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286篇
测绘学   27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06篇
地质学   698篇
海洋学   107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72.
黑水─泉州地学断面的重磁解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华南黑水─泉州地学断面的重磁解释。在解释中除应用常规的2.5维重磁异常反演外,还采用等密度线算法构制梯度层密度模型,用于分辨地壳密度细结构,以及计算自由地幔而深度用于分析上地幔密度的横向不均匀性。重磁模拟结果揭示了10km深度内的上地壳构造以及地壳与上地幔密度的分布。提出华南造山带以低密度上地幔为特征,它可能与上地幔的改造有关;四川盆地具有较高的上地幔密度,为未经改造的原始地幔。扬子克拉通与华南造山带的分界线与上地幔密度的分界线一致。根据布格异常、地表岩石密度和地形资料的综合分析,圈定出反映内生成矿作用深部标志的密度倒转区,可作为进一步找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73.
软岩巷道弹塑性变形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采用莫尔-库仑屈服准则和非关联塑性流动法则分析了轴对称软岩巷道的变形规律。从轴对称平面应变问题的基本方程出发,导出了软岩巷道弹塑性变形的位移理论解答,并给出了现有应力与位移理论解的适用条件。通过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得出的位移理论解与有限元数值解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74.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多学科综合调查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75.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的地壳结构与深部构造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相似文献   
76.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热流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相似文献   
77.
利用天然地震和工程爆破在莫霍界面上的反射波和首波测定地壳厚度的方法,求出临汾地区的地壳平均厚度为38km,侯马、介休地区37km、吕梁山区44km,太行山区43.5km。指出沿临汾盆地汾河河谷有深大断裂存在,地壳深部莫霍间断面为一上隆的条状地带与地面的NNE向断陷盆地相对应。  相似文献   
78.
渭河断陷及邻近地区莫霍界面速度图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志祥  薛广盈 《地震地质》1995,17(4):446-452
根据陕西省及邻省地震台网的地震记录,利用地震及工矿爆破的首波走时,采用地震层析技术,重建了渭河断陷及邻近地区的莫霍界面速度图象。并对速度横向不均匀性及其与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9.
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大地测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短边GPS点阵、短基线标石阵和精密激光测距 ,在与鲜水河断裂带的断层破裂带垂直的剖面上和构造盆地内进行构造大地测量 ,获得了断层软弱带和断层蠕变带上的最佳形变分布。综合利用相关地学成果和理论 ,揭示了构造形变所隐含的动力学信息 ,识别了断层应变带、塑性流变带和主断面在地面的分布范围。用外围GPS远场联测成果探讨了该断裂带的驱动力机制 ,匡正了其“左旋”运动和现今活动速度的含义。最后 ,评估了该断裂的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