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4篇
  免费   2021篇
  国内免费   4440篇
测绘学   1968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885篇
地质学   12271篇
海洋学   308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665篇
自然地理   157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417篇
  2022年   445篇
  2021年   488篇
  2020年   380篇
  2019年   575篇
  2018年   482篇
  2017年   483篇
  2016年   490篇
  2015年   509篇
  2014年   728篇
  2013年   545篇
  2012年   669篇
  2011年   678篇
  2010年   497篇
  2009年   650篇
  2008年   614篇
  2007年   565篇
  2006年   555篇
  2005年   496篇
  2004年   504篇
  2003年   527篇
  2002年   495篇
  2001年   492篇
  2000年   435篇
  1999年   454篇
  1998年   423篇
  1997年   481篇
  1996年   445篇
  1995年   407篇
  1994年   374篇
  1993年   338篇
  1992年   376篇
  1991年   327篇
  1990年   259篇
  1989年   229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0篇
  1954年   6篇
  1951年   8篇
  1950年   6篇
  194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出露在利文斯顿岛中部的白垩纪火山岩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组合,基本属于钙碱性系列,但具有低钾拉斑玄武岩的某些特点。岩石富集Rb、Th、Ba,轻度亏损Zr、Ti、Hf、Nb,较强亏损Cr和Ni,而且随着岩浆从基性向酸性成分的演化,富集(或亏损)程度加大。岩石的轻稀土元素中度富集,岩石的(Ce/Yb)CN比值较低。白垩纪火山岩形成在一个造山环境,是南设得兰岩浆弧的一部分。然而,在利文斯顿岛不同地区出露的岩石其化学性质有所区别,因此认为它们可能源于不同的岩浆体系。在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利文斯顿岛中部处于一个独特的浊积扇的构造环境。主要产在利文斯顿岛中部和汉那角的鲍勒斯山组火山岩与其它地点的中生代火山岩相比,无论岩相学特征还是岩石化学性质均有所不同。因此认为它们的产生同时受到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和该地构造位置所控制。史莱夫角的橄榄玄武岩成分中碱高硅低,并且通常表现出高铝的特点,这些性质与百耳斯半岛的玄武岩极为相似。区域上火山活动不断发展,活动中心逐渐向北东迁移,导致粗玄岩岩颈和岩席生成,最后是英云闪长岩的侵入。更新世至现代的依诺特角组橄榄玄武岩以化学成分中的低硅高碱含量区别于中生代火山岩。岩石的高M值  相似文献   
992.
石林  解广轰 《南极研究》1995,7(3):41-49
本文对采自南极罗斯岛及泰勒谷的新生代火山岩中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查明研究区的火山岩未遭受地壳混染;证实它们可能来自两种不同的地幔源区。在岩浆演化方式上两套岩石也有所不同,碱玄岩和碧玄岩以地幔平衡部分熔融熔作用为主,而粗面响岩,碱玄响岩以分离结晶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993.
广东泥盆纪岩石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汝旋 《广东地质》1995,10(1):27-34
广东泥盆系除奥东区全由碎屑岩组成外,粤西,粤北和粤中区均具有下部碎屑岩和上部碳酸盐岩、碎屑岩(或硅质岩)呈不等厚互层的二元结构,以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或硅质岩)的分界为标志划分为1个群(桂头群)13个组(杨溪组等)和5个段(石角咀段等)共19个岩石地层单位,广东泥盆纪海水随时间的推移大致呈西一东方向进、退,形成的各岩石地层单位在区域延展中具有明显的穿时特征,沉积时间自西而东逐渐变晚。  相似文献   
994.
995.
傅碧宏 《沉积学报》1995,13(4):153-160
根据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中奥陶统和下志留统各组岩石的光谱特征分析,选择了TM3/1(Y)2/3(M)7/5(C)减色比值合成影像对研究区岩石地层层序进行划分和对比,划分出O12、O22、O32、S11和S21等5个影像岩石地层单元,它们与研究区的岩性组一致,但其精度高于研究区1:20万地质图。通过影像岩石地层的对比研究发现,研究区西部皮羌断裂以西在中奥陶世几乎未接受沉积,皮羌断裂以东出现了坎岭组,再往东至研究区东部,中奥陶统沉积较全;早志留世早期研究区西部沉积了海相红层,往研究区东部则相变为海相绿色地层。尤其是通过TM比值图像的分析,发现前人认为分布很局限,但具有很大生油潜力的印干组在研究区分布范围较广,并推断其沉积中心位于与研究区相邻的塔北隆起和北部坳陷一带。这为塔里木盆地油气评价和勘探提供了新的资料,并表明TM遥感数据的应用是沉积盆地油气勘探研究中的一种很有潜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6.
997.
曾惠芳  戢朝玉 《岩矿测试》1995,14(3):173-179
试验了含难熔组分的岩石样品的分解方法、熔剂用量,以及溶液中可溶盐时的控制和标准系列的熔剂匹配等问题;分析采用Re,Rh和In作内标,解决了基体效应及其基体导致的灵敏度漂移的影响,实现了不经分离富集直接用ICP-MS法测定岩石样品中34个痕量元素。  相似文献   
998.
本区早前寒武纪地壳曾经历了三期区域变质和变形作用:中太古宙最早期是上壳岩系沉积的形成,后来在2.605Ga时发生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至晚期是英云闪长岩的侵位,并伴生有韧性剪切变形;晚太古宙时期,上壳岩系和英云闪长岩于2.538Ga前后发生低角闪岩相变质,在晚期出现NE向韧性剪切变形事件;至早元古宙时期,早期是黑云钾长花岗岩侵入活动,大约在2.380Ga时发育了绿片岩相变质,并发生二次浅层次的NW  相似文献   
999.
玉华山岩体是一个高位复式深成杂岩体,具成分和结构演化序列。根据同源岩浆演化的观点、岩石谱系单位的划分方法,将该杂岩体划分为窑里超单元、蜜蜂街超单元、玉华山超单元和桃溪独立单元,并通过对其组构、变形、空间展布和区域构造特征的分析,提出其定位的隐爆拓宽机制、岩墙扩张机制及火山口塌陷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从钻孔温度看气候变化──方法介绍及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壳浅层的地温分布与过去一定时期的地表温度变化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地温场记录着地表温度变化的历史。由于地表温度是描述气候变化的重要参数,通过对钻孔地温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以达到研究古气候变化的目的。美国东北部、加拿大东南部和中国四川攀西地区若干钻孔地温剖面的反演结果一致表明,这些区域在过去数百年间地表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研究古气候的其他方法相比,地热方法具有理论基础牢固和现成数据基础庞大的突出特点,这一研究方法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应用必将有助于揭开全球气候变化的奥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