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4篇
  免费   515篇
  国内免费   776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223篇
地质学   3516篇
海洋学   19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23篇
自然地理   22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泰山地区红粘土形成条件及工程地质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地质历史发展角度分析山东省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具备形成红粘土的条件,并对该区内的泰山地区分布的经粘土较详细的地进行了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与研究,从而判定泰山地区分布的红粘土与我国南方地区的红粘土同属一类,进而提出了山东省北纬的35°~36.5°,间亦有红粘土零星分布。  相似文献   
942.
河流谷坡工程地质环境评价是水电工程的前期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选址、建设规模和水利资源的充分利用。 本文利用现有航空遥感资料,对四川雅砻江中游的鲜水河口至官地河段,约510 km河流谷坡的物理地质现象进行了判读,运用数理统计和工程地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该河流区段的工程地质环境进行了评价,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为该地区丰富的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决策依据;对于区域工程地质环境评价,尤其是基础工作薄弱、自然条件恶劣、地面工作难以开展的高山峡谷地区的河流谷坡工程地质环境评价和发展趋势预测提出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3.
开发陕北侏罗纪煤田几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陕北侏罗纪煤田地处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地下水资源贫乏。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是煤田开发的关键。本区萨拉乌苏组地下水是可靠的供水勘探基地,也是引起工程地质条件严重恶化的根源,又是流沙溃入矿井造成井巷报废和淹埋设备的主要危害。因此,神木北部矿区如何利用供水水源,保护水源地,防止环境污染,维护区内自然生态平衡,控制萨拉乌苏组地下水溃入矿坑造成危害,采用什么方法开采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以内的煤层,还是采取保水舍煤的方案,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4.
伊豆半岛位于菲律宾海板块的北东边缘.菲律宾海板块在日布岛屿的南面,以伊豆半岛的西侧和东侧的骏河和相模海沟为界.菲律宾海板块与伊豆半岛北部边缘的日本岛相撞.  相似文献   
945.
946.
洛宁县铁炉坪银铅矿床微量元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47.
李龙江  徐占军 《吉林地质》1992,11(1):106-114
通过地下水的形成、赋存、运移规律以及对富水性、水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通过对区域构造特点、岩组划分、岩体结构、结构面分级、岩石质量等级和其它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系统地总结和描述了山门银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948.
淮河大堤土体工程地质特性及采动裂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河下采煤,使地面大堤土体中出现了许多采动裂缝,普遍认为裂缝的存在对大堤与河下采煤安全构成很大威胁。以土体工程地质特性研究为基础,采用试验和力学分析方法,分析论证了大堤土体采动裂缝的形成条件及其发育深度,得出几点结论:1)目前,淮南淮河大堤在粘土堤土体拉应变超过8~12mm/m、砂土堤超过3~5mm/m时,堤体就会出现裂缝;2)土中裂缝发育深度不会超过与土的力学特性有关的某一极限值。目前淮河大堤粘土堤约为4.0m、砂土堤约为2.0m;3)采取粘土注浆、铺设防渗膜等措施处理后,淮河大堤采动裂缝的存在就不会对河下采煤与大堤安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949.
在野外实地考察和大量文献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人地相关的思想,对河洛地区这个独特的地理单元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要素如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