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篇
  免费   450篇
  国内免费   449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93篇
地质学   1166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天然地震探测地壳上地幔结构的方法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92.
南极点和罗斯海滨壳幔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束沛镒  张钋 《极地研究》1994,6(3):15-22
本文根据美国极地台(南极点)和新西兰斯科特台罗斯海滨的WWSSN台所接收的长周期深源远震图P波波形的理论地震图拟合,探讨南极洲壳幔构造特征。结果表明,南极点下方地壳厚约45km,双层结构;罗斯海滨地层厚约24km,350~450km深度有明显低速带存在,它们反映了南极横贯山脉两侧不同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993.
矩谐分析方法的数值检验及其与其他磁场分析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地球核幔界面上水平磁偶极子在地表产生的磁场,检验了矩谐分析方法在研究局部地磁场结构中的可用性。结果表明,当矩谐级数的截断水平N≤4时,用矩谐分析方法可以得到相当满意的结果。本文对比分析了表示地磁场的五种主要形式,并对矩谐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4.
辽宁宽甸、山东蓬莱幔源巨晶矿物中陨硫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陨硫铁发现于山东、辽宁新生代碱性玄武岩所携带的幔源巨晶辉石等矿物中。两地的陨硫铁由于载体的巨晶辉石与碱性玄武岩之间曲混融程度不同,导致他们的稀土配分型式亦不同,即混融程度高,稀土配分型式复杂,混融程度低,则稀土配分型式与球粒陨石的配分型武相同。幔源陨硫铁以富镍为特征,并且是在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生成的,即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层析成象   总被引:47,自引:15,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及ISC提供的区域地震和远震的P波走时数据,重建了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三维速度图象。 主要结果是:1.本文给出的速度图象揭示了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和上地幔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这种不均匀性甚至在下地幔的1100km深度还依然存在。上地幔的速度图象同地表已知的地质构造特征的相关性可以追踪到110km,从220km以下很难找到它们之间的明显关系。2.45-0km和45+0km深度处的速度图象明显地表示出中国大陆的地壳厚度可以102.5°E附近为界分为两部分:其东部地壳薄,厚度都小于45km;西部有一条自若尔盖-松潘(34°N,102.5°E附近)向西北沿38°N往西至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分界线;其南部除滇西南之外,整个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都大于45km;其北部除天山山脉之外,地壳厚度一般不大于45km.3.110km深度处的速度图象表明,速度异常呈块状分布。同中国大地构造分区略图比较之后发现,其中,扬子准地台和塔里木地台对应于高速区,中朝准地台则大都表现为低速异常;华南褶皱系为低速区,青藏地块南缘喜马拉雅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则表现为高速异常。4.220km深度处的速度图象表明,中国大陆相当多的地区软流层有明显的显示。5.同450km和45+0km的速度图象一样,400km和600km的速度图  相似文献   
996.
中国中部的地壳及上地幔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的资料,对昆仑山—柴达木盆地—秦岭—大别山纬向构造带的地壳及上地幔构造进行了研究。沿这一构造带沉积层平均厚度为8km,剪切波速度β=2.62km/s,壳内平均速度较低,为3.5km/s左右,在下地壳还存在低速层。地壳平均厚度为48km,自东而西相差不很大。上地慢低速层在70—90km深处开始出现。这种构造特征有别于地台和高原,具有块体间的过渡性质,表明这是中国地壳块体中的一个独立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广东大亚湾周围地区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东大亚湾周围地区,采用地震转换波法取得了该区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的初步研究结果。在大亚湾地区的地壳中只能分出一个中间界面(界面C)和莫霍界面(M)。本区为两层地壳,地壳厚度为28—30公里。地壳和上地幔界面埋深变化不大,深断裂不发育,本区深部构造特征与地震活动性较高的华北地区相比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000.
内蒙古集宁新生代玄武岩产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属于广义的“汉诺坝玄武岩”。首次在三义堂附近的碱性玄武岩中发现了大量的橄榄岩包体、辉石和长石以及少量的含钛磁铁矿巨晶。包体主要是尖晶石二辉橄榄岩,造岩矿物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尖晶石,辉石巨晶主要为透辉石和普通辉石,长石巨晶主要是歪长石和少量斜长石。1.5GPa条件下,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样品所记录的平衡温度与汉诺坝相近,集中于950℃左右,大体上反映了华北克拉通北缘大陆岩石圈地幔尖晶石相部分的温度状态。单斜辉石巨晶的结晶温压大于幔源包体的平衡温压,表明巨晶的来源深度可能大于包体。包体的结构及矿物成分分析表明,这些包体是玄武质岩浆上升过程中偶然捕获岩石圈地幔的岩石碎块。二辉橄榄岩包体中橄榄石高Mg#值(89.5~91.7)和较高的NiO含量(0.29%~0.55%),暗示集宁玄武岩中的橄榄岩包体来自较高熔融程度的岩石圈地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