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1篇
  免费   667篇
  国内免费   1888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195篇
地质学   4846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73篇
自然地理   25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我国岩溶资源环境领域的创新问题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袁道先 《中国岩溶》2015,34(2):98-100
中国岩溶地区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不仅有助于解决和应对岩溶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也将推动岩溶科学的发展,服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今后的岩溶研究应当落实地球系统科学在岩溶学中的应用,发挥我国岩溶研究的地域优势,探索我国岩溶关键带的特征和重要过程;加强岩溶作用应对全球变化、岩溶碳汇速率和稳定性的研究,建立应对极端气候的长效机制;考虑古纬度和古气候对古岩溶形成的影响;深入探索微生物对深部碳酸盐岩岩溶形成的作用;系统梳理和总结我国第一期石漠化治理工程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治理工作;思考从南北方岩溶分界线的角度开展岩溶自然遗产地的申报工作;将现代大数据等技术运用到岩溶资源环境、水文地质研究中,做好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和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研究,服务国家需求。   相似文献   
912.
昆明大板桥岩溶地下水系统污染边界及其防污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彭淑惠  王宇  黄成  李芹  王裕琴 《中国岩溶》2015,34(4):362-368
大板桥岩溶地下水系统是滇东断陷盆地区较典型的裸露—覆盖型岩溶地下水系统,文章中定义了岩溶地下水系统污染边界,进行了大板桥岩溶地下水系统分级,即大板桥裸露—覆盖型岩溶水一级系统及横山—龙泉寺裸露型子系统和大板桥—阿地村覆盖型子系统两个二级子系统,确定了大板桥岩溶地下水系统侧向边界、裸露区顶界、裸露型子系统与覆盖型子系统的边界及覆盖区顶界四种裸露—覆盖型岩溶地下水系统污染边界,并对边界防污性能进行了研究,认为裸露区顶界防污性能弱、裸露型子系统与覆盖型子系统的侧向边界防污性能较弱,覆盖区顶界防污性能强。   相似文献   
913.
基于莫尔-库伦强度理论构架,界定了点稳定系数的概念,并推导其计算公式。利用Geostudio软件建立了均质斜坡模型及计算其应力分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MATLAB软件计算斜坡模型中各点的点稳定系数,勾绘出斜坡体内不同稳定度区域,探析了斜坡稳定性,并与传统极限平衡法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对直立斜坡,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均为不稳定,但点稳定性系数法勾绘出坡脚及坡脚底部存在两处不稳定区域;对60°斜坡,点稳定系数法的计算结果表明坡脚处存在潜在不稳定区域,而极限平衡法的计算结果表明坡体处于稳定状态;对45°斜坡,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均为稳定,计算结果一致。进一步分析得到结论:点稳定系数法不需要假设或指定某一形状滑面进行斜坡稳定性评价,且可考虑应力集中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极限平衡法以稳定系数表达计算结果,而点稳定系数法以不稳定区域表达计算结果。在分析了应力和岩土体力学参数因素对点稳定系数法计算结果的敏感性后发现:相对于极限平衡法,岩土体力学参数对点稳定系数法影响更为敏感,存在黏聚力界限点和内摩擦角界限点,且对均质斜坡破坏形式(局部滑动变形破坏或整体压缩变形破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14.
磷石膏堆场特别是岩溶区堆场渗漏对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影响较大。根据现场连通试验、物探及钻探揭示资料分析,研究区主要有三种渗漏类型:裂隙型(双眼井泉)、裂隙-管道型(发财洞岩溶管道)和管道型(鸭草坝岩溶管道水系统)。天然不防渗条件下,库水通过地表落水洞、溶缝和溶隙等入渗地下水,产生岩溶渗漏。入渗补给独田地区的S1号泉、杨花冲地区的S23号泉、下摆郎地区的S13、S14号泉。其它泉水受隔水层的阻隔及地下水的补、排条件所限,没有受到污染。独田堆场运行后堆场存在渗漏情况,但是,防渗系统运行后渗漏的污染情况较之前有较为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915.
