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72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吕苗  王文洲 《地下水》2012,34(5):126-128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吴起油田吴仓堡东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最为宽广的伊陕斜坡中段,是盆地石油勘探开发的主要地区之一。在对研究区的野外剖面、露头进行观察的基础上,从测井资料的详细分析入手,综合利用吴起油田吴仓堡东区岩心观察、描述以及区域地质资料,运用沉积学、地层学、储层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等方法和理论对该地区进行了沉积相的判识与标定,确定研究区延9、延10期主要为河流相沉积。分析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恢复沉积相带及砂体展布规律,以此为基础致在对储层物性进行研究以及总结吴起油田吴仓堡东区的油气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92.
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三江"成矿带北西段、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与甘孜-理塘缝合带的结合部位。矿床地质特征表明其为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成矿经历了火山沉积、动力变形和热液叠加3个阶段,与典型的VMS型矿床有很大的区别。精细地质-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结果显示在尕龙格玛东矿区存在3条异常峰值带,矿化富集规律表明矿区内具多个成矿元素富集中心,略显等距性分布特点。综合多元找矿信息,推断东矿区具多层矿体或矿带的展布规律,并预测东矿区内从南至北依次存在Ⅰ、Ⅱ、Ⅲ三条矿带,为下一步探矿工程的布置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3.
鉴于西藏高原油气藏具良好生储层,保存难度较大,本次工作目的是探讨低分水岭盆地盖层特征与油气保存关系.通过测试可能盖层的物性参数,分析盖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突破压力,结合经验参数和可能盖层的横向展布、真实厚度,及后期构造作用,客观评价盆地盖层特征.结果显示本区各地层中都存在可能盖层,不同岩性、不同层位、不同厚度的盖层表现出封闭能力不同,这可能与后期构造作用有关.低分水岭盆地中多为有利-较好盖层,其中碳酸盐盖层比页岩好.  相似文献   
94.
《地质与资源》2011,(4):320-320
<正>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与中石化东北分公司等一行四人对辽北大甸子盆地地层展布、岩性组合、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考察,分析了可能的油气储集层.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专家们详细观察、记录、采样,并就相关层位与辽西、松南、二连地区的沉积情况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95.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沉积相演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钻井资料和地质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演化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了本溪期(海侵)、太原期(海侵扩大)、山西期(海退)、石盒子期(海陆交互)和石千峰期(陆缘湖泊)等5个时期的古地理环境、岩石类型、沉积相类型和平面展布特征。得出这5个时期在盆地内构成了一个海侵海退旋回,形成了从滨浅海相到海陆过渡的三角洲相、河流湖泊相陆源沉积。控制生成了三角洲相分流河道砂砾岩、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以及潮坪相砂坝等有利储集岩带,潮坪相发育的煤系地层为烃源岩。上石盒子组洪泛平原形成泥质岩盖层。生油岩和储集岩叠置或互侧式组合关系,形成本区受砂体分布控制的岩性气藏。  相似文献   
96.
在充分收集、研究前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在阳西县城以南一带开展阳西断裂构造的专题调查工作,采用地质路线穿越和追踪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查明了阳西断裂南西段的展布与构造表现特征,并分析、研究了其发育简史.  相似文献   
97.
南黄海盆地是下扬子地块向海洋的延伸,中三叠世以前为统一的海相盆地。目前陆上地区下三叠统沉积相展布已经基本搞清,但是海区研究程度较低。结合陆上下扬子地块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际的钻井、地震资料分析,开展了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下三叠统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三叠统沉积体系呈NE向展布,由NW向SE水深逐渐变浅,依次发育台缘斜坡相、开阔台地相和局限台地相;局限台地相暗色泥岩和泥质灰岩发育,为有利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98.
文章首先论述了中南—礼乐断裂带的研究现状, 然后基于重力、磁力、地震剖面和地形等地球物理资料, 综合分析了中南—礼乐断裂带在南海海盆中的空间展布和内部构造形变特征。研究表明: 该断裂带在海盆中由北至南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北段(西北次海盆与东部次海盆北部之间)断裂带宽15km, 由(18°00'N, 115°30'E)向(17°30'N, 116°00'E)呈NNW向分布。南段(西南次海盆与东部次海盆之间)断裂带宽约60~80km, 由中沙海台东侧向礼乐地块西侧呈NNW向展布。中南—礼乐断裂带的主控断裂沿中南海岭呈NNW向分布。断裂带在南北两段的过渡区总体呈NNE向展布。断裂带两侧海盆的沉积厚度和洋壳厚度存在差异, 推断该断裂带对其东西两侧海盆的地质构造具有控制作用。根据地壳结构变化, 推测该断裂带至少是一条地壳级断裂。  相似文献   
99.
湛江组灰色黏土空间展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华  汪稔  朱长歧 《岩土力学》2013,34(Z1):331-336
分布于湛江地区的湛江组灰色黏土因其特有的强结构性在实际工程中产生一系列岩土工程问题,20世纪80年代已为国内众学者所关注。由于湛江组地层在雷州半岛区域内,具有不同沉积环境而表现出不同空间展布规律,实际工程中难以掌握其分布特性。根据现场地质调查资料,结合雷州半岛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湛江组地层的沉积环境,在雷州半岛布置27个钻孔进行地质钻探取样。不同区域典型地层剖面图说明,灰色黏土在不同的沉积环境有着不同沉积韵律、埋藏深度、地层厚度等,分布具有区域性,根据层顶埋深及地层厚度分析灰色黏土的结构性对实际工程的影响。同时,根据钻孔地层数据,利用基础 GIS软件平台MAPGIS构建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空间展布规律三维地质模型,全面展示出灰色黏土在雷州半岛的整个展布规律,实现灰色黏土空间展布的可视化,最后简单地介绍该模型的基本应用。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对研究区下白垩统南屯组沉积时期重矿物组合、砂岩组合和地震反射特征资料的综合研究,确定了沉积物的物源方向和砂体展布特征。研究发现同生断裂组合对砂体起到了分散及阻挡的作用,根据同生断裂的组合以及与砂体的制约关系,划分出掀斜型阶梯状、未掀斜型阶梯状和极性3种类型的控砂断裂组合。并根据物源特征和砂体展布特征,将控砂断裂组合分为"横向砂体"和"纵向砂体"2种砂体展布类型;综合各类断裂组合对砂体的控制作用,总结出"诱导型"和"遏制型"两种控砂机制模式。本次研究对在断陷湖盆开展构造对沉积控制作用及分散机制研究提供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