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7篇
  免费   739篇
  国内免费   661篇
测绘学   347篇
大气科学   529篇
地球物理   478篇
地质学   1572篇
海洋学   616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276篇
自然地理   24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2篇
  1950年   2篇
  1943年   3篇
  193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173.
来自加拿大西部盆地的229个点的381个基底样品的放射性生热率值显示出对数频率分布。平均值(A)=2.06(S、D.=1.22)μWm^-3,高于苏必利尔(Superior)(Ca.1.2μWm^-3,Jossop,Lewis,1978)和丘吉尔(Churchill)(Ca.0.7μWm^-3,Drury,1985)省地盾的生热率。如果画出LogA的等值线来显示基底的生热率分布,将见到3个大的生热率相对高值带。一个与皮斯(Peace)河弯的基底构造一致,一个与阿萨巴斯(Athabasca)轴线一致(Darnley,1981)。通过这两个带的古生代构造层的热流没有明显增加的显示。第三个带在萨斯卡彻温(Saskatchwan)西北部,与斯威夫特卡伦特(Swift Current)地区的高热流带一致。艾伯塔(Alberta)地区热注和生热率没有线性关系,可能是由于古生代地层中地下水运动对热流产生了影响,也许也表明了生热的铀、钍、钾同位素仅富集在基底面附近,而并不是富集于整个上地壳。  相似文献   
174.
175.
176.
顾心如 《物探与化探》1991,15(6):448-452
本文叙述在岩层产状稳定,岩心层理清楚,又有钻井测斜数据的特定条件下,解决了钻井岩心定向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7.
本文研究了低Péclet数下剪切流中气溶胶粒子的传质率。Péclet数(Pe)是物质浓度的对流输送项对分子扩散项的比。它等于Reynolds数(Re)与Schmidt数的(Sc)之积。本文应用奇异扰动方法得到了无因次传质率Nu(Nusselt数)在小Péclet数条件下的四项渐近展式,因而?改进了前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8.
网点印刷颜色再现物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讨论网点印刷呈色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四色版印刷时,用概率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方法,修正Neugebauer方程,建立颜色再现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179.
大孔隙与大孔隙率矿石的石蜡法体重测定中的修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伽玛测井解释含量确定铀矿储量时,矿石体重应该是天然状态下的体重,当矿心孔隙度较大而有部分失水,并存在表面大孔隙时,封蜡法所测得的体重系统偏小。对此,本文改进了测定方法,提出了修正方案,并以某矿床为例分析了产生表面孔隙的原因及修正后的具体结果。  相似文献   
180.
1975年海城地震的前震对主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兴才 《地震学报》1994,16(3):320-325
假定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主余震的分布主轴说明震前那里已有一条N67W取向的断层(1), 它与稍北偏东的大洋河断层(3, N50W)构成了一个左旋左阶断层系。计算得到的相应于3的能量释放率比1的大, 表明3将较1优先扩展。这一结果可以定性地说明前震序列沿3的方位并在其NW端部的延伸部位优势分布的观测结果: 分析还表明, 阶区内可能会有两种次生裂纹, 张裂纹和剪裂纹, 它们一方面为流体进入阶区提供通道和空间, 还可能会在两条断层间传递滑动。另外, 由于前震位置随时间主要表现出向NW方向延展的趋势, 并且分数维比余震的低得多, 因此, 前震破裂面的取向可能比较一致, 这样, 随着前震序列的发展与它们相应的破裂面可能会连接起来, 其效应相当于3有所增长, 据此计算得到了1端部附近的平均应力Cm和最大剪应力Sm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前震序列的发展, 引张性质的平均应力增大, 意味着局部围压或摩擦阻力减小, 同时最大剪应力增加, 它们的综合效应是使滑动或初始破裂容易在1的端部发生, 也就是说, 在震源区的应力水平已经足够高的情况下, 前震对主震的发生会起到促进作用。如果在阶区内再引入一条走向NNE向的断层2, 1段端部附近的摩擦阻力和最大剪应力将进一步向着有利于断层滑动的趋势发展, 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