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大陆下地壳层流作用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量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表明 ,年轻的大陆构造活动区的下地壳可能因热软化而出现透入性非地震式顺层韧性流动 ,这种下地壳层流作用驱动大陆上地壳发生地震式脆性断块运动 ,形成盆山格局 ,发生圈层耦合。大陆下地壳低粘度物质顺层流动可能是在地幔岩浆底侵作用为下地壳提供热能和添加幔源物质的基础上 ,并在地幔上升派生的重力和剪切力作用下 ,造成大陆下地壳热软化物质从盆地下部的幔隆区顺层流向相邻造山带之下的幔拗区。在下地壳层流过程中 ,地温场和速度场发生变  相似文献   
32.
为探明层流条件下Shields曲线的分布规律,运用电荷耦合组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成像技术结合激光扫描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水和甘油混合液中对无黏性均匀玻璃颗粒的起动拖曳力进行测量,并根据层流绕流理论建立了无黏性均匀颗粒的滚动起动模型,提出层流条件下无黏性均匀颗粒的量纲一起动拖曳力公式.试验观测发现在层流范围内希尔兹数呈规则的带状分布,流体作用引起颗粒床表面粗化并导致床面颗粒突起减小,使颗粒起动拖曳力增大1倍以上.结果表明颗粒床表面结构性状直接影响着颗粒起动拖曳力的大小,在层流区Shields曲线具有带状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33.
火山岩储层非均质强、孔隙度—渗透率关系难以用单一回归数学模型表述,采用岩石物理相中层流指数作为表征参数,对徐深气田酸性火山岩储层岩心样品的孔渗关系分类,建立基于层流指数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模型;应用层流指数分类结果,对通过测井孔隙度频谱分析得到的储层缝洞指示参数进行刻度、分类,建立与层流指数分类对应的分类标准;对于非取...  相似文献   
34.
地形云和降水过程在区域水循环、水资源、生态环境及气候变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 数值模拟试验,以及通过引入表示大气层流速度、层结稳定度和地形特征的关系参数——湿Froude 数(Fw),研究了北京2009 年5 月1 日湿条件不稳定大气层结下,地形云和降水形成过程与地形动力抬升和地形重力波传播之间的关系及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在地形最大高度2 km、半宽10 km 的条件下,层流速度从2.5 m/s 逐步增加到25 m/s 时,对应的湿Fw 数从0.19 增加到1.81。当Fw≤1 时,地形的阻挡起主要作用,由地形抬升形成的地形云主要产生在迎风坡一侧。地形重力波主要产生在迎风坡,并向上游传播,先形成层状云,最后演变为准稳定浅对流波状云。最大降水主要发生在紧靠山顶的迎风坡一侧,但当Fw 很小时,地形云不产生降水。当Fw>1 时,地形抬升形成的云主要发生在山顶附近,而地形重力波主要形成在背风坡,并向下游方向传播,形成准稳定波状云。最大降水主要产生在紧靠山顶的背风坡一侧。另外,在弱湿条件不稳定大气层流下,地形降水主要由地形动力抬升造成的暖云微物理过程产生,地形重力波形成的波状云几乎不产生降水。  相似文献   
35.
低流量水平井中,由于存在重力分异,油水两相的流型主要以分层流为主,流体速度场的分布沿重力方向发生变化,致使油田现场生产测井的流量和持水率测量及多相流分相流量解释非常困难.为了充分了解水平井流体流动特征提高生产测井解释精度,本文以低流量水平井油水两相分层流为研究对象,采用流体动态测量实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速度场的分布特征及油水滑脱速度与持水率、总流量的变化关系.数值模拟计算和动态实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依据N-S方程和相应的界面耦合条件构建的分层模型计算的结果和动态实验基本一致,含水率误差在5%以内,能够用来分析水平井油水两相分层流的局部速度的变化;过流管道下部由于仪器的存在,当含水低于20%时,水相平均速度低于油相平均速度,随着含水的增加,水相平均速度大于油相平均速度,滑脱速度逐渐变为负值.模型验证和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的分层流数值计算模型能够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为水平井生产测井方法设计和资料解释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6.
基于拟层流风波生成机制的海浪谱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亚洲  李杰 《海洋工程》2012,30(1):83-91
海浪谱的能量可以视为由具有不同相速度的谐波携带的能量所组成。基于对风波形成、发展过程的认识,认为各组成谐波的能量由谐波自平均风摄取而来,由此根据拟层流模型推导出谐波能量密度的计算公式,建立以等效风速和峰值频率等为基本参数的海浪谱模型——随机Fourier函数模型,并给出了确定谐波频率、波长、相速度、振幅以及等效风速等模型参数的原则和计算方法。在59个实测样本谱基础上,采用随机建模方法确定模型参数的取值及其概率分布。结果表明,海浪谱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谱能,所计算的物理谱与实测谱均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37.
进一步研究了可压缩流边界层系统解的一些性质,给出了可压缩边界层系统等价的奇异积分方程解存在时参数所在的区间,并通过研究等价的奇异积分方程解的性质,得出可压缩层流边界层系统给出剪应力函数厂和温度函数g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38.
从波作用量守恒方程出发,在积分方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特征线法对守恒方程进行求解,推导建立了受波流调制的海面雷达双站散射模型,进行了受流场调制下的海面上半空间散射系数的仿真,分析了全极化下双站散射系数受流速变化的影响,以及风场与雷达参数(雷达波频率、雷达波入射角)对流场调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大,海面后向散射空间半球区域的散射系数逐渐减小,在前向散射空间半球区域中,交叉极化下的散射系数变化较为明显。风速的增大和风向与流向的夹角增大会导致流场调制所引起的散射系数变化减弱。入射角变化会导致调制作用最明显区域的散射角度改变。随着频率的增大,流场调制作用增大。  相似文献   
39.
琉球海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近期有关琉球海流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琉球海流是北太平洋一支重要的西边界流,具有如下特征:琉球海流的表层部分受中尺度涡影响强烈,其流速和流量存在有较稳定的次表层极大值,琉球海流在冲绳岛和奄美大岛间得到了显著增强,是一支可和黑潮相匹敌的海流。有关琉球海流的以下几方面内容有待今后更深入研究:(1)琉球海流的起源,其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琉球海流在冲绳岛以南的时空变化;(2)琉球海流次表层极大值形成、维持及在冲绳岛以北得到显著增强的动力学机制;(3)琉球海流对东海的影响及其水和热流量在黑潮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