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2篇
  免费   647篇
  国内免费   1897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33篇
地质学   4984篇
海洋学   255篇
综合类   193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2篇
  1950年   4篇
  194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热液脉动与岩浆涌动的控制机理,是基础地质理论所涉及的两个重要议题。本文首先对当今流行的构造控制机理提出了质疑,其后借助"间歇喷泉"原理和"吹气球"机制,分别对热浪的脉动和岩浆的涌动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2.
中亚造山带南缘如何向南扩展,对深入理解增生型造山作用和大陆地壳生长机制以及中亚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的衔接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作为中亚造山带南缘的关键构造单元,敦煌构造带大地构造属性长期备受关注且颇有争议。传统观点认为敦煌构造带是古亚洲洋南侧的前寒武纪稳定大陆地块,以刚性块体的形式参与了中亚造山带南缘的最终拼贴过程。然而,近年来研究认为敦煌构造带卷入了古亚洲洋南部的俯冲增生造山过程,属于中亚造山带南缘的增生系统。显然,这一争议限制了对中亚造山带南缘向南扩展方式及增生造山过程的理解。敦煌北部三危山地区出露一套古生代岩浆-变质杂岩,是解开这一争论的关键。本文综合前人研究基础及新的资料,归纳了这套岩浆-变质杂岩的野外岩石-构造组合、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特征:该岩浆-变质杂岩整体显示"二元结构"特征,即较老的增生杂岩为基底,弧岩浆岩侵入或不整合覆盖其上;其中岩浆岩属于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中酸性岩浆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与典型的弧岩浆岩类似,并且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反映中酸性岩浆的源区与俯冲沉积物部分熔融有关;岩浆作用大致归为510Ma、460~410Ma和370~360Ma三期。岩浆岩中结晶锆石不一致的εHft)值(既有正值,又有负值)以及继承锆石的存在表明,岩浆源区既有古老地壳物质的加入,也有新生地壳物质的形成。以上这些特征与发育在增生杂岩之上的增生弧十分类似,因此本文提出敦煌北部岩浆-变质杂岩的属性为古生代增生弧,并且该增生弧与其南部的红柳峡俯冲增生杂岩共同勾勒出敦煌构造带自北向南增生弧-增生杂岩的基本构造格架,即敦煌构造带的大地构造属性实为造山带而非稳定地块。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敦煌地区与北山地区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构造-热事件的对应关系,认为敦煌造山带属于中亚造山带中段南缘的增生系统,中亚造山带中段以增生弧-增生杂岩的形式向南扩展至敦煌地区。  相似文献   
53.
彭振斌 《探矿工程》1995,(2):41-42,60
介绍了硫铝酸盐“S”型瞬凝水泥干法者漏时使用的配方,阐述了输送工具和扫孔钻具的设计以及灌注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54.
相山高位岩浆房分异机制和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夏林圻  夏祖春 《岩石学报》1992,8(3):205-221,T001
  相似文献   
55.
The effect of Rayleigh distillation by outgassing of SO2 and H2S on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sulfur remaining in silicate melts is quantitatively modelled.A threshold mole fraction of sulfur in sulfide component of the melts is reckoned to be of critical importance in shifting the δ^34S of the melts mith respect to the original magmas.The partial equilibrium fractionation in a magmatic system is evaluated by assuming that a non-equilibrium flux of sulfur occurs between magmatic volatiles and the melts,while an equilibrium fractionation is approached between sulfate and sulfide within the melts.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high fo2 conditions,the sulfate/sulfide ratio in a melt entds to increase,and the δ^34S value of sulfur in a solidified rock might then be shifted in the positive direction.This may either be due to Rayleigh outgassing in case the mole fraction of sulfide is less than the threshold,or due to a unidirectional increase in δ^34S value of the sulfate with decreaing temperature,Conversely,at low fo2,the sulfate/sulfide ratio tends to decrease and the δ^34S value of total sulfur could be driven in the negative direction,either because of the Rayleigh outgassing in case the mole fraction of sulfide is greater than the threshold,or because of a unidirectional decrease inδ^34S value of the sulfide.To establish isotopic equilibrium between sulfate and sulfide,the HM,QFM or WM buffers in the magmatic system are suggested to provide the redox couple that could simultaneously reduce the sulfate and oxidize the sulfide.CaO present in the silicatte Melts is also called up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hemical equilibrium between sulfate and sulfide,Consequently,the δ^34S value of an igneous rock could considerably deviate from that of its original magma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oxygen fugacity and temperature at the time of magma solidification.  相似文献   
56.
北山地区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作用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思宏  聂凤军  胡朋  赖新荣 《矿床地质》2006,25(Z2):269-272
北山地区金矿床的产出与花岗岩类侵入岩之间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关系,金矿床的形成时代与区域岩浆活动在时间上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北山地区大规模的金成矿作用主要与塔里木、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三大板块之间的碰撞对接及其后陆内活化诱发的大规模岩浆侵入-喷发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7.
延边地区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火山岩中包含有较多的辉石岩捕虏体和角闪石捕虏晶,前者为普通辉石变种,其化学成分类似于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巨晶的成分,具有岩浆堆积成因特征;后者为韭闪石和镁质绿钠闪石变种,其成分类似于中生代晚期玄武岩中角闪二辉石岩包体里的角闪石和新生代玄武岩中的角闪石巨晶.矿物温压计算结果显示,它们形成深度介于25~37km.延边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87Sr/86Sr)i值介于0.704 3~0.705 0,εNd(t)值介于2.33~4.71,表明岩浆源区应是一套具有亏损性质的新增生的地幔物质.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判定延边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原始岩浆应来源于新增生的壳幔过渡带物质的部分熔融,地壳增生事件的时间为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58.
红旗岭铜镍矿床地处华北地台与吉黑地槽系接触带--辉发河断裂北侧.区内出露30多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其中1、7号超镁铁岩体中赋存铜镍硫化物矿(床)体.含矿岩体分相明显,各类岩石均具堆积结构.铜镍矿体呈似板状、脉状、透镜状及囊状赋存于超镁铁岩体底部橄榄辉岩相中.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7号岩体形成以流动分异为主,1号岩体为重力分异;原始岩浆属拉斑玄武质,块状矿石系压滤作用产物,后续岩浆的补给和混合补充了成矿物质,硫化物不混溶程度受挥发分制约,矿床属岩浆深部熔离分异成因,成矿时代为印支期.  相似文献   
59.
东准噶尔巴塔玛依内山组是典型陆相火山.沉积体系(盆地),主体由基性及中酸性火山熔岩组成,火山碎屑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较少,通过对纸房地区晚石炭世巴塔玛依内山组陆相火山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它属于造山期后固结初期,新陆壳裂谷向高原火山岩演化的同岩浆源、同沉积盆地、同火山作用的钙碱系列双峰式火山岩.  相似文献   
60.
新疆卡拉麦里金矿带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卡拉麦里成矿带内地层较全、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在带内广泛发育,为本区主要含金地层.卡拉麦里深断裂严格控制区内侵入岩、次一级构造和矿产分布,构成岩浆侵入的主要通道,与此有关的次一级断层和裂隙则构成良好的赋存空间.卡拉麦里深大断裂纵贯全区,金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沿走向Au异常、金矿床(点)成群成带分布,最后确定了7个金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