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4篇
  免费   615篇
  国内免费   1822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64篇
地质学   4363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327篇
自然地理   19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8年   1篇
  1925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莱芜市岩溶塌陷原因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霞  付东叶等 《山东地质》2002,18(2):32-35,48
莱芜市孟公清-西泉河一带石灰岩溶洞裂隙发育,局部与上覆砂砾石层直接接触,形成“天窗”,在矿区超采地下水及矿山疏干排水影响下,地下水下渗携带砂砾石进入灰岩溶洞裂隙中,突发岩溶塌陷。1973-1997年共塌陷139处,塌陷面积6435m^2,致使1324户民房开裂,328户报废。根据1997年在莱芜市的矿山地质勘察工作成果,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评价区进行了预测评价,将评价区划分为岩溶塌陷区、预测岩溶塌陷区和不具备塌陷条件区,并根据岩溶塌陷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为今后对岩溶塌陷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2.
53.
从对断层导水性能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地下水数值计算中断层处理的“切割-导通法”,既考虑断层侧向导水性,又考虑了其垂直向导水性,更符合断层导水的实际情况,也易于描述较大断裂在走向上的导水性差异。  相似文献   
54.
《中国岩溶》2002,21(2):119-119,130
  相似文献   
55.
56.
鲁中南岩溶水资源综合类型及合理调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鲁中南岩溶区是中国北方半干旱温带岩溶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该区岩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和大面积分散补给而局部富集等特征。岩溶形态以溶蚀裂隙洞穴为主,地下水类型多为裂隙溶洞型。在对该区岩溶水补给,富集,径流及排泄特征的研究基础上,初步将本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划分为两大类型,即地下岩溶水径带变化带水资源类型和排泄带水资源及地下岩溶水资源类型。对该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合理调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7.
介绍了某地地面塌陷的特征和环境条件,分析了该地地面塌陷的成冈,说明了调查和分析这一类地面塌陷成因的基奉方法和应急处理描施,提醒人们采矿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与地质环境条件有者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8.
湘桂黔滇藏红色岩溶风化壳发育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对湘,桂、黔,滇,藏等地岩溶区红色风化壳的野外和室内研究,从表生地貌学,粘土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角度分析红色石灰土性质与地貌演化的关系,提出红色岩溶风化壳发育的二阶段模式;1)地貌夷平-风化物质积累阶段,在地貌演化过程中溶蚀残余物质不断积累,最后在夷平面上形成厚层连续的泥质风化壳,夷平面的地貌水文条件有利于粘粒的形成和保存,但限制了富铝化作用的有效进行,造就了岩溶风化壳粘粒含量高,富铝化程度低的特点,这与研究区23个红色岩溶风化壳剖面化学,粒度特征和粘土矿物组合特点一致。2)地貌切割-风化壳淋溶阶段,原始夷平面上的风化壳大多呈灰色,只有在构造隆升和地表微切割导致地下水位降低,淋溶条件开始改善的情况下,风化壳才有可能枞根本上转为红色。  相似文献   
59.
60.
李德荣 《广东地质》2003,18(3):20-26
主要介绍在石灰岩分布地区广东省英德市寻找隐伏岩溶水的多种经验方法。根据地面塌陷的成因、特点以及找水标志,设计供水井位,寻找岩溶水,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研究和利用这些经验,对于寻找隐伏岩溶水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