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75篇
  免费   3585篇
  国内免费   5578篇
测绘学   3318篇
大气科学   1368篇
地球物理   2649篇
地质学   19034篇
海洋学   1524篇
天文学   104篇
综合类   1924篇
自然地理   1217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577篇
  2022年   711篇
  2021年   635篇
  2020年   598篇
  2019年   726篇
  2018年   524篇
  2017年   520篇
  2016年   511篇
  2015年   804篇
  2014年   1496篇
  2013年   1196篇
  2012年   1554篇
  2011年   1601篇
  2010年   1394篇
  2009年   1600篇
  2008年   1644篇
  2007年   1376篇
  2006年   1498篇
  2005年   1283篇
  2004年   1166篇
  2003年   1133篇
  2002年   1045篇
  2001年   1010篇
  2000年   840篇
  1999年   698篇
  1998年   764篇
  1997年   722篇
  1996年   595篇
  1995年   590篇
  1994年   473篇
  1993年   478篇
  1992年   330篇
  1991年   294篇
  1990年   244篇
  1989年   19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12篇
  1960年   3篇
  1954年   2篇
  1952年   2篇
  1949年   3篇
  1924年   3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鲁西南深埋粘性土物理力学指标多元统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R因子分析和R型聚类两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鲁西南地区深埋粘性土的20组样的8个物理力学指标数据进行了分析。利用R因子分析方法,揭示了各指标对鲁西南地区深埋粘性土状态和力学性质的影响关系。利用R型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深部粘性土各物理力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从物理力学指标对深埋粘性土的特殊状态和力学特性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92.
杨涛  徐永福 《岩土力学》2004,25(Z2):243-246
复合本构有限元法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地基沉降数值计算方法.采用复合本构有限元和传统三维有限元两种计算模型,通过不同桩土模量比、置换率和桩长条件下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结果的比较,对复合本构有限元法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3.
水泥搅拌桩与锚杆组合支护结构的力学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剑豪  陈振建  方家强 《岩土力学》2004,25(Z2):265-270
水泥搅拌桩--锚杆组合支护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组合支护结构,笔者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各相关力学参数研究,分析了该组合支护结构的受力特性及变形性态.通过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比较,表明本文所得结论对该组合支护结构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94.
土工织物加固软土路堤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土工织物加固软弱地基路堤的力学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路基加筋和未加筋两种情况研究了土工织物的加固机理,结果表明土工织物对于提高路堤填筑高度、减少路堤侧向位移、均化路堤沉降以及加速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有显著的效果.加筋路堤中土工织物的轴力受填筑高度、超孔压消散速度和接触面系数等因素的影响,路堤填筑高度和施工进度的控制有利于土工织物抗拉强度的发挥.对路堤安全系数的研究分析表明传统的极限平衡法验算路堤稳定性偏于保守,采用有限元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土工织物的加筋作用,可以优化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995.
王怀忠  汤朝阳 《岩土力学》2004,25(Z2):393-396
针对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将打入桩的自由段简化为入土端嵌固、锤击端简支的压杆模型,建立桩的振动微分方程,研究锤击轴向力对桩振动频率的影响,并对比锤击初阶频率与桩振动基频的关系得出锤击作用引起柔性桩共振的规律,提出了避开共振影响范围,解决现场工程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落石堆积的结构特征与斜坡破坏型式之转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基岩山区和丘陵区,落石堆积的分布非常广泛、并可经长期积累而形成巨大规模。然而,因缺乏研究,它们(尤其是规模较大者)经常被误定成滑坡或崩塌堆积。为此,作者结合长江三峡工程和西部大开发的需要,采用天然模型勘测和岩相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其进行了长期研究。结果认为:1.落石堆积(累积体)通常是在扩离-落石发育而崩塌、滑坡不发育的陡崖(坡)下形成,同时还需有较平坡面,便于落石停积而不易被重力和流水搬走的堆积场所;2.落石堆积的结构特征为:(1)前缘土体较密实且粒(块)径较小,后缘多大块石并常具架空结构;(2)不等粒系数普遍较大;(3)常有淤泥质和砂、卵石夹层或透镜体;(4)前缘可具向外陡倾的加积层理。基于此,水的潜蚀作用和地表水对前缘的集中冲刷常成为落石堆积变形破坏的主因;3.落石堆积的破坏型式为滑坡、泥石流或碎屑流;4.落石堆积的勘查应特别注意查明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储水结构及相关参数;其稳定性评价应首先分析不同工程活动影响下产生潜蚀的可能性;5.为防治斜坡失稳,首先应保护落石堆积的自稳结构和选用有防潜蚀功能的开放型措施;6.深入研究落石堆积,对沉积学和工程地质学也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苏州城市规划区Ⅱ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预防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孔隙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上存在2种观点。水、土应力平衡理论认为:只要开采承压水,就会引发应力失衡并导致地面沉降;而水、土动态平衡理论则认为:除非开采水压力至水、土应力平衡面以下,否则不会引发地面沉降。苏州城市规划区第Ⅱ承压水开采水位与地面沉降动态观测表明,在-33m处存在一个天然动态水、土应力平衡面。第Ⅱ承压含水层形成后,经上覆堆积物自重压力长期压缩作用,其水压力具较高的压强.这种天然状态下产生的弹性释放储存量可开采利用多少,取决于开采状态下水、土应力平衡时可消耗压力水柱高度中的水头值。因而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是开采水位超过了-33m,突破了天然状态水、土应力平衡面水位。Ⅱ承压含水层在天然状态受上覆堆积物重力产生的高压强弹性释放储存量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确立该地区孔隙Ⅱ承压水开采不产生地面沉降的临界水位(水、土应力平衡面)。这一点对承压水开采条件、可开采资源性质具有重大实际意义。同样可以应用于饱受地面沉降困扰的无锡、常州及周边地区,为地下水开发利用政策由单一的封井停采转为目标水位控制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此政策在承压水动力学机制上找到了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98.
库区塌岸空间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ArcGIS为平台,扩展其专业功能,建立一套集库区塌岸预测与防治有关的基本信息采集、信息管理、预测评价,以及塌岸防治工程决策于一体的“库区塌岸信息管理系统及防治决策支持系统”。建立起库区各数据库和各库岸段的塌岸模式数据库,结合典型塌岸防治实例、专家经验、专家知识,建立塌岸防治决策支持系统,为库区塌岸防治工程的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可对重大灾情进行及时预警预报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99.
采空区上方修建大型建筑物地基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惟嘉  王勇义 《岩土力学》2004,25(Z1):57-59
地表移动变形随时间的稳定性及剩余变形问题一直是采动覆岩沉陷研究的重要方面。笔者分析了采动地表移动变形的时间过程,探讨了地表沉陷的延续时间及地表剩余沉陷的预计方法,给出了采空区上方修建大型建筑物地基稳定性评价的指标,对采空区上建设建筑物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土参数对桩基水平响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腾  董胜  冯秀丽 《岩土力学》2004,25(Z1):71-74
桩基的水平响应由桩土间的相互作用决定,通过采用p-y曲线来表示桩土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通过算例,讨论分析了粘性土参数的变化对p-y曲线中土体的极限强度和刚度、桩基水平位移和弯矩分布及最大弯矩和水平荷载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