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702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1717篇
海洋学   9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8篇
  1941年   9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6 毫秒
991.
云南省小寨地区玄武岩型铜矿矿床特征及成矿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描述了鲁甸小寨玄武岩型典型铜矿的地质特征,初步认为该地区玄武岩型自然铜矿床是一具有工业价值及商业价值的铜矿类型,大地矿段具小型铜矿成矿条件,苏家箐矿段具中一大型铜矿成矿条件,苏家箐矿段值得进一步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并通过和美国基维诺矿床的比较,从矿床地质特征,成因机理方面获得了几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992.
鲁西费县中生代玄武岩形成于119Ma,为碱性玄武岩。该玄武岩中含有丰富的幔源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捕掳晶。橄榄石捕掳晶具有环状裂纹,其Mg^#值介于90.0~93.0之间,平均为91.5;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捕掳晶具有特征的反应边,斜方辉石的Mg^#值介于88.0~93.5之间,平均为90.4;单斜辉石的Mg^#值介于86.0~91.7之间,平均为88.4。捕掳晶的矿物化学类似于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地幔橄榄岩的矿物成分特征,这暗示捕掳晶应为寄主岩浆上升过程中捕获的地幔橄榄岩物质,并且反映了新增生的岩石圈地幔特征。费县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其具有地幔原生岩浆的特征,其高,Isr、低εNd(t)和亏损高场强元素等特征应与断离的俯冲板片(苏鲁造山带中的榴辉岩)与软流圈物质的混熔有关。  相似文献   
993.
The noble gas isotopic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data of 2 alkali basalts, 3 Iherzolite xenoliths and one clinopyroxene megacryst from the Kuandian region have confirmed the occurrence of a fractionation of noble gases during magmatism. Light noble gases such as He and Ne are high in mobility and appear to be incompatible as compared with heavy ones ( such as Kr and Xe). Therefore, light noble gases are abundant in volcanics, especially in the volcanics with bubbles; lherzolite xenoliths have relatively high heavy noble gases. The clinopyroxene megacryst has the lowest abundance of noble gases, probably due to its high P-T origin. Noble gas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clinopyroxene megacryst reveals that the mantle source beneath the Kuandian area has an MORB-like reservoir with^3 He/^4He ratio of—10 Ra(Ra: atmospheric^3 He/^4He ratio) and^40 Ar/^36 Ar ratio of 345.6. The Iherzolite xenoliths possess moderate^3 He/^4He ratios of 2.59 -4.53 Ra, reflecting the loss of primary helium during rock deformation or metasomatism caused by enriched mantle fluids during the up-lifting. The alkali volcanics have very low^3 He/^4 He ratios(0.47—0.61 Ra),indicating a contribution of radiogenic^4 He, probably having resulted from crust contamination. Most of the samples have excess^21 Ne and^22 Ne as compared with atmospheric neon, but Kr and Xe isotopic compositions are indistinguishable from atmospheric values within uncertainties with only individual samples having excess^129Xe,^134Xeand^136 Xe.  相似文献   
994.
大兴安岭北段根河地区早石炭世发育一套细碎屑岩及海相中-基性火山岩石组合,归属为莫尔根河组.其中基性火山岩为细碧岩、变玄武岩,岩石富Na2 O、K2O、TiO2,w(Fe2 O3)/w(FeO)=0.8(平均),属碱性系列.LREE富集,Eu无异常.Ti、Y、Yb略低于MORB外,其它元素高于MORB,具大洋板内玄武岩特征.w(87Sr)/w(86Sr)初始值为0.704 3,εNd(t)=3.00,表明岩浆源于富集地幔.本区莫尔根河组基性火山岩石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地幔柱成因的夏威夷型洋岛环境.  相似文献   
995.
黔西玄武岩铂族元素赋存状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地球化学系统中,元素的亲合性是制约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基本属性,而赋存状态则反映元素质的属性.对黔西基性玄武岩原岩与流体包体中Pt、Pd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说明了利用元素亲合性对指导其赋存状态查定的重要性,同时表明了研究该地区玄武岩中同生流体包体中铂族元素对重演古流体中元素迁移与富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6.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序幕: J2早期玄武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东南部在约205~180 Ma之间处于岩浆活动的沉寂期, 在随后的180~170 Ma的中侏罗世早期则出现了小规模岩浆活动, 从而揭开了本区晚中生代大规模长时期岩浆活动的序幕. 在这10 Ma左右的时间段内形成的火山岩, 分布在湘南、湘东南、赣南及闽西南地区, 构成了一条呈近EW向展布的火山岩带. 沿该岩带由内陆向沿海方向, 火山岩的规模逐渐增大, 玄武岩由单独产出过渡到与大量酸性岩类共生, 岩性由碱性变化为拉斑质, 具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对各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发现, 沿内陆向沿海方向, 玄武岩原始岩浆的起源深度逐渐变浅, 而源区熔融程度、分离结晶程度以及受陆壳物质混染的程度逐渐增强, 是造成火山岩带地质特征变化的深部制约因素. 在中侏罗世早期, 西向扩张的太平洋板块开始向中国东南大陆俯冲, 并主要以挤压应力作用于中国东南部, 使得本区印支期形成的近EW向断裂重新活化拉张, 并有越靠近沿海, 近EW向断裂重新活化拉张的程度越高的趋势, 从而造成本区软流圈沿断裂拉张带减压上涌的程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强, 并为本期岩浆活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源.  相似文献   
997.
