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9篇
  免费   1116篇
  国内免费   2633篇
测绘学   11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923篇
地质学   7571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93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248篇
  1997年   298篇
  1996年   267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254篇
  1993年   236篇
  1992年   258篇
  1991年   242篇
  1990年   180篇
  1989年   181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7篇
  1951年   7篇
  1950年   6篇
  1948年   11篇
  194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地下工程围岩分类模糊推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现场获取的影响地下工程围岩分类的几种主要因素视为判别围岩类别论域上的模糊子集,利用建立的地下工程围岩分类模糊逻辑推理系统对围岩类别进行模糊逻辑推理运算,获得与实际情况相一致的围岩类别的判定,直接为地下工程的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2.
分布于雷州半岛南部火山湖盆及火山岩洼地内的田洋组,是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中期沉积的一套内陆湖相地层体,以富含硅藻为主要特征.其岩性组合下部由粘土质硅藻土、含粘土硅藻土和硅藻土组成,中部以含硅藻粘土和硅藻质粘土为主,上部为粘土质硅藻土和硅藻土.就单个湖盆而言,其岩性组合变化不大,不同的湖盆,岩性组合略有差异.沉积厚度以湖盆或洼地中心最厚,往边缘逐渐变薄.岩相变化自下而上由深湖亚相→浅湖亚相→滨湖亚相转变.由于田洋组在沉积过程中所具备的特殊地理地质环境,大量硅藻在湖泊富营养的水环境中生存、繁殖和死亡,从而形成了大厚度由硅藻遗骸堆积而成的硅藻土矿,其硅藻含量一般为60%~80%,最高达90%,总储量约215.8×106t,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3.
陈丽红 《广东地质》2003,18(4):67-69,66
结合广州市福怡大厦施工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中岩石极限抗压强度试验指标的分析和运用,说明了对试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4.
在四川北部广元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工作中,应用层序地层理论和方法,对测区古生代一中生代海相沉积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利用层序地层对岩石地层单位界线进行了优化,从而提高了测区地层划分对比的精度和预测地质体的能力,使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更为合理。建立了测区岩石地层单位,并论述了层序地层与岩石地层的相关性,提出了层序地层在沉积岩区1:5万区调地质图面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5.
高压下玄武岩浆的不混溶及其对双峰式火山岩的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我们在温度850~1300℃,压力1.0~3.0GPa和含约2%水的条件下的碱性玄武岩熔融实验产物中发现在高于2.0GPa压力下玄武岩熔融后的淬火产物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成分的玻璃,其中一种呈褐色,另一种为浅色或无色.玻璃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褐色玻璃具有相对高的MgO、FeO和相对低的SiO2、K2O、Na2O含量及Na2O>K2O的特征.熔体的不混溶间隙与温度无明显关系,但与压力关系密切,即在大于2.0GPa的压力条件下两种玻璃的不混溶间隙突然增大.因此,由不混溶作用形成的双峰式火山岩应来自大于2.0GPa的上地幔,且是能够提供酸性端员物质以及快速上升的构造环境.这与双峰火山岩可以产生于大陆裂谷环境或主要产于俯冲带的弧后拉张环境而不是岛弧前缘一致.  相似文献   
146.
保山卧牛寺组玄武岩为低钛拉斑玄武岩,具有大陆板内玄武岩的特征,总体与蛾眉山玄武岩中的低钛玄武岩相似。其分异程度较高,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有明显的Nb、Ta负异常,Zr和Hf正异常,Eu无异常或弱负异常。该玄武岩由3个大喷发旋回形成3个岩石单元,其中下部早期第1单元由致密块状玄武岩、斜斑玄武岩、杏仁玄武岩和凝灰岩组成,第2和第3单元中见少量橄榄玄武岩和粒玄岩以及辉绿岩脉。有较高的^86Sr/^87Sr值(0.705966—0.706657)、较低的^143Nd/^144Nd值(0.512212—0.512283),εNd(t)多为负值,源区为介于EMI和EMⅡ端员之间的富集岩石圈地幔。上述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均可与蛾眉山玄武岩下部低钛拉斑玄武岩对比,表明该期岩浆作用可能同为地幔柱活动的产物,并暗示蛾眉山大火成岩省向西有很大的延伸。  相似文献   
147.
华北太行晚中生代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克拉通太行山地区煌斑岩脉广泛发育。这些煌斑岩高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Sr、Ba和K)和轻稀土元素,具有高度分异的REE模式,在化学成分和Nd—Sr同位素组成上亦显示出规律性的变化。其特征表明:太行山地区的晚中生代煌斑岩来源于同一个岩浆源区,而且煌斑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曾经遭受过下地壳的混染。此外,最原始的煌斑岩样品具有低SiO2、高MgO以及高度富集同位素[εNd(120Ma)=-8.3,Ist=0.7052]的特征,表明形成煌斑岩的母岩浆来自富集地幔,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富集地幔可能是下部软流圈释放的富挥发分、低密度的熔体与上部的岩石圈发生了交代反应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8.
多孔结构矿物(岩石)及其环境修复材料的实用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具有多孔结构的矿物(岩石)作为一类特殊的工业原材料,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前景正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微孔的尺度、结构、形态、成分等表面固体特征出发,概括性地论述了凹凸棒石、海泡石、蒙脱石、沸石、硅藻土等十几种多孔结构矿物(岩石)在环境修复工程中用作过滤材料、吸附剂、离子交换剂和催化剂等材料时的基本特征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9.
新疆普鲁一带下古生界地层岩石组合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昆仑地块是西昆仑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北边界分别为康西瓦—苏巴什华力西期缝合带和库地—其曼于特加里东期缝合带。新疆普鲁一带下古生界地层,分布于西昆仑地块东部,主要由一套海相火山岩和浅海陆棚相细碎屑岩组成,并遭受了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通过1:25万《于田一伯力克幅)区调工作,将新疆普鲁一带下古生界地层厘定为下古生界奥陶—志留系,认为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大陆活动边缘。  相似文献   
150.
加卸载响应比(LURR)理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大尺度岩石试件破坏声发射实验,对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理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的加载条件力求能够模拟地下岩石的复杂受力过程。在加载过程中,岩石试件内部出现的损伤用声发射技术进行了记录。实验数据经过分析之后所得的结论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预测的结果相符合。把加卸载响应比值Y的变化情况与声发射事件定位的过程相对比,也可以进一步看出岩石材料内部的损伤发展过程与加卸载响应比Y值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而高Y值的异常情况出现,又是在材料发生最终破坏之前,所以,可以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定量地分析岩石试件损伤演化情况,从而对岩石材料的破坏及地震做出预测。实验结果再一次验证了加卸载响应比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