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286篇
测绘学   27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06篇
地质学   698篇
海洋学   107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91.
基于对淮北芦岭煤矿主要岩石巷道围岩结构面及巷道变形破坏的调查和分析,认为结构面是影响巷道工程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巷道的变形破坏常受结构面直接控制。结构面的发育程度、组合特征决定了巷道变形破坏的方式。  相似文献   
992.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辽宁东沟地学断面   总被引:34,自引:10,他引:34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辽宁东沟地学断面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全长960 km.从东至西横穿中朝地台的辽东台隆、下辽河断陷、燕山台褶带、内蒙地轴和内蒙古-大兴安岭褶皱系的西拉木伦河加里东褶皱带、贺根山华力西褶皱带和东乌珠穆沁旗加里东褶皱带等构造单元.在断面东南部还穿过海城地震区. 沿断面进行了综合地球物理深部探测、地质调查及综合研究,揭示了该断面地壳与上地幔结构明显地具有纵向分层、横向分区的特点.反映了中朝地台与内蒙古-大兴安岭褶皱系不同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板缘和板内构造及其动力学特征.本文还阐述了海城强震区、朝阳-义县及西拉木伦河地震较活跃地区特殊的深部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究边壁双曲率对其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应用RNG k-ε紊流模型和部分面积体积障碍模拟技术(FAVOR),针对圆管非满流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结果验证该数值模型的可行性。针对底坡和充满度不同组合条件进行数值试验,分析断面流速、壁面切应力和雷诺切应力分布规律等。研究结果表明:圆管非满流断面上不同垂线的流速分布具有较好的相似性,据此提出了垂线流速分布的抛物线公式;针对不同充满度条件提出了壁面切应力沿湿周分布的统一表达式;雷诺切应力沿垂线服从线性分布规律,充满度越大且距中垂线越远,沿垂线的变化梯度越小;当充满度大于0.5时,由于受二次流影响断面中垂线上雷诺切应力出现负值。  相似文献   
994.
煤矿软岩巷道是很难支护的巷道,其支护问题一直困扰着煤矿的生产和建设。从理论上分析了桁架锚杆系统的作用机理,并针对“三软”全煤巷道的特点,制定了全煤顺槽桁架支护方案。通过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995.
996.
为探究泥质巷道受水平应力及动力扰动影响下的围岩裂隙演化规律,以盘州市山脚树矿226轨道石门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分形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动力扰动下泥质巷道的变形破坏特征、围岩裂隙演化规律、围岩裂隙分形演化特征等问题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动力扰动前,巷道裂隙区和塑性区扩展范围随侧压系数的增加而逐步增大,巷道发生较大变形;受扰动后,随侧压系数的增加,围岩裂隙密度逐步增大,浅部裂隙扩展贯通并逐步延展至深部,巷道裂隙区和塑性区呈现全面不规则扩展。在扰动影响下,巷道围岩裂隙的分形维数较扰动前表现出明显的升维现象,随着侧压系数的增加,裂隙网络更为复杂,浅部裂隙进一步向深部蔓延,使岩体破裂程度更大,导致巷道发生严重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997.
采掘扰动是诱发冲击地压灾害的重要因素,深部采掘扰动区域则受冲击与巷道变形的双重威胁,针对该技术难题,本文研究了线性密集切顶防冲护巷技术。基于关键层理论分析了倾斜煤层关键层倾向破断结构特点,表明关键块B的空间状态是控制正在开采的工作面与迎采巷道矿压显现的关键,给出了采掘扰动工况下的最佳关键块断裂线位置。基于COMSOL模拟研究了不同装药直径下的应力峰值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爆破后应力以指数函数形式快速衰减,给出了不同装药直径下应力峰值分布的拟合公式;致裂半径与装药直径呈幂函数的正相关关系;以顶板岩石抗拉强度为指标值,确定了爆破孔直径对应的最优间距。现场设计实施了不同技术参数的切顶方案,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深孔爆破,线性密集切顶两钻孔之间能够形成贯通裂隙,从而控制关键层的破断方式,因此钻孔间距是影响防冲与护巷效果的关键参数。通过巷道围岩观测与微震监测,表明线性密集切顶技术能够有效减弱迎采巷道的围岩变形,同时降低正在开采的工作面矿压显现与冲击危险性,现场实践验证了理论与模拟结果,可为类似条件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8.
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遥感影像分割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纪松  张一鸣  龚辉 《测绘工程》2007,16(4):33-36,40
介绍形态学测地重建与开闭重建运算,提出基于微分形态学断面的影像分割方法。该方法首先生成原始影像的微分形态学断面影像,然后通过比较得到像点的最大微分断面值以及相对应的特征结构元素,最后以特征结构元素为层次,逐层分割影像。以IKONOS卫星影像为例,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影像的分割,在分割较低反差的影像部分等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99.
蔡园煤矿中部发育一条走向近NW向的正断层,对开采12煤层有影响,在分析断层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采用超前帷幕注浆技术对断层破碎带进行了加固,并对影响断层富水性的灰岩含水层进行了预注浆封堵,实现了对断层破碎带加固、堵水的双重效果,达到了巷道围岩加固及含水层改造的双重目的,保证了巷道的安全通过。  相似文献   
1000.
位于东北亚的黑龙江板块由额尔古纳-兴安、松嫩-张广才岭、佳木斯、兴凯微板块和完达山地体拼贴组成。自中国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GGT)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以来,东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地电、重磁、地震探测工作,得到的成果对研究东亚地球动力学、探查矿产资源具有极为宝贵的基础作用。这些成果包括:1)地震波速指示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纪(C-P)基底地层至少在松辽盆地北部和南部都存在,这里成为油气探查的新领域;松辽盆地滨北地区面积约7 万km2,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2)解释MT资料发现,组成黑龙江板块的几个微板块之间都存在陆间洋的俯冲,并时有洋壳残片伴生;而黑龙江板块与其南部的华北板块之间则存在古亚洲洋向黑龙江板块的俯冲。3)对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大型重力梯级带的成因机制提出了“三结点模型”。利用近垂直反射地震剖面,发现了松辽盆地一带莫霍(Moho)界面大型近南北向的“断开带”。 4)油气地震成像、去噪、波场与信息方面,建立了三维条件下的有限孔径偏移理论;在提出消减随机噪声的一维时变中值滤波基础上,又建立了二维中值滤波技术;把时频峰值滤波引进到地震勘探消噪领域,建立了Ricker子波核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滤波方法;提出了Seislet变换重建技术,以及扩展的高阶Seislet变换方法。由迹变换理论出发建立了消减地震面波的Co-Core迹变换方法。用伪谱法模拟黏弹各向异性介质中波的传播特征,发现黏弹各向异性介质中准S(qS)波比准P(qP)波衰减程度大;通过建立的混沌振子系统,检测出淹没在强随机噪声背景中的地震同相轴,并建立了时空域双曲滤波方法。系统研究了地质雷达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的地质雷达偏移成像系统成功地用在了地雷成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