华南中侏罗世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金城 《中国科学D辑》2005,35(10):927-936
华南发育一条近EW向展布的中侏罗世火山岩带, 福建永定盆地的“藩坑组玄武岩”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藩坑玄武岩的TiO2为1.92~3.21 wt%, 属“高Ti玄武岩”, 并有较高的全铁含量(11.09 wt%). 该玄武岩与东南沿海来自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的早白垩世玄武岩相比, 有完全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相对富集Th, Nb, Ta, Zr和Ti等高场强元素, Zr/Ba, La/Nb, La/Ta, Zr/Y, Ti/Y, Ba/Nb, K/Ti和Rb/Zr等比值也与OIB相似; 除少数样品有较高εNd(T)(1.87~3.55)外, 多数样品有类似球粒陨石的εNd(T)(-0.70~0.24), 属软流圈地幔来源并记录着软流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信息. 赣南、粤北、湘东南的(早-)中侏罗世玄武岩、辉长岩与福建藩坑玄武岩有相似的OIB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这种OIB型玄武岩可作为该地区早中生代时期软流圈地幔上涌的岩石学标志. 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导致该地区构造伸展、裂谷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8.
通过研究白垩纪中晚期华南(浙、闽、赣、湘、粤五省)断陷红盆地和火山-沉积盆地中发育的同时代(80~110 Ma)玄武质岩石, 发现以武夷山为界华南白垩纪盆地中出露的玄武质岩石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 西区白垩纪盆地(武夷山以西, 包括醴临-攸县盆地、衡阳、长沙-平江盆地、南雄、赣州、吉安等盆地)中的玄武质岩石具有低K2O(K2O=0.44%~3.17%, K2O/Na2O= 0.13~0.99)、低碱(K2O+Na2O=3.27%~6.80%)、低Al2O3(13.08%~16.75%)、高MgO(5.13%~8.78%)、高TiO2 (1.12%~3.35%)的特征; 而东区(武夷山以东, 包括江西广丰、浙江玄坛地、文成周墩、永嘉、新昌、象山和福建永泰盆地)的玄武质岩石则以高K2O(K2O=0.55%~4.86%, K2O/Na2O= 0.19~2.22)、高碱(K2O+Na2O=2.95%~7.05%)、高Al2O3(15.80%~21.10%)、低MgO(2.63%~6.28%)、低TiO2(1.19%~1.86%)为特征. 西区玄武质岩石富集高场强元素Nb和Ta, 而东区玄武质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 Rb, Ba和Th, 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等; 稀土总量和轻重稀土比值东区(ΣREE=79.68~327.61 μg/g, (La/Yb) N=5.35~26.37) 高于西区(ΣREE=74.66 ~287.72 μg/g, (La/Yb) N = 4.49~22.10), 而(Gd/Yb)N则是西区(1.30~4.62)高于东区(0.80~1.77). 西区玄武质岩石的(87Sr/86Sr) i (平均值为0.704679)低于东区(平均为0.707658), 而ε Nd(t)(−1.81~8.00)则高于东区(−8.50 ~ −1.22). 鉴此, 西区玄武质岩石可能形成于陆内裂解的构造环境中, 与软流圈的上涌有关, 源区有富集地幔(EMⅡ)和亏损地幔(DM)两端员混合的特征. 而东区玄武质岩石的源区则为受到了与板片俯冲有关的流体/熔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 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表明晚中生代存在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欧大陆的俯冲作用, 但是俯冲作用的影响范围可能只限于武夷山以东地区.  相似文献   
999.
一种罕见的岩石——富铁玄武岩/富铁苦橄岩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铁镁质岩石(Ferrobasalts/Ferropicrites)较正常镁质岩石高FeO*(通常在14%以上)、贫硅、低碱,具独特主量元素特征,属富铁拉斑玄武岩—富铁苦橄岩。在自然界中与普遍发育的具Bowen趋势的低铁富硅熔体不同,高铁贫硅岩浆(Fenner趋势)非常罕见,也没有直接的现代类比物可以对比以解释其岩石成因。为了解释其岩石成因,前人做过大量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的成因类型:①普通洋脊型玄武岩在封闭系统中简单的分离结晶作用;②低压条件下俯冲板片的大比例部分熔融;③地幔柱头前锋富铁组分(Fe rich streaks in mantle plume starting heads)的部分熔融。其成因机制的研究对于理解其岩浆深部构造背景、早期壳—幔演化、下地幔组成不均一性和核幔相互作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最近在我国南太行山地区及其它地区发现的具有高铁镁特征岩石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江西吉泰盆地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吉泰盆地位于赣中地区, 目前尚无在该盆地中发现玄武岩的报道。新发现的玄武岩产于吉泰盆地南部泰和附近的南溪镇。玄武岩露头新鲜, 蚀变微弱, 属碱性玄武岩, 形成于板内快速拉张环境; 锆石U Pb年龄为 ( 139±0 7 ) ~(143±1 1)Ma, 表明岩石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玄武岩无明显的Nb、Ta负异常, Rb Sr、Sm Nd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N(87Sr) /N(86Sr) ]i=0 704 1~0 704 8, εNd(t) = +3 78~+4 38, 反映玄武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 未经地壳物质混染。结合吉泰盆地边部存在中侏罗世 (168Ma) 玄武岩的事实, 表明赣中地区在早白垩世已经处于拉张背景, 吉泰盆地的碱性玄武岩可能是在板内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下, 由北东向的赣江断裂带拉张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