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3篇
  免费   1143篇
  国内免费   929篇
测绘学   187篇
大气科学   214篇
地球物理   2273篇
地质学   2421篇
海洋学   205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313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208篇
  1995年   198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91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32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5篇
  1965年   4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陈仁旭  郑永飞  龚冰 《岩石学报》2011,27(2):451-468
对超高压变质岩中含水矿物和名义上无水矿物的地球化学研究,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大陆碰撞带地壳俯冲和折返过程中流体体制的认识。就流体体制和化学地球动力学来说,有关研究在大别-苏鲁造山带进行的最为详细,因此已经成为研究大陆俯冲带变质的典型地区。本文以大别-苏鲁造山带为对象,从矿物水含量的角度,结合稳定同位素论述了大陆俯冲带流体活动。超高压变质岩中名义上无水矿物含有大量的水,以结构羟基和分子水形式存在。名义上无水矿物中结构羟基和分子水出溶与含水矿物分解共同构成了折返过程中退变质流体的主要来源。名义上无水矿物所释放的水以富集轻的氢氧同位素为特征,而含水矿物分解则提供了富集D的流体来源。折返过程中,名义上无水矿物降压脱水存在亏损D的分子水的优先丢失和不同形式水之间的相互转化。不同岩性的水含量差异导致了它们在折返过程中不同的流体活动行为。大陆板块俯冲和折返过程中,在不同矿物、不同岩性以及板片不同部位之间存在水的再分配;板片的一部分作为富水流体的源,而另一部分可能作为汇。  相似文献   
992.
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坳陷东部地区吐格尔明背斜核部花岗岩发育,该套花岗岩侵位于以云母石英片岩为主的元古界基底岩系中,上覆的三叠系以角度不整合与其接触。本区花岗岩的研究对揭示库车地区的基底性质与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对吐格尔明花岗岩锆石的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 吐格尔明背斜核部的花岗岩锆石为典型岩浆成因锆石,其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分别为626.4±5.2Ma~643.3±4.0Ma,表明它们的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晚期埃迪卡拉纪早期。该套花岗岩的SiO2 (67.95%~78.59%)和Al2O3 (11.81%~16.21%) 含量均很高,A/CNK在1.2~1.6,为硅和铝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为106×10-6~207×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高场强元素(Ta、Nb、Ti等)具有明显的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等) 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吐格尔明花岗岩是由地壳物质在底侵热源或构造动力作用下引起的局部熔融形成的,属典型的壳源成因类型,形成于挤压环境向伸展环境转化阶段,推测塔里木北缘在震旦纪已开始伸展,代表了古亚洲洋早期的伸展构造环境。实验测得花岗岩钾长石40Ar/39Ar年龄平均为291.4~255.8Ma,代表了花岗岩的隆升剥蚀年龄,反映出吐格尔明花岗岩在二叠纪受到挤压发生剥露的过程。因而从年代学框架上更好地约束了塔里木地块北缘在古生代由伸展裂解到聚敛隆升的构造旋回。  相似文献   
993.
大陆下地壳麻粒岩的流变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险下地壳麻粒岩的流变学研究可以解释地壳变形、壳幔物质交换以及岩石圈深部动力学过程等科学问题.前人通过研究各矿物的显微构造变形特征与变形机制,运用广义混合流变律探讨多矿物复合岩石的流变性质,结合水与流体对岩石变形强度的弱化作用,阐明在大陆下地壳变形环境下复矿麻粒岩的塑性变形和韧性流变性质.目前人们致力于对天然变形岩石和...  相似文献   
994.
北山北带古生代期间先后经历了两期板块构造体制和两次主要的造山作用。早古生代以沙泉子—明水—小黄山蛇绿岩带洋壳残片,显示俯冲带的存在,早泥盆世闭合、碰撞造山,这是早期板块体制。与此同时形成了一系列的金属矿床(点),比如方山口、双鹰山和塔水等钒—磷—铀或磷矿床(点),白云山—东七一山火山热液—沉积型的铜铁矿床(点),公婆泉...  相似文献   
995.
根据应力波传播原理分析了水平层状岩体边坡中应力波传播特征,建立了应力波在该类边坡中传播的模型.利用离散元软件UDEC分析了不同频率垂向压缩应力波作用下边坡动力响应规律中的结构面效应.结果表明:边坡中的水平层面对坡顶的动力响应有明显影响.低频应力波作用下,水平层状岩体边坡坡顶的垂向峰值速度较均质坡体相同部位的峰值速度的增...  相似文献   
996.
广东北部早白垩世粗面岩的成因:Sr-Nd-Pb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北部大长沙盆地粗面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35.3±1.5) Ma,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其Sr-Nd-Pb同位素组成为:富放射性成因铅,(206pb/204Pb)i=18.23~18.39,(207pb/204pb )i=15.78~ 15.88,(208Pb/204Pb)i=38.83~39.14,...  相似文献   
997.
皖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酸性岩浆岩产于扬子陆块江南古隆起东段,岩体类型为花岗闪长岩,主矿物组合为斜长石+石英+钾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副矿物有磷灰石、锆石、榍石、磁铁矿、钛铁矿.岩石主量元素含量(%)具有高SiO2、Al2O3、K2O/Na2O,低TiO2、MgO、CaO、P2O5的特征,A/CNK≈1.06,σ≈1...  相似文献   
998.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98711100042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three most crucial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of large and super-large magmatic sulfide deposits are: (1) a large volume of mantle-derived mafic-ultramafic magmas that participa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deposits; (2)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and crustal contamination, particularly the input of sulfur from crustal rocks, resulting in sulfide immiscibility and segregation; and (3) the timing of sulfide concentration in the intrusion. The super-large magmatic Ni-Cu sulfide deposits around the world have been found in small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s, except for the Sudbury deposit. Studies in the past decade indicated that the intrusions hosting large and super-large magmatic sulfide deposits occur in magma conduits, such as those in China, including Jinchuan (Gansu), Yangliuping (Sichuan), Kalatongke (Xinjiang), and Hongqiling (Jilin). Magma conduits as open magma systems provide a perfect environment for extensive concentration of immiscible sulfide melts, which have been found to occur along deep regional faults. The origin of many mantle-derived magmas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mantle plumes, intracontinental rifts, or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 Although it has been confirmed that sulfide immiscibility results from crustal contamination, grades of sulfide ores are also related to the nature of the parental magmas, the ratio between silicate magma and immiscible sulfide melt, the reaction between the sulfide melts and newly injected silicate magmas, and fractionation of the sulfide melt. The field relationships of the ore-bearing intrusion and the sulfide ore body are controlled by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wall rocks. In this paper, we attempt to demonstrate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sm,tectonic settings, and indicators of magmatic sulfide deposits occurring in magmatic conduits which would provide guidelines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999.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您好!深部地壳结构蕴含着地球形成演化历程的重要信息,是探讨构造动力学机制的基础。深地震探测技术以其分辨率最高、应用范围最广,始终在深部结构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30年来,南海海域深地震探测在地壳结构与地质构造演化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深部地壳结构  相似文献   
1000.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放一段《神奇的地球》视频,感受神奇的自然。 片中看到奔腾的河流、浩瀚的海洋、无垠的沙漠、银色的冰川世界、高山深壑,还有即将喷出的炽热岩浆……构成了异彩纷呈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