,分析了岩石各种属性对复合片磨损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各参数影响复合片磨损的主次顺序依次为:弹性模量>石英含量>内摩擦角>表面粗糙度>泊松比>内聚力。基于该磨损模型建立了岩石研磨性评价指标,对制定了岩石研磨性的分级标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5.
芮志锋  林畅松  郭佳  杜家元  丁琳  李潇 《现代地质》2019,33(6):1229-1240
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是岩性油气藏中重要类型之一,砂体上倾尖灭的刻画与描述是上倾尖灭圈闭有效性评价的关键。在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构成的三级层序内,三角洲沉积相关砂体上倾尖灭的地质-地球物理“逐级预测”描述方法对于认识上倾尖灭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其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由5个部分组成:在三级层序识别的基础上,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技术建立了四级层序构成的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在高频层序约束下,利用地震沉积学技术描述沉积相的平面分布;在地质模型指导下,利用频谱成像技术定性确定尖灭带的分布;利用相控储层反演半定量、定量预测砂体尖灭线;根据不同成因砂体的沉积特点,利用正演模拟技术开展尖灭线的外推预测。  相似文献   
66.
LED光色对欧洲舌齿鲈幼鱼抗氧化能力和消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利用循环水养殖实验系统,研究了红、绿、白、黄、蓝5种光色对欧洲舌齿鲈(Dicentrarchus labrax)幼鱼抗氧化能力和消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组的欧洲舌齿鲈幼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光色组(P0.05),而绿、白、黄和蓝光色组的SOD活力没有显著性差异;红光组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光色组(P0.05),绿、白光组与黄、蓝光组的GSH含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红光组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光色组(P0.05),白光组的CAT活力显著低于其他光色组(P0.05)。黄光组的胃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红、绿、白光组(P0.05),绿光组的胃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其他光色组(P0.05);红、绿、蓝光组的淀粉酶活力要显著高于白、黄光组(P0.05),红、绿、蓝光组的淀粉酶活力没有显著性差异,黄、白光组的淀粉酶活力没有显著性差异;白光组纤维素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光色组(P0.05),绿光组的纤维素酶活力显著高于红、蓝光组(P0.05),黄光组的纤维素酶活力和绿、红、蓝光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欧洲舌齿鲈在红光下养殖,其体内的抗氧化能力强,能有效应对氧化应激,而在黄光或红光下养殖其消化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67.
读编往来     
《海洋世界》2014,(7):78-78
<正>无意中在百度问答看到上面的对话后,编辑部的同事们都狂笑不止,小编也是一脑门的汗啊,于是赶紧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下破冰船的基本常识和工作原理。顾名思义,破冰船其实是用于破碎水面冰层,开辟航道,保障舰船进出冰封港口、锚地,或引导舰船在冰区航行的勤务船,分为江河、湖泊、港湾或海洋破冰船。船身短而宽,长宽比值小,底部首尾上翘,首柱尖削前倾,总体强  相似文献   
68.
为了揭示马铃薯连作化感物质与枯萎病之间的关系,通过水培和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相结合方法,收集不同连作年限马铃薯根系分泌物,采用GC-TOF-MS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在检测到的马铃薯根系分泌的48种物质中有机酸占30种。比较轮作、连作5年和连作10年马铃薯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相对含量,发现苹果酸和棕榈酸的差异比较大。马铃薯连作条件下根系分泌物能显著增强尖孢镰孢菌(Fusariumoxysporum)的发育并加重枯萎病发生。通过外源添加法研究苹果酸和棕榈酸对尖孢镰孢菌的化感作用,苹果酸和棕榈酸浓度分别在0.10—0.50 mmol·L-1和0.05—0.10 mmol·L-1对尖孢镰孢菌生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盆栽试验表明,浓度0.05—0.50 mmol·L-1苹果酸和棕榈酸对马铃薯枯萎病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说明苹果酸和棕榈酸是马铃薯根系分泌的化感自毒物质,对尖孢镰孢菌生长起促进作用是连作马铃薯枯萎病发病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9.
江西虎家尖银金矿区构造特征与矿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家尖银金矿区位于华夏系婺源-万年断褶带的南段,以NE向压扭性断裂带为主要构造型式。NE向压扭性断裂的成生演化,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早期为左行压扭活动阶段,主要表现为塑-脆性形变;中期阶段以张扭性的脆性形变为主;晚期则显示出右行压扭的塑-脆性形变特征。笔者认为,矿区构造活动早期受华夏系应力场的控制,晚期受新华夏系应力场的制约,并认为矿区NE向断裂是新华夏系泰山式构造与华夏系构造复合的产物。
NE向断裂带也是矿区最重要的成矿控矿构造,其中虎家尖-峡岭(水库)断裂带北亚带控制矿区主要的银、金矿化带,南亚带则以银金和钨锑矿化为主;而库田-唐家边断裂带主要控制钨矿化.此外,矿体的分布、形态、规模、富集程度、矿化形式及矿化类型,均与NE向压扭性断裂的形变阶段有关,显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70.
台湾第四纪澎湖海沟动物群及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澎湖海沟位于台湾岛和澎湖列岛之间,它是台湾海峡中一段地形比较特殊的水域。据有关资料报道,此海域水深一般为70~80m,最深处可达200m。白湾西南地区有台湾重要的渔港,当地渔民凭借钢索制作的鱼网在深海捕鱼。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从海沟捕捞的哺乳动物化石数以万计。虽然渔民捕捞化石的具体位置不详,但总的范围在东经119”40’~120°50’和北纬22°40’~23°50’之间。1994—1996年间,白湾自然科学博物馆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技人员赴台合作研究该馆收藏的、来自澎湖海沟的近500件哺乳动物化石标本以及与其相关的古地理环境问题。这个哺乳动物群包含的主要种类有:似烷熊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