岩溶山区浅层滑坡具有发育规律性差、前期变形迹象小、面小点多等特征,早期识别难度大,难以实现全面调查与监测,因此,对典型案例的成因机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7月1日贵州省大方县金星组发生滑坡,共造成23人死亡。金星组滑坡滑体厚度平均仅为4 m,总方量约9.5×104 m3,属于典型的岩溶山区浅层基岩滑坡。研究认为,坡角大于岩层倾角的顺层坡体结构是滑坡发生的主要内在因素,而滑坡发生前的降雨入渗且无有效的排泄途径,导致坡体中的薄层泥岩发生泥化是金星组滑坡发生的直接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916.
以“北京市岩溶水资源勘查评价工程”项目工程监理为例,通过岩溶水勘查施工监理与建筑工程、市政及水利水电、石油钻井等项目监理工作进行对比分析,针对岩溶水勘查施工监理工作特点,结合以往监理经验,提出了岩溶水勘查施工项目监理与工程控制内容及注意事项,确保了北京岩溶水资源勘查评价项目钻探施工监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为该类项目监理及工程控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917.
以安顺市中心城市规划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综合分析研究区有关地质资料,结合实地调查、物探、钻探、监测、高精度遥感解译等成果,选取6个一级评价因子,15个二级评价因子,建立研究区基于两级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的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量化各级指标及权重取值,开展研究区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安顺市中心城市规划区内总体岩溶塌陷危险性中区和高区所占比重较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0.35%,危险性高区主要分布于头铺—幺铺一线,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56%。评价结果与岩溶塌陷历史事件相符,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18.
以某实际工程桩为原型,根据相似理论设计并完成了斜坡基桩竖向承载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不同坡度及桩长条件下斜坡基桩屈曲临界荷载,获得了基桩屈曲临界荷载理论计算公式及拟合公式。研究表明:竖向荷载作用下,基桩荷载-位移曲线均无明显拐点,且桩顶沉降、水平位移均随坡度或桩长的增加而增大,斜坡基桩的屈曲失稳破坏模型非常显著。斜坡基桩的屈曲临界荷载值由桩顶沉降和水平变形共同控制,斜坡坡度越大或基桩自由段越长,其屈曲临界荷载及竖向承载折减系数越小,斜坡效应越明显。对比分析表明,由理论公式和拟合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均吻合较好,最大误差尚不足10%,验证了模型试验、计算理论及拟合公式的合理性,其成果可以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9.
受武广客运专线金沙洲隧道施工抽排大量地下水的影响, 2007—2012年广州金沙洲发生了大规模岩溶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为防治地质灾害,采用综合地质调查、地下水位监测、地面沉降监测、物探、钻探和试验等手段勘查和研究,建立了完善的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在此基础上,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发育程度和地质灾害分布特征进行岩溶塌陷易发性分区,选择地下水位变化量和地面沉降量这两个与岩溶塌陷最直接、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参数,从预警预报参数选择、时间尺度选取、判据分析计算、预警预报方法、模型系统的建立等方面进行研究,选取临界日综合地下水位变化量和临界日综合地面沉降量作为预警预报判据,结合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建立岩溶塌陷预警预报模型系统。成功地预警预报了两起岩溶地面塌陷,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说明该岩溶地面塌陷预警预报模型系统实用、有效,为金沙洲防灾减灾提供地质科学依据,为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20.
阜康凹陷是准噶尔盆地重要的生烃凹陷之一,主要发育四套烃源岩,两套储盖组合。其东部周边的凸起上都发现有油气藏,凹陷与凸起之间的斜坡带,作为油气运移的必经之路,近几年也不断有所发现。斜坡背景、鼻状构造与多起断裂匹配发育,具备形成岩性圈闭条件。通过成藏分析,初步认为该区油气具有"断裂通源,优质砂体控藏,沿梁聚集"的特点;基于构造沉积、成藏整体分析,指出了下步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