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28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芦山县砾岩岩溶形态及景观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山县发育着一套K-E大溪砾岩,砾岩的砾石成份以灰岩和白云岩为主,泥钙质胶结,厚度在千米以上,有一定程度的岩溶发育,但发育程度不高,特别是洞穴观赏性差且危险;而地表的嶂谷幽长狭窄,雄险壮观,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2.
Stable carbon isotopes were used together with molecular markers to constrain 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sandstone extracts and potential source rocks in the pre-Tertiary in the Huanghua Depression, North China. Comparison of the extracts from Permo-Carboniferous terrigenous mudstones and Ordovician marine carbonates indicated that their prominent differences are in stable carbon isotopes, molecular markers and thermal maturity. Although the extracts of the Mesozoic and Lower Permian Xiashihezi Formation sandstones have some similar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molecular markers data provide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Upper Jurassic-Lower Cretaceous oils and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Taiyuan Formation mudstones, and between the Lower Permian Xiashihezi Formation oils and the Lower Permian mudston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pper Jurassic-Lower Cretaceous sandstone oils were derived chiefly from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Taiyuan Formation terrigenous mudstones and that the Lower Permian Xiashihezi Formation oils were sourced from the Lower Permian Shanxi Formation and Xiashihezi Formation terrigenous mudstones.  相似文献   
63.
周方 《南方国土资源》2009,(11):33-34,38
文章介绍了桂西堆积型铝土矿矿石粒级的分布规律及其质量的变化情况,指出堆积型铝土矿矿石粒级分布与原生铝土矿的距离和其所处的岩溶洼地、谷地或缓坡地貌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受原生铝土矿和岩溶地貌形态的双重控制。矿石的粒度大小不一,多呈棱角一次棱角状。矿体内部结构较为简单,不同粒级的矿石质量有所差异,矿石粒度多在30-300mm之间,且该粒级范围的矿石质量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4.
张广才岭西部地区地层出露较全,自上元古界至新生界只缺失了寒武系,志留系。上元古界震旦系分布于张广才岭西部地区东部一面坡隆起中,北部为张广才岭群,南部为一面坡群。古生界分布零星,但有一定规律,自东而西地层时代由老而新,依次分布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以火山岩为主,大面积分布于张广才岭西部隆起带中部火山洼地中:总体呈北东向分布。  相似文献   
65.
以典型喀斯特洼地棗贵州省平塘县高务洼地为地质原型,在查清其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发展演化过程进行了三维动态仿真,从而从地质力学的角度得出岩溶洼地形成的动力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66.
一种基于数字伴潮海岸线的潮滩淹没区仿真算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伴潮海岸线(digital tide-coordinated shoreline,DTS)的潮滩淹没区仿真算法。此算法在建立数字潮滩模型和瞬时水位模型的基础上实时提取DTS。根据DTS的类型确定不连通的洼地,并快速计算其影响域,同时合理地确定潮滩与水面模型的表达方式,正确构建和显示淹没区。实验结果证明,本文算法在表达的准确性和计算的速度上明显优于传统算法。  相似文献   
67.
新疆艾比湖荒漠生态保护区建设条件评价及规划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李文华  郭江平  赵强 《中国沙漠》2000,20(3):278-282
艾比湖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地势低洼,荒漠地类多样,是一些珍稀的荒漠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植物种群保存完整,在我国内陆荒漠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这里地处著名的阿拉山口大风通道,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艾比湖干缩引起的风沙灾害加剧了荒漠化进程,已危及北疆经济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尽快划定建立生态保护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十分紧迫的。作者着重论述了建立保护区的依据及条件,对保护区进行了区划并提出了规划意见。  相似文献   
68.
陶家元 《福建地理》2000,15(3):8-11
河间尘地湖和河谷沉溺湖是江汉湖群中的两种主要类型,它们的形态特征和在成因与新构造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它们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9.
岩溶峰丛洼地饲料植物元素富集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研究典型岩溶峰丛洼地常见饲料植物对矿质元素Ca、Mg、K、P、Fe等的富集特征发现,岩溶峰丛洼地中元素在饲料植物各器官内的分布具有不均一性;大量元素Ca、Mg、K、P主要富集在饲料植物的叶片中,微量元素Fe、有益元素Na 主要富集在根部;饲料植物各器官对大量、有益元素的富集特征为高Ca、K而低P、Na;生长于不同岩溶峰丛洼地区的同种饲料植物,由于岩溶地球化学背景及气候条件等的差异,其同类器官对同一元素富集的量不一样。   相似文献   
70.
再论广西桂西、桂西北高峰丛热带岩溶发育历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金荣 《中国岩溶》2003,22(3):191-196
本文借助桂西、桂西北岩溶高峰丛洼地区内一些不同时代堆积物,对该区热带岩溶发育历史作了一些研究,其结论基本与笔者以前的推论相一致。即桂西、桂西北高峰丛洼地热带岩溶可能由侏罗纪就开始,早白垩纪基本奠定了本区岩溶地貌雏形,以后的岩溶发育是在此地貌雏形基础上的继承发育,一直至今。从中、上新世以来由于两个地壳活动期,使该区更为强烈上升,岩溶垂向发育得到了加强,形成了现在广西最年轻的高峰丛洼地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