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105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2008年汶川Mw7.9地震的强地面震动在龙门山前地区造成大量的砂土液化、喷砂冒水等地震灾害现象。震后野外调查发现,砂土液化点主要分布于地下水位只有几米深的山前河流的低阶地处,以大面积砾性土液化为特征,约58%的液化点位于距北川断层20~35km的范围内。对喷水高度及喷水过程进行了详细记录,喷水高度与峰值加速度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喷水高度异常点(2m)集中于山前断裂系统近地表投影处。汶川地震中喷水高度异常、砾性土液化的位置与山前断裂系统的吻合性说明,沉积盆地内的地质构造可能在砂土液化强度和与震动相关的地震灾害方面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在类似的地质和水文环境中,除主震的断层错动外,应考虑地质构造在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建筑物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2.
The platforms on both sides of the Malangou River (a lateral ditch of the Qingshui River that is a tributary of the Yongding River) where Malan Village in Zhaitang Town of Mentougou District of Beijing is located are the place of China's typical section of the Quaternary Malan loess. During the investigation in the eastern suburbs of Beijing City, the authors not only clarified 5 grades of terraces on the Pinggu piedmont plain, but also found a clayey silt section mixed with a small amount of alluvial-diluvial gravel layers at a height of 15-25 m above the river level near a Fishpond in Xinli Village of Nandule Town. Results of the study of grain size of the section document that the loess mostly is silty soil (0.05--0.005 mm), and that the grain size probability cumulative curves of the section are dominated by single-peak, coarse-grained segment I and coarse-grained segment II types, reflecting that its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is similar to eolian phas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heavy minerals from the section show that their contents account for 0.01%-0.11%, averaging 0.04%. There are 24 kinds of heavy minerals, most of which are stable heavy minerals, and the clay minerals mostly are illit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alan loess on the Loess Plateau.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data reflect that the source area of the loess is relatively arid. The six grade classification of sporopollen in the section further shows the subdivision of the history of alternating warm and humid phases in this geological period. The thermoluminescence dating results range from 21.0 ka to 59.2 ka, convincingly demonstrating that the section indeed consists of Malan loess. The above studies provide a new basis for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alan loess at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its environment change in the Late Pleistocene.  相似文献   
63.
INTRODUCTIONTheDaqingshanpledmont扭nit Is an irllt,oltant active normal tsult In the active fault-depressionzone——Hetao ault-depression zone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Ordos Block,North China.It lies in ENEdirection long the southern pledmont of Daqingshan Mountain,dips to south,and extends for 200 kmor。。The fault was formed In the Eocene and strongly activated In the Cenozolc.Its verticaldlspl。ement exceeds 2400 m since the Quaternary(Rese。h Group on Ordos Block,State…  相似文献   
64.
内蒙古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群 《世界地质》2012,31(1):113-119
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沿大青山山前呈近东西方向展布,是河套新生代断陷盆地形成的主要控制断裂,由一系向南倾斜的阶梯状高角度断层组成。断裂带活动以北升南降的垂直差异运动为主,具有长期活动发展演化历史。该断裂带在白垩纪时期开始形成,其活动可划分为5 个演化阶段: 早白垩世初始形成阶段、古近纪-新近纪、早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构造变形阶段。该断裂带的形成受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是区域上南北向伸展而形成的近东西方向张性正断层。  相似文献   
65.
徐敬东  龚建新  文军 《冰川冻土》2012,34(5):1229-1235
乌鲁木齐河由南向北纵贯乌鲁木齐市区, 洪水成因主要为冰雪消融与降水形成的混合型洪水, 对城市危害较大. 为预防和减轻洪水对城市造成灾害, 依据水文站大量实测洪水、 气象资料, 并以河流地质资料为基础, 对洪水过程的渗漏损失量进行了估算, 对河流出山口以后山前区河流洪水演变、 洪水波的运动规律进行了分析. 乌鲁木齐河洪峰衰减量随洪水量级增大而增加, 但洪峰相对衰减量却随洪水量级增大而减少. 这种洪峰衰减损失与河流山前带地质结构及洪水到达乌拉泊站前所经山前冲洪积扇的砂卵砾石层分布有关. 连续发生数日洪水时, 由于出山口以后下垫面中含水量的增加, 相对衰减量会变逐渐减少. 相关关系分析表明, 利用乘幂关系可对河流出山口乌拉泊站的洪峰流量进行预报. 基于该关系对下游洪水过程的预报, 可以为下游水利工程、 城市防洪管理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6.
