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98篇
  免费   2073篇
  国内免费   2688篇
测绘学   1181篇
大气科学   1279篇
地球物理   1218篇
地质学   8990篇
海洋学   2213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1691篇
自然地理   3043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76篇
  2022年   519篇
  2021年   519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524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336篇
  2016年   386篇
  2015年   451篇
  2014年   863篇
  2013年   669篇
  2012年   828篇
  2011年   796篇
  2010年   837篇
  2009年   904篇
  2008年   925篇
  2007年   765篇
  2006年   911篇
  2005年   827篇
  2004年   758篇
  2003年   730篇
  2002年   748篇
  2001年   723篇
  2000年   491篇
  1999年   482篇
  1998年   509篇
  1997年   477篇
  1996年   432篇
  1995年   382篇
  1994年   360篇
  1993年   290篇
  1992年   297篇
  1991年   247篇
  1990年   266篇
  1989年   14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1.
在高大建筑施工中,高精度的标高传递测量是施工测量的难点之一.本文以杭州湾跨海大桥高大索塔标高传递测量为例,提出了全站仪垂直向上测距法高差测量,较好地解决了高大索塔施工标高控制的问题,实践证明该法是恶劣环境下高大建筑物高程传递测量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可以满足施工的高精度要求和保证工期.  相似文献   
212.
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测量系统技术的"真图"数据解决方案。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GIS数据源,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真图影像数据管理软件及开发包扩展GIS功能,为各行业应用提供了地理信息数据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13.
面向“数字矿山”应用系统的需要,在分析煤矿区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特点及其在遥感监测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区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遥感集成监测系统的技术思路和体系结构,强调各种监测技术手段、不同时空尺度、不同数据源和不同主题信息的集成,并针对这一集成系统实现与应用中的多目标遥感信息处理、环境传感器网络应用、遥感监测数据与专题分析模型的集成、数据质量控制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14.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快速推进,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与日俱增。因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仍是今后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我们知道,矿业开发势必改变地表环境。不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生态破坏,必然带来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如石矿的不合理开采,可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负效应:一是破坏植被和景观,损害矿区原有生态系统;二是水土流失、污染环境;三是安全隐患多;四是破坏和侵占土地等。  相似文献   
215.
土地整理既是精细化、集约化、节约化利用土地资源,也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土地整理作为发展农业生产、实施国土整治和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途径。德国是开展土地整理比较早,土地整理制度建设较完备,土地整理理论与技术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土地整理在改善农林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景观、促进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16.
微波消解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波消解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样品分析手段,具有快速、高效、试剂用量少、样品不易被沾污、节约能源等优点。对当前微波消解技术在环境样品分析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微波消解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设备,尤其对它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17.
A review was conducted on the environmental evolvement and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since the 1980s in the Yangtze Delta. Former environmental evolvement and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summed up into 4 aspects: 1)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Taihu Lake; 2) Transgression and sea-level changes in the Holocene epoch; 3) Reconstruction of the pre-historical environment; and 4) Impacts of environmental variations on the rise and fall of human civilization (formation of the cultural interruptions). Based on this review, some limitations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methods and possible outcomes are pointed out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218.
《地球科学进展》2008,23(2):F0002-F0002,F0003
2007年11月26~28日,"热带西太平洋国际研讨会:ENSO成因和全球遥相关"在广州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WCRP、US-CLIVAR、IRD-France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和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亚印太交汇区海气"973项目共同协办.  相似文献   
219.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贝壳堤剖面记录了约39.7~17.514CkaB.P.期间古湖泊高湖面扩张、收缩的演化历史。剖面中丰富的介形类,皆为我国东部山间盆地~平原区系与西部高原区系常见种。依据青海地区现代介形类分布调查,可知研究剖面高湖面发育期为淡水湖,其中高分异度介形类组合代表近静水的浅湖环境,单种或近单种土星介大量出现层位指示缓流水环境,大量原生双壳类共生可能指示静水、较深水环境。据地层中介形类分布,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组合-沉积环境带,分别为:①少量湖沼种出现(积水洼地形成带)——湖泊前期,②单种缓流水种连续出现(湖泊初始形成带)——高湖面初始形成期,③高分异度组合、介形类富集(浅水大湖带)——高湖面水深加大期,④中分异度组合、介形类少量出现(深湖带)——高湖面最盛期,⑤中分异度组合、介形类少量出现、双壳类连续富集(湖泊变浅带)——高湖面略下降期,⑥缓流水介形类繁盛、双壳类多少不等(湖泊水位下降带)——古湖泊退缩期和⑦介形类稀少带——古湖泊快速消亡期。贝壳堤剖面所见双壳类在现代介形类调查区域没有发现,它们在地层中的出现,进一步指示大体相当MIS3阶段时期柴达木盆地比现代更温暖的气候背景,降水条件好于现代。  相似文献   
220.
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贝壳堤剖面的沉积物进行孢粉分析,结果显示这个地区植被与气候在晚更新世中晚期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的变化:36.2~31.2kaB.P.(未校正14C年代,下同)期间,以禾本科、藜科、蒿属、莎草科为主,发育草原-草甸植被,气候温和湿润,盘星藻出现较多,反映淡水湖泊,水深在10m左右;31.2~27.6kaB.P.期间,松属、云杉属、桦属等为主的木本植物的含量增加,周围山地森林发育,表明气候温暖,降水量增多。但由于蒸发量大,有效湿度下降,荒漠成分柽柳属等增加,盘星藻在30kaB.P.以后消失,反映湖泊盐度增大;27.6~23.3kaB.P.期间,植被中荒漠成分显著增加,周围山地森林萎缩,气候趋向相对寒冷干旱,湖面积缩小;23.3~18.0kaB.P.,孢粉浓度很低,蒺藜科、藜科等荒漠成分明显增加,植被稀疏,已趋向荒漠化草原,反映气候寒冷干旱。从整个剖面来看,主要的陆生植物孢粉类型为禾本科、柽柳属、蒺藜科、麻黄属、松属、云杉属、柏科、胡桃属和桦属等,藜科和蒿属含量很少,这与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表土分析结果完全不同,也与其他草原以及荒漠草原的表土花粉结果相异。这说明晚更新世中晚期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植被和现在无法进行比较,气候环境与现在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