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35篇
  免费   2578篇
  国内免费   3893篇
测绘学   4213篇
大气科学   1988篇
地球物理   1783篇
地质学   11264篇
海洋学   1558篇
天文学   165篇
综合类   2409篇
自然地理   1326篇
  2024年   144篇
  2023年   616篇
  2022年   767篇
  2021年   839篇
  2020年   621篇
  2019年   825篇
  2018年   572篇
  2017年   674篇
  2016年   644篇
  2015年   785篇
  2014年   1350篇
  2013年   1003篇
  2012年   1320篇
  2011年   1214篇
  2010年   1200篇
  2009年   1130篇
  2008年   1177篇
  2007年   1200篇
  2006年   1016篇
  2005年   876篇
  2004年   835篇
  2003年   709篇
  2002年   571篇
  2001年   651篇
  2000年   510篇
  1999年   445篇
  1998年   444篇
  1997年   355篇
  1996年   373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295篇
  1993年   273篇
  1992年   266篇
  1991年   212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57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7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2年   1篇
  192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91.
本文针对山东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和控制能力等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得出了一些主要结果。首先,以山东台网所适用的短周期地震仪倍率以及近几年来不同时段的地震资料,讨论了山东台网的控制能力,得出鲁南台网在1974年前的监测能力为2.2级(M_L),胶东半岛地区的监测能力为1.8级,其它地区为2.4级。采用1981年10月山东台网标定的仪器动态放大倍率,得出鲁中南地区和山东半岛地区的地震控制能力为1.5级(M_L),其它地区为2.0级(M_L)。其次,还讨论了山东台网在不同时段内所给出的地震精度状况,以及山东地区地震定位精度的不均匀性和不同观测系统确定地震参数的差异。最后指出了台网布局的疏密程度是造成山东地区地震精度类别不均匀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多种记录系统的仪器放大倍数、到时误差、台基条件的优劣等是影响测定地震参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2.
本文论述在新形势下地震台站体制、任务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认为地震台实行地震监测、科研、预报三结合和将单一观测型台站转化成观测--科研型台站系我国地震台站的发展方向。文中结合牡丹江等地震台的实践对三结合地震台站建设的实施办法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3.
凉山州泥石流形成原因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忠新 《气象》1991,17(12):27-29
本文根据调查资料,分析了凉山州泥石流的时空分布,形成原因尤其是气象成因,最后提出防治泥石流的对策,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探讨了应用多时相Landsat Mss图像进行森林动态监测的方法。研究了差值图像法、比值植被指数差值法、归一化植被指数差值法、多时相主分量分析法(垂直植被指数法)和分类比较法对提取森林动态变化信息的作用。结果表明,3种植被指数法都能较好地提取植被动态信息,可用于森林面积消长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含氡地下水对某些地方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福山 《铀矿地质》1991,7(4):218-222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对强震前震源系统的调制比r_m和调制比异常面积Sr_m随时间变化的起伏加剧现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得到下列研究结果:(1)强震前近源区以及中强震前近源区大多出现调制比r_m的起伏加剧,并大多在起伏频次达三次时有大震或中强震发生。(2)大多数中、强地震前r_m异常面积Sr_m围绕震源区呈现由小至大、由大至小的过程,因此引入最小异常面积Sr_(min)和最大异常面积Sr_(max)之比γ作为中、短期预报指标,根据统计得到异常指标[γ]如下式某些震例在震前出现异常面积Sr_m起伏的加剧过程,初步认为是震源区周围调整单元调整能力较差导致的结果。(3)r_m、Sr_m起伏加剧开始时间与震级有关,震级愈大,起伏加剧出现愈早。根据半年步长逐月滑动得到的r_m-T图,起伏加剧开始至发震的时间与震级M的统计,得到如下关系(T以月计)M=4.29+0.11T(4)强震前场区异常一般呈现随机异常型、波动型和衰减型三种。若场区某统计区出现r_m的三次起伏加剧时,说明该统计区未来有强震发生。(5)由自治系统和非自治系统原理初步解释了震前震源区周围调整区调制比r_m及调制比异常面积Sr_m起伏现象的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999.
为实现全球环境实时、动态监测的需要,选用Forstner特征匹配理论对NOAA/AVHRR影像进行匹配试验。Forstner特征提取之前,先根据熵的理论对影像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工作量可减少到10%-20%,特征提取后的共轭影像,似性尺度可建立一个可能的同中点匹配点表,再根据一致性尺度,采用Robust稳健估计剔除错匹配的点对,即可建立两幅影像的最终匹配点对。匹配结果表明,通过阈值的设置,可以在A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