中生界侏罗-白垩系在西昆仑山北缘大量出露,但是山前覆盖区钻井揭示其分布较为有限且不连续.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厘定了西昆仑山前侏罗-白垩系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认为研究区的侏罗-白垩系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新生代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内部为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与邻区有明显的区别.确定了侏罗-白垩系在地球物理资料中的识别标准,并通过大量的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的标定、解释,圈定了侏罗-白垩系的分布范围,总结了其厚度变化趋势;认为三叠纪末挤压变形残留的古地形对侏罗-白垩系的分布起到了控制作用,新近纪以来的挤压变形则对侏罗-白垩系的分布起到改造作用.研究成果对解剖西昆仑山前的中、新生代的演化历史,指导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7.
二叠系芦草沟组是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最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和勘探目的层系之一。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山前带实施的油页岩调查井JZK1井钻探过程中,发现二叠系芦草沟组重油。通过对JZK1重油和岩心样品有机地球化学的测试数据研究表明:二叠系重油原油演化程度适中,主要赋存于岩石裂缝中,且经历过后期生物降解作用;油源对比指示,原油来自于芦草沟组本身,属自生自储型油藏。据此推测西起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东至奇台的白杨沟,断续延长136 km,宽2~10 km,分布面积约2×104 km2的芦草沟组均为下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基于钻井和过井地震测线的解释结果,指出存在推覆体上盘和推覆体下盘两个勘探领域,且推覆体下盘的原生油藏领域埋藏深、规模大,是下步勘探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68.
山前带地质及油气成藏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鹏  罗良  漆家福  于洪洲 《现代地质》2013,27(5):1033-1041
山前带包括前陆褶皱冲断带和前陆盆地靠近造山带部分,其油气资源极为丰富。根据前陆盆地的形成机制分类,将山前带划分为弧后前陆型山前带、周缘前陆型山前带和再生前陆型山前带。参考叠合盆地的分类方案,将山前带划分成正反转山前带和继承前陆型山前带。再生前陆型山前带和继承前陆型山前带仅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发育。山前带的油气成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前前陆期沉积的页岩作为优质的烃源岩,前陆期砂岩和前前陆期碳酸盐岩是油气成藏良好的储集层,而泥岩、膏盐层、盐岩层等是优质的盖层,断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前陆褶皱冲断带以构造圈闭为主,前陆盆地则以构造一地层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69.
依据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超过24条河流、80处河流阶地、97个沉积物年龄等情况,可知本区第一级半埋藏阶地具有天然堤地貌和加积型特征,与全新世河漫滩组成冲积平原.山前半埋藏洪冲积阶地与全新世洪冲积扇组成山前倾斜平原.这两种平原地貌衔接过渡,沉积物同期异相,全新统通常是上更新统阶地面被蚀低后的补偿性沉积.多项证据显示新构造运动趋势:在中更新世以间歇性构造抬升为主,自晚更新世以来却变成间歇性下沉或稳定.自晚更新世以来包括珠江三角洲及其汇入的各大河流中下游地区一起构造下沉,所以珠江三角洲不是断块型三角洲;横穿广从断裂和瘦狗岭断裂的众多小河河谷地貌在该断裂处无显著变化,显示自晚更新世这些小河河谷形成以来该两断裂无明显造貌运动.  相似文献   
70.
正霍山山前断裂带是山西断陷盆地带中部重要的边界活动断裂带之一,是我国依据历史文献记载确定的第一个8级大地震(1303年洪洞M=8大地震)的发震断层。围绕该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包括断裂带的几何展布特征、构造地貌、活动方式、古地震等的深入研究,不仅对系统认识山西断陷盆地带晚第四纪活动历史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还对山西省的防震减